APP下载

关注三点,拉满班级仪式感

2022-12-27沈丹

新班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仪容用餐整理

□沈丹

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需要重视仪式感带给学生的冲击,又要注意不给学生带来额外负担。我利用一些隐形的管理要素,不动声色地创建了属于自己班级的仪式感。

用重视的态度突出班级仪式感

仪式本身就包含隆重的内涵,它表达了一种对生活、人、事情认真且尊重的态度。也就是说,教师重视某项班级事务,就会有意识地让这项事务的内容与形式逐渐有仪式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班级里的午餐管理。原来的午餐时间,教室里像茶馆一样热闹,学生随意走动,四处闲聊,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仅没有好好吃饭,还使午餐时间延长,耽误午休。于是,我做了一个小改变,让用餐逐渐有了仪式感。

首先,我调整了用餐模式,从“自管自”到一同用餐。原本我们班是排队领餐,先领先吃。这样一来,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用餐纪律不佳。后来我改变了用餐模式,要求学生全部领完后再一同开始用餐。这样一来,用餐纪律明显好转。其次,针对班里剩菜剩饭比较多、有少许学生挑食的情况,我尝试每周播放一次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视频。一个个画面、一组组数据震撼了学生,他们看到视频中某些地区的孩子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时,开始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剩饭剩菜的现象开始好转。再后来,我增加吃饭前齐诵用餐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环节,力图通过齐诵来强化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

现在,我班的用餐活动成了班级的一大特色:安静排队领餐——静坐齐诵用餐语——光盘映衬小笑脸。很多陪餐老师都深深感慨:“在你们班用餐好有仪式感啊!”

所以说,班主任用重视的态度去思考班级的某项事务,不断创新,为突破难点一次次改进,就会让该项事务逐渐充满仪式感,从而形成班级特色,成为影响学生的支点。

用固定的时间强化班级仪式感

《小王子》中有这么一段话:“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我的心情。”这告诉我们,在固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会增强仪式感。

同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把某一个管理内容放在固定的时间做,就会强化仪式感,从而强化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

万 玮 摄

比如,学校要求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开始,我什么时候看到学生头发散乱、仪容不整了就喊上一嘴,提醒学生整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管理太随性、太啰嗦,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每回提醒我还免不了发一顿火,学生甚至对整理仪容这件事有了反抗情绪。后来,我设了闹铃,固定每天早上9:00大课间结束后和中午12:00饭后提醒学生整理仪容。一开始,学生是被动的,总要我喊着“赶快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相互看一看”才开始检查。两周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铃响后会自己整理,还主动当彼此的镜子。再后来,我们班的学生会在参加一些活动前主动整理仪容。甚至放学时,他们背上书包后,会自己理理衣服,戴好红领巾。显然,我用固定的时间来做特定的事情,让学生把整理仪容这件事做得越来越有仪式感,并逐渐养成一种好习惯。

现在,出操的时候,放学排路队的时候,甚至是课前准备的时候,学生都会自觉地整理自己的仪容,整个班级的精气神就不一样了。由此可见,一个普通的教育行为在固定的时间去做,行为本身的仪式感就会逐渐增强,甚至这个行为会内化为习惯,影响学生一生。

用统一的流程固化班级仪式感

我们常说,生活中的仪式感是自己创造的,那么,属于班级的仪式感也应该由班主任与学生自创。我在管理实践中,把学校的活动和班级特色环节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学校安排班级每月开展讲坛活动,这是孩子们展示学业之外的特长的舞台。一开始,这个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几次之后,学生的热情明显降低,展示的质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评价互动”环节是我们班特有的活动,无论是班级的朗诵比赛还是学校运动会,我们班都会在最后添上这样一个互动环节。于是,我将讲坛活动与这个惯例相结合,在展示之后,增加“同学提问”或者“我来挑战”互动环节。果不其然,当这个讲坛活动与我们班的特色活动结合后,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互相点评,竞争氛围浓郁了,班级仪式感也增强了,活动本身的意义就实现了。

我所理解的班级仪式感,可以是大操大办地震撼学生,也可以像涓涓细流滋润学生。润物无声的班级仪式感,也能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值得教师去探究。

猜你喜欢

仪容用餐整理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Different handsets,different personalities
用餐时间
浅谈大学生求职面试礼仪
魏晋士族为什么爱拼“颜值”
浅谈大学生仪容仪表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