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长期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效果分析

2022-12-27李君马金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李君,马金玉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缺血性卒中为脑科疾病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由于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表现出眩晕、感觉障碍、对侧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对于缺血性卒中的处理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以及早期预防再发等,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然后先进行常规处理,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特异性治疗,一般采用药物进行相应溶栓治疗[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暂时性脑缺血或中风的发生率,进而起到抗凝的效果,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溶栓效果[3]。本研究导语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该院接受诊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满足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4];②无药物禁忌。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②合并脑部其他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完善。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 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 例;年龄56~72 岁,平均年龄(62.04±1.15)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8h,平均时间(4.11±0.82)h。研究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58~70 岁,平均年龄(62.01±1.10)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9 h,平均时间(4.15±0.80)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片(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1475,规格:0.5 g)口服治疗,1~2 片/次,1 次/d,3 周为1 个疗程,随访6 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规格:75 mg)口服治疗,75 mg/次,1 次/d,3 周为1 个疗程,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症状消失,能够正常的生活;有效为患者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好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行为;无效为患者症状完全没有好转,病情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NIHSS 评分:总分为45 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随着分数的增加而加重。③mRS 评分:采用十分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随着分数的增加而下降。④ADL 评分:采用百分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随着分数的增加而更好。⑤血清因子指标:收取空腹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 离心10 min,然后取血清;通过循环酶法测定Hcy 的含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TNF-α,ELISA 方法测定血清IL-1 浓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NIHSS、mRS、ADL 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IHSS、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mRS、ADL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NIHSS、mRS、AD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mRS 评分 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11.26±2.01 6.80±0.63 4.44±1.02 1.93±0.35 16.93±4.00 67.48±7.80研究组 35 11.32± 2.15 3.13±0.83 4.50±1.00 1.43±0.63 16.79±3.93 83.14±8.01 t 值 0.121 20.837 0.249 4.104 0.148 8.286 P 值 0.904 0.000 0.804 0.000 0.883 0.000

2.3 两组血清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6 周后,研究组IL-1、TNF-α、Hcy 及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因子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因子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IL-1(ng/ml) TNF-α(pg/L) Hcy(μmol/L) hs-CRP(mg/ml)对照组 35 0.89±0.20 24.32±2.03 18.80±4.66 5.86±3.18研究组 35 0.61±0.30 18.57±1.80 9.45±3.04 4.64±1.27 t 值 4.594 12.538 9.942 2.10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39

3 讨论

3.1 治疗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更加明显,分析原因为阿司匹林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一种,其可促使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导致血栓素A2 的生成量下降,从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5]。另外,阿司匹林在口服之后吸收于小肠上部,2 h 左右血药浓度可以达到最大值,之后可以在身体的各个组织快速分布,发挥药效。氯吡格雷同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一种,其可以通过CYP450 酶进行相应的代谢,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6]。另外,氯吡格雷服用后45 min 即可达到血药浓度最大值,药效发挥更快,能够更早地改善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因此,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时,阿司匹林并没有改变氯吡格雷抑制ADP诱导机制下的血小板聚集,同时氯吡格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阿司匹林抑制胶原诱导机制下的血小板聚集,两药联用的效果更为理想。

3.2 NIHSS、mRS、ADL 评分分析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NIHSS、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恢复患者神经功能。阿司匹林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部分患者对于阿司匹林可产生抵抗的效果,可能是因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PEAR1 基因型GG 与AR 有关联,具体为PTGS1 基因型为GG且PEAR1 基因型为AG/AA 共存时,缺血性卒中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下降即表现为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的效果[7]。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卒中主要是通过阻断聚集途径的中间部分,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8]。

3.3 血清因子指标分析

研究组治疗后IL-1、TNF-α、Hcy 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原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提升了应用率,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发挥抵抗血小板聚集、促使血管扩张,抑制血栓形成,从而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动力学、炎症水平。另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稳定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使得局部血栓减少,从而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机体炎症水平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卒中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炎症水平。但由于时间的局限性,该研究并未对两种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日后会加大本方面的研究力度,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