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分娩镇痛产妇产程、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2-12-27陈鹏尹述洲
陈鹏,尹述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麻醉科,江苏 苏州 215028)
分娩疼痛是产妇在进入产程后由子宫收缩引发的一种生理性炎性疼痛,剧烈的分娩疼痛不仅使产妇焦虑、恐惧,还可引发产程延长,宫缩不协调,母婴酸碱失衡及胎儿宫内窘迫等[1]。硬膜外自控镇痛能使镇痛药物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由患者自控给药,是目前最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但分娩镇痛需考虑镇痛药对母婴的影响,不合理的硬膜外镇痛用药会产生较大不良反应[2]。阿片类药物是镇痛最常用的药物,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其可激动和拮抗μ 受体,也可激动中枢κ 受体,具有对胃肠道反应小、呼吸抑制轻、镇痛效应强、作用时间长等优点[3]。罗哌卡因在低浓度应用时具有显著的感觉与运动神经分离特点,可逆分离阻滞效果较好,并对内在血管有收缩活性,且对产妇、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4]。本研究主要探讨地佐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分娩镇痛产妇产程、疼痛程度的影响,以促进罗哌卡因的合理使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7 月1 日—2022 年6 月30 日本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硬膜外麻醉与镇痛禁忌证;超声显示胎儿发育正常,头位,无明显的头盆不称;孕周≥36 周;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单胎足月妊娠;ASA 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异常产妇;酗酒史的患者;罹患心理疾病产妇;合并有传染性疾病者。根据简单1 ∶1 分配原则把产妇分为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各54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产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低浓度组 54 39.12±1.44 1.43±0.11 2.43±0.22 28.02±2.48 87.32±3.58 122.82±11.03 78.76±3.54高浓度组 54 39.33±0.87 1.48±0.23 2.47±0.13 28.74±3.14 87.88±4.10 122.76±12.44 78.87±4.11 t 值 0.201 0.098 0.087 0.811 0.542 0.145 0.121 P 值 0.811 0.911 0.923 0.208 0.511 0.865 0.888组别 例数 孕周(周) 产次(次) 孕次(次) 年龄(岁) 心率
1.2 方法
所有产妇在宫口扩张大于或等于1.0 cm 时给予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高浓度组给予0.08%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0.1 mg/kg 地佐辛(国药准字H20080328,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镇痛,低浓度组给予0.04%罗哌卡因和0.1 mg/kg 地佐辛镇痛。两组镇痛均维持2 ml/h 流量,锁定时间为15 min。由助产士按产科常规每小时进行一次阴道检查,宫口开全后,专人观察宫缩,产后2 h 拔除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疼痛情况(采用VAS 疼痛评分标尺评定,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低浓度组术后2、4 与24 h 心率、呼吸频率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s),次/min]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s),次/min]
组别 例数 心率 呼吸频率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24 h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24 h低浓度组 54 85.98±3.28 85.30±4.22 85.74±2.84 14.53±1.02 14.61±1.22 14.42±1.44高浓度组 54 85.94±3.22 85.67±3.28 85.03±3.28 14.42±1.11 14.82±1.53 14.55±1.50 t 值 0.064 0.509 1.203 0.536 0.789 0.459 P 值 0.949 0.612 0.232 0.593 0.432 0.647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低浓度组术后2、4 与24 h 疼痛VAS 评分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2 h 术后4 h 术后24 h低浓度组 54 1.84±0.13 1.69±0.24 1.38±0.17高浓度组 54 1.92±0.21 1.67±0.29 1.32±0.15 t 值 0.672 0.098 0.123 P 值 0.376 0.913 0.882
2.3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低浓度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
表4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h) 第二产程(h) 第三产程(min)低浓度组 54 10.34±0.24 1.45±0.18 10.09±0.46高浓度组 54 10.49±0.33 1.48±0.22 10.33±0.38 t 值 0.213 0.109 0.442 P 值 0.813 0.902 0.614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低浓度组术后24 h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不会影响产妇的生命体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组术后2、4 与24 h心率、呼吸频率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并不会影响产妇的生命体征。分娩疼痛常引起产妇内分泌、代谢功能变化,使心输出量增加,进而造成心肌收缩功能增强,致心肌耗氧/供氧比失衡,从而影响产妇的康复。地佐辛属于苯吗啡烷类衍生物,不产生μ 受体依赖型,静脉注射后起效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产妇的恢复有益[5]。罗哌卡因为左旋式1-丙基-2',6'-盐酸哌啶酰胺异构体,可逆分离阻滞效果,因此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小浓度的阿片类药物可以很好地满足分娩镇痛的需要,并且对产妇胎儿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特别是罗哌卡因以甲磺酸根代替盐酸根,仅改变了药物的理化性质,使得药物的性质更为稳定、持续时间更长、安全性更好[6]。
3.2 不会影响分娩镇痛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组术后2、4 与24 h 疼痛VAS 评分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并不会影响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地佐辛的镇痛、镇静较好、不良反应少、作用持续时间短,且其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机体内绝大多数地佐辛代谢后经尿液排出,但单独应用的镇痛效果较差[5],长时间的分娩疼痛会给产妇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危及产妇安全。本研究所选用的0.08%和0.04%罗哌卡因均能有效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避免过度换气及体力消耗引起的酸碱失衡,增加了休息的时间与进食的意向,从而有利于保持镇静效果。
3.3 不会延长产程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浓度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也不会延长产程时间。分析可知,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也称为宫颈扩张期,持续时间比较长,指从真正临产开始到宫颈开全10 cm 左右。第二产程为指宫颈开全后到胎儿娩出的时间,也称为胎儿娩出期,一般持续1 个小时到2 个小时左右。第三产程的时间比较短,持续在10 min 左右,也称为胎盘娩出期。地佐辛可产生脊髓镇痛、镇静效应,可抑制炎性细胞的炎性反应及趋化运动[5]。低浓度罗哌卡因则可阻止中枢及外周神经敏感化,有助于减少伤害刺激造成的神经冲动,降低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从而有利于保持产程平稳[7]。
3.4 可减少不良反应
低浓度组术后24 h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分娩镇痛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小。分娩镇痛的要求是通过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和交感神经的传出,减少产妇产程中耗氧量和能量消耗,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提高母婴的安全系数[8]。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在小浓度时就可表现出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有利于产妇及早下床活动,可减少尿潴留和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9]。
总之,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既不会影响产妇的生命体征,也不会影响镇痛效果与产程时间,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应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