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2-12-27梁小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4期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手术

梁小梅

(抚州市临川区中医院,江西 抚州 34410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意识的重视和护理观念的改变,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剖宫产技术变得更加成熟,但简单常规的护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患者的高标准护理需求,因此医院也需要转变角度,根据剖宫产手术患者复杂的病情和个人实际情况制订有计划、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有文献显示,女性可通过剖宫产分娩的方式来解决难产等临床实际问题,可挽救母婴生命健康[1]。有部分产妇由于惧怕子宫收缩疼痛而自愿选择进行剖宫产,使得我国剖宫产率显著升高[2]。但剖宫产手术也是一个应激源,可影响产妇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并能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有利于确保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产妇术后身体快速康复,保证母婴健康安全,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再加上多数产妇缺乏对剖宫产的正确认知,使得其在围手术期中更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科接诊的剖宫产产妇60例,旨在分析全方位护理用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科接诊的剖宫产产妇60例。观察组30例,年龄20~37岁,平均(26.89±3.14)岁;孕周37~42周,平均(38.97± 0.65)周;体质量56~87 kg,平均(66.47±5.92)kg。对照组30例,年龄20~38岁,平均(27.25±3.69)岁;孕周37~42周,平均(39.14±0.72)周;体质量57~88 kg,平均(66.68±6.13)kg。两组孕周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产妇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②产妇非过敏体质,且认知正常。③产妇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或者合并其他疾病情。②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疾病。③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检查协助、手术准备和体征监测等,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师的嘱咐完成护理工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导,安抚患者的情绪。

观察组配合全方位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 术前护理 ①主动和产妇交谈,了解其心理诉求,若产妇有心理问题,需找到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予以积极的干预。为产妇播放舒缓的音乐,指导产妇做深呼吸运动,促使其身体放松。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如握手或拍肩膀。鼓励产妇,支持产妇,保护好产妇隐私。教会产妇如何稳定心态,包括冥想与倾诉。②采取发放宣传册、口头教育或视频宣教等途径,为产妇讲述剖宫产的流程、原理和目的等。向产妇介绍剖宫产成功的案例,积极解答产妇提问,打消其顾虑。③对产妇进行育儿教育,告知产妇婴儿沐浴和母乳喂养等方面的知识。鼓励家属多关心产妇,多陪伴产妇,让产妇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有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④在准备妥善后,协助产妇为平卧位,同时注意观察产妇是否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注意观察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助产士听胎心音,并告知听胎心音的结果,输液的肢体用手支架外展小于90°,并用布单保暖固定,下肢及颈胸部用布单覆盖保暖,同时把新生儿辐射台打开预热。

1.2.2 术中护理 ①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让产妇能够感觉到舒适。陪伴产妇入室,向产妇介绍相关医务人员,同时用温暖的语言安抚产妇,让产妇能够放松心情。要指导产妇在正确的体位下实施分娩。在手术室准备中要做好产妇安抚,并且和麻醉师进行沟通,确保麻醉有效进行。②严密监测产妇各项体征,针对产妇的生理反应进行记录,当有异常的情况下,及时向医师说明情况,按照要求立刻处理。询问产妇感受,及时告知产妇手术进程。待婴儿出生后,可向产妇简单介绍婴儿的情况,让产妇能够安心。③操作结束时,对产妇皮肤上残留的消毒液和血渍进行清理,并帮助产妇穿好衣物。

1.2.3 术后护理 ①协助产妇取最适的体位,严密监测产妇体征,观察出血情况。术后6 h若产妇体征稳定,可让其喝适量的温水。待产妇排气后,可以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依然要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并应重视对产妇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②了解产妇疼痛情况,针对疼痛度相对较低且可控的患者,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依靠产妇自身缓解病痛干扰,可以放轻音乐,或者观看视频等。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产妇,护理人员可以提供镇痛泵协助。③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帮助产妇更好的照顾新生儿,并且采用抚摸的形式来增强与新生儿之间的交流。④如果产妇有情绪消极、产后抑郁的倾向,要及时进行沟通,帮助产妇缓解分娩后的生活压力,积极的解决问题。做好产妇家属的思想工作,尤其是产妇的丈夫,要告知其在这段时间内要多关心产妇,多照顾产妇,多与产妇沟通,让产妇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⑤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通过播放舒缓音乐或者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睡眠调节,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健全完善,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也可以对产妇进行按摩措施的宣讲和灌输,帮助产妇改善睡眠情况,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对于有需求的产妇可开展康复训练,包括[11]:坐姿下,产妇的臀部、腹部应保持收缩 10~15 s,再放松15~20 s,每次30~50组。仰卧位下,产妇保持双膝弯曲,紧闭阴道、肛门、尿道,持续5~10 s,再放松盆底肌10~15 s,每次10~15组。平卧位下,指导产妇腹式呼吸放松全身,先深吸气再慢呼气,每日30~40次。两组均实施康复训练,且内容均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选择VAS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感。总分是10分。得分按照1~10从小到大的顺序递增,疼痛度也随之递增。②选择SDS和SAS量表评估产妇的情绪状态。在焦虑量表中,涉及20个项目,总分为80分。在抑郁量表中,情况与之相同。得分越高,心理压力越大,情绪状态越差。③记录两组患者的产程用时,同时记录产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④记录针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能力、个人护理能力知识3个方面评估产妇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2.0,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t来描述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χ2来描述和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结果比较(分,)

表1 两组VAS评分结果比较(分,)

2.2 两组产妇的负性心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AS评分结果比较(分,)

表2 两组SDS、SAS评分结果比较(分,)

2.3 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对比(min,)

表3 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对比(min,)

2.4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4 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2.5 两组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对比 两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能力、个人护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对比分析(分,)

表5 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对比分析(分,)

3 讨 论

目前,剖宫产作为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分娩方法,能够消除产妇在分娩期间的疼痛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母婴安全指数[3]。尽管如此,剖宫产仍会造成产妇身体上的一些创伤,且手术也存在应激反应,会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让产妇更易出现恐惧和焦虑等负性心理,进而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4]。另外,对于多数产妇来说,对剖宫产的认知度都比较低,加之无法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使得其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影响手术的进程。另外,剖宫产术后当麻醉消退以后,产妇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这是产妇分娩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5-6]。

在全方位护理干预下,不断扩大护理范围,从心理、环境、疼痛、技术水平共同参与,逐步增加饮食指导、新生儿照顾指导等内容,上述措施对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7-8]。全方位护理可以积极安抚产妇情绪,做好产妇的宣教工作,能够加深产妇对剖宫产的认知度,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增强产妇的信心[9]。该护理可以为患者营造良好温馨的住院环境,保持房间干净整洁,设备齐全,温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在病房里为患者配置植物,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同时也能改善产妇的身心健康状态[10]。该护理可以合理调整产妇饮食结构,确保其营养摄入的均衡,从而有助于改善产妇体质,促进切口愈合。全方位护理是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能够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指导以及产后恢复,帮助产妇适应角色的转变,同时能够结合整体情况给予多角度分析[11]。针对剖宫产产妇,要加强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提升,以保障对患者的护理质量[12]。除了常规的护理管理之外,还要加强早期母婴接触,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胃功能恢复。但因剖宫产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应在术后加强镇痛管理,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应帮助产妇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疼痛感[13]。由于剖宫产产妇在术中采用了麻醉药物,以及因手术创伤而产生的应激反应,这些均会导致产妇机体功能出现暂时性抑制。有学者在报道中指出,有超过90%的剖宫产产妇在术后有腹胀情况,且肛门排气时间延迟,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问题,实现早排气,从而提升产妇术后的生活质量[14]。

除此之外,一定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部分产妇在产后存在较大的压力。做好产妇家属的思想工作,重视产妇在产后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发现并安抚产妇的负性情绪,可有效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让产妇能够安全的渡过产褥期,从而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5-16]。产妇剖宫产期间,积极对其施以全方位护理,可消除其负性心理,减轻疼痛感,缩短术后康复所需时间。另外,全方位护理也能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等问题的发生,并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产妇满意度[17]。结合本次调研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心态更为放松,舒适度更加,对医护人员的工作配合度较高,这对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加强对新生儿的照顾,以及缓解不良心理带来的压力均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护理人员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最新的护理方式和方法,加强综合能力水平,给予产妇更多的分娩围生期的关心与帮助[18]。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应用全方位护理护理干预,使护理人员能够站在产妇的角度思考护理要点,帮助产妇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使产妇适应身份的转变,更好的减轻分娩期间的疼痛感及负性心理。

猜你喜欢

剖宫产产妇手术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手术之后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