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饮食宣教的效果观察

2022-12-27郭美穗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4期
关键词:终末期维持性肾功能

郭美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未能及时干预便会持续恶化,直至终末期演变为尿毒症,引发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性病变,最终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积极治疗[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受到血液透析治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不仅心理状况差,机体营养状况也比较差,生活质量低下,所以除了要给予患者高效的治疗方案,还需要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患者的饮食宣教,保障机体营养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避免不良饮食引起的不适[2-3]。基于此,本研究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与探讨对该类患者实施饮食宣教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1年(2020年10月至2021年 10月)我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饮食宣教干预)和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纳入标准:①本组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肾功能检查结合肾脏造影检查并确诊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者。②本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及其家人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除发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外,还合并有精神疾病、神经疾病。②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差或存在意识障碍、沟通障碍。③患者合并有血液性、系统性、器质性病变。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1.14±6.25)岁,透析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60个月,平均(31.24±6.17)个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4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25±6.33)岁,透析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61个月,平均(31.15±6.2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①加强体外凝血的预防,结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凝血结果以及临床表现(鼻腔、消化道、牙龈)等情况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出血高风险人群积极应用抗凝、肝素等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注意维护患者体液平衡,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20 h液体出入量详细准确记录,保障机体出入量平衡状态。②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前的配合护理,在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需对患者的血管通路密切监测,叮嘱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家属积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或者被动活动,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保护好血液透析治疗管道,避免管道受到压迫或出现弯折、意外拔出等。③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观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反应情况,如是否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胸闷、畏寒、气短等,并根据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反应情况对灌流速度调整,避免过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次是注意监测透析机动静脉管道的连接是否稳固,防止体外循环导致低血压出现;灌流之后积极做好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口腔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皮肤护理,如在日常中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时不可用药抓搔,早晨起床后刷牙、吃饭之前和睡觉之前漱口。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饮食宣教干预:①根据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宣教方法,依据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状况、血液透析状况及反应情况、饮食习惯、机体消化能力、胃肠道反应情况等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和宣教方式,健康宣教的方式需因人而异,必须遵循具体化、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从而确保患者能够深入的了解到饮食和营养以及血液透析、生活质量的联系,提升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为患者讲解制定的食谱原则,如经常吃的部分食品中包含的热卡里、营养成分,并未患者分发食物成分表,使患者掌握真正的正确掌握饮食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患者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以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还可建议患者采用记饮食日记的方式,每周对自身的饮食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体质量进行测量,对饮食不符合要求者进行纠正。②饮食宣教内容,首先是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机体会出现明显的肌酐、尿素氮升高,会经常出现口渴表现,如果患者自控能力不强,过多的饮水很容易造成体质量增加,进而引起心脏负荷加重,所以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讲解饮水控制方法,应按照每日尿量、血压、水肿等情况对饮水量进行控制,并每日测量1次体质量,应保持透析过程中体质量上升幅度在5.00%以内;摄入的饮食应杜绝含钠高的腌制食品,包括咸蛋、咸菜等,保持清淡的饮食,尽可能的减少酸辣、煎炸类食物,罐头类食品也需要少吃,因为这部分食物中包含较多的钠,摄入之后容易口渴。③积极摄入优质蛋白,血液透析治疗会导致机体大量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滤除,导致大量的蛋白质流失,所以需要积极加强优质蛋白摄入,包括蛋清、奶、家禽肉、鱼、猪羊肉等,少食植物性蛋白如豆制品等,如果患者每周接受2次透析治疗,则需保障蛋白质的摄入量为 1.00~1.20 g/(kg•d),如果患者每周接受3次透析治疗,则需保障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0~1.50 g/(kg•d)。④避免摄入高钾、高磷饮食,香蕉、干果、柑橘类食品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入以上食物,也可以通过烹饪的方法去除钾含量,如蔬菜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再煮,对于一些汤菜则尽量不要喝汤,只是吃菜,如果患者的磷摄入过高,则需降低鸡蛋、动物肝脏、牛奶的摄入量。⑤心理护理。受病情的刺激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刺激,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评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理问题,包括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从而制定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相符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刚入院时主要通过交谈的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全面收集患者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等情况,综合患者的行为、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情治疗期望、应对方式、认知、感受等方面以充分掌握困扰患者的心理问题,为患者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优势、必要性等,充分的结合病情发作特点,积极帮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纠正自我消极评价,增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对透析治疗的依从性、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调查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4]进行,总分100分,8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60分以上表示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②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机体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指标包括:血钙、血磷、血肌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常规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实施抗凝处理后按照操作规范对以上各指标进行检测。③对比两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指标包括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焦虑、抑郁判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5]和抑郁量表[6]进行,总分均为8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④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包括:社会功能、角色扮演、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判定采用健康SF-36量表[7],单项分值最高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共病患者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满意度指标)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改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钙、血磷、血肌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等机体生化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出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以上各生化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化指标改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化指标改善对比()

注:与同组护理干预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bP<0.05。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等不良心理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出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改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焦虑、抑郁改善对比()

表3 两组焦虑、抑郁改善对比()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角色扮演、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睡眠质量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均出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以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 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类临床多发病症,特别是在糖尿病患者以及高龄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慢性肾功能衰竭未能及时干预便会持续恶化,直至终末期演变为尿毒症,而如果形成尿毒症便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性病变,从而引起患者发生癫痫性抽搐发作、不自主运动、高级精神活动异常等各项严重病症,最终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方式,虽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保障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并提高患者预后,但由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受到疾病的强烈折磨,加上血液透析治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因此患者往往合并有焦虑、抑郁、恐慌心理,影响治疗依从性、配合度,生活质量低下,所以除了要给予患者高效的治疗方案,还需要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患者的饮食宣教[8]。

赵力[9]研究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高磷血症等,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加强饮食宣教能够让患者保持更加健康的饮食,促使患者减少对磷的摄取,改善机体磷水平;除此之外,积极通过饮食宣教促进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还有助于改善机体其他生化指标,主要是由于患者日常饮食中包含了多类物质元素,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机体生化指标改善,提升血液透析效果,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护理前两组患者机体生化指标水平(血钙、血磷、血肌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不良心理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角色扮演、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睡眠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出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以上各不良心理评分、生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饮食宣教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促进患者机体生化指标改善和不良心理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终末期维持性肾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