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及实践研究

2022-12-27崔少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校园

崔少娟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文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职校园是高职大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营造出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的语言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真切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影响并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2]。本文旨在对当前高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探讨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提升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1 “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清楚地了解当前高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现状,我们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对校园语言文化的“三全育人”功能认识不够深刻

部分教师对校园语言文化的“三全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不深刻,甚至还存在着重技能轻育人的现象。有个别教师认为育人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责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各科教师都要肩负起育人使命。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师生对自己校园语言文化了解不深,如忽视学校校训、校风等标志性语言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弱化校园物质文化的宣传力度,减弱校园语言文化的育人功能。部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极少,几乎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需求,所举办的校园语言文化活动激发不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没有做到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发挥校园语言文化活动的全过程育人功能。部分师生对校园语言文化活动的了解是很片面的,部分学生对校园语言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认识非常模糊,缺乏内在驱动力,没有意识到校园语言文化的育人功能,甚至有学生认为参加校园语言文化活动是为了能加分评优,也有学生参加活动是出于从众心理。部分师生更加注重学生就业,在教学中往往更倾向于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没做到全方位地培养人才。

1.2 校园语言存在用语不规范现象

在校园中主要通行的语言是普通话,在调查中发现校园中存在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主要是普通话使用中夹杂着网络语言和方言。大学生是网络用语的主力军,受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影响,同音字混用的现象最为常见。此外,大学生还喜欢把线上的网络用语用到线下的日常交流中,出现网络用语与普通话混合使用的情况。还有些学生由于受自己方言的影响,没办法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在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究其原因,不少大学生认为语言仅仅是交际工具,只要交际双方明白就行了,根本就没下功夫多学习多研究,导致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水平不高。如果语言使用不规范,甚至是出现错别字、病句等问题,势必会影响表达效果,违背语言表达的初衷。语言是人们用来思维的工具,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表达,如果没有学好语言文字,就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

1.3 校园存在语言欺凌行为

校园存在不文明、不礼貌用语现象,以及语言欺凌行为。语言欺凌行为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言语行为,如嘲讽辱骂他人、随意给他人取绰号、故意贬低中伤他人等。比较常见的是部分男生之间会话会使用脏话、粗话,或给别人取外号等不文明语言行为。也有个别教师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失去耐心和信心,出现语言暴力,如大声辱骂、讽刺学生等。这些低俗粗野的不文明语言严重污染了校园语言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校园语言生态和校园文明的发展,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校园言语欺凌行为的危害,杜绝校园里的不文明语言行为,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文明用语,重视提升学生的语言行为素养,避免使用和传播不文明语言。

1.4 校园语言景观设计缺乏文化特色

校园语言景观设计大势趋同,部分校园在建设中为了追求现代化的视觉效果,盲目借鉴,缺乏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部分新校园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把自身固有的校园文化历史元素融入语言景观设计当中,只是盲目地追求时尚潮流。导致校园语言景观的设计不能展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没有突出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缺乏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无法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2 “三全育人”视域下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坚持与育人目标同向同行原则

我们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坚持与育人目标同向同行原则,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为导向,要尽可能挖掘校园语言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地将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当中,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校园语言文化的育人价值。

2.2 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教育理念相互渗透原则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3]。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高校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坚持把“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与课程教学同行合力,协调多方面的力量,提供给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育人平台,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政大格局,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3 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原则

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化活动,打造满足师生审美需要的校园语言景观设计。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校园语言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与技术,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班群等,用多元化的方式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和期待,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3 “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3.1 加强建设校园思政育人队伍,做到全员育人

高职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就要充分发挥学校一切可动员的育人力量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就是要加强校园思政育人队伍的建设,强化育人主体的育人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全员育人。首先,每位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校园语言文化的育人功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语言素养,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期待,在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高职院校特有校园文化特色,发挥校园语言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其次,学校党委团委等组织要发挥领导作用,对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规划,保证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发展。最后,还应积极发展学生会、团委会、社团组织等各种学生组织,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组织中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带动更多的学生在自我管理和教育中健康成长。

3.2 建立校园语言文化活动育人体系,做到全程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育人活动,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语言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活动中,给学生搭建一个精彩的成长舞台,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成长。要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化育人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过程中提高语言沟通的能力,在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过程中提升处理问题的技能等。比如,可以开展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校园路标树牌命名征集活动、学生周末讲坛、宿舍文化活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语言规范化知识比赛、校园微电影征集等活动。考虑到当今大学生生活跟网络紧密关联,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网络不文明用语反映了部分网民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的扭曲[4]。高校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创作并推广具有高职文化特色的作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语言文化活动及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创新大学生语言训练的形式,丰富大学生语言训练的内容,为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训练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从而帮助学生学好、用好标准规范的现代汉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引导学生在网上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避免使用低俗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杜绝出现语言欺凌行为。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出具有高职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在校园语言文化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3 构建校园语言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做到全方位育人

美化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校园语言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校园语言景观的设计要兼顾艺术性和教育性。重视校园景观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5]。校园语言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因此,在校园语言景观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出富有观赏性的美术美感,还要充分发挥校园语言景观的文化育人作用。深入挖掘校园语言文化所体现出的思政价值元素,打造出既积极向上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文化学习环境。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约旦曾说过:“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6]要让校园的亭台楼宇、花草树木都成为教育的物质载体,让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观都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康品格,发挥其育人功能。比如,在校园显眼的地方悬挂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标识牌,让学生抬头可见,牢记在心,理解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并在实践中用于指导、规范自己的言行,从中获取奋发图强的力量。利用墙壁、走廊等地方展出含有思政元素的书法、文学、活动照片、电脑科技作品等各类型的作品,营造出健康、文明、高雅的语言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宣传标语在校园语言文化环境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语言简短明快而又蕴含着深刻意义,将其悬挂或张贴在校园的显眼位置能有力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思想,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还能美化、装饰校园。结合校史校情,设置一些雕像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思想理念,让人在凝固的审美体验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历史氛围,在历史的悠远和沧桑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的路标、路牌、树牌等设计出靓丽的人文景点,加强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富有个性和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

4 结语

校园语言文化是展现校园文化内涵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校园语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探讨了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提升校园语言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校园语言文化建设,要加强校园思政育人队伍的建设,做到全员育人;要建立校园语言文化活动育人体系,做到全程育人;要构建校园语言文化环境育人功能,做到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