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以古诗词为例

2022-12-27郝亮欣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中心小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诗情诗意古诗词

■ 郝亮欣(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中心小学校)

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古诗词自古以来便具有崇高地位,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充沛,表现手法别具匠心,既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改革突出了古诗词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明显增加了古诗词篇目,但古诗词教学与现代文教学大相径庭,针对古诗词的教学设计应把握其特殊性,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完成诗韵体验、诗意赏析、诗情感悟等过程,保证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1.诵读古诗词,熏陶学生精神世界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古诗词可谓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它蕴含着深深的文化印记,在人们的传诵、记载中流传下来,每一首古诗词都呈现了作者想说的话,想表的情,想诉的理,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小学语文教材安排的古诗词都经过精挑细选,契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经典作品为主,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必须采取诵读方法,结合思考与想象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感知古诗词的诗韵、诗意与诗情,先全面了解古诗词文化,再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在有效诵读中熏陶个人精神世界。

2.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特征极为明显,它的语言、韵律、情感、意境都具有独特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从语言鉴赏入手,深入分析古诗词描写的景物,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出形象生动的意象,使其透过文字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感知其语言美、意象美;再鉴赏诗情,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剖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巧妙的构思,从中体会诗情美、诗境美。通过系统化鉴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感知都会受到影响,有助于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3.积累古诗词,培养学生文化底蕴

古诗词的文化底蕴浓厚,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一百余首古诗词,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接触这些优秀文化,完成诵读、鉴赏、背诵等学习活动,从中了解作者的生活感悟与人生体验,通过不断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使得古诗词的文化底蕴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现实,这种文化底蕴是由内散发出来的,任何一种外在修饰都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4.运用古诗词,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实现灵活运用。古诗词虽然与现代文有着明显差异,但其言简意赅,脍炙人口,哲理丰富的特点是无所比拟的。因此,当学生积累到足够丰富的古诗词时,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可充分运用古诗词来表情达意,尝试完成诗词创作,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不但能彰显学生高超的写作水平,还能增强其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灌输教学,忽视学生主体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并没有完全杜绝教师过度主导的现象。首先,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经验欠缺,教师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按照预设开展教学活动,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调动,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比较困难,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理想。其次,有些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而有些学生会为了做笔记而忽略教师的引导,使得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步伐不一致,一堂课下来学生好像接触了很多知识,但真正理解的并没有多少,他们很难意识到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

2.重视背诵识记,忽视鉴赏引导

在有些教师看来,古诗词只要熟读成诵,学生便能完全应对考试,在此认知下,古诗词教学出现重背诵轻鉴赏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简单讲授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再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含义,最后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课后要求学生完成背诵,如此便会形成一种趋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习惯性将注意力放在诗词背诵方面,他们本身就缺乏丰富的经验,长期如此就会产生认知偏差,对古诗词鉴赏不够关注,无法准确把握、感知古诗词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更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思维、审美及文化素养都不到有效培养。

3.课堂氛围沉闷,忽视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关注高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倘若教学方法足够有趣,课堂气氛足够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便会聚集到课堂之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倘若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会从潜意识中觉得学习无趣,频繁出现做小动作、打瞌睡等现象。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这两种课堂状态都存在,要么课堂气氛尤为活跃,要么课堂氛围极为沉闷,前者师生互动活泼有趣,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后者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学生配合不积极,使得古诗词本身具有的艺术性凸显不出来,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任务,引领学生喜欢并热爱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前提,因此,古诗词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先利用有效策略调动学生的内在兴趣,再引领他们完成后续学习活动,使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为古诗词高效教学提供保障。因此,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结合古诗词内容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也可运用艺术化语言创设文学情境,还可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模拟情境,满足学生趣味学习的心理需求,在古诗词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气氛,如此既能打开他们理解古诗词的思路,又能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它们描述了各个季节,谁来结合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背诵相关古诗呢?此时,学生会主动思考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教师可做个示范,如,教师最喜欢春天,也喜欢《村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描写。然后让学生依次展示关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让课堂上的文学气息变得浓厚起来。这一设计主要依托于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知识迁移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诗词背诵。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总结延伸: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古诗词知识呀!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请同学们读两遍题目,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意思,并猜想一下古诗内容?此时,学生就会对诗文内容产生探究兴趣。

2.讲背景,延展教学内容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往往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相关,倘若学生能准确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古诗词的理解势必会更进一步。因此,教师要抓住背景知识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另一方面由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致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如何,再经过教师的补充延伸,了解丰富的文化历史常识,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丰富文化视野。

例如,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为了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教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课堂上集中展示。随后教师出示课件,分别介绍陆游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确:陆游在年少时便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作品九千余首,内容极为丰富。此诗是陆游在68岁时所作,他被罢黜归乡,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未让老人的心境平静下来,他依然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准确了解作者创作此诗时抱有的感情,激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将诗人的情怀带入到诗文学习之中,深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3.抓诵读,准确把握诗韵

古诗词讲究的是声韵和谐,其格律、词曲都有明确要求,体现的是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在古诗词教学中同样适用,只是在诵读时必须突出古诗词的特征,准确把握其韵律节奏,感知其优美意境,理解其思想内涵。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诵读,讲授正确的诵读方法,先从准确划分节奏开始,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把握语气、语调与情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感受其语言美、韵律美及意境美。

例如,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要求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借助语言文字融入个人丰富的想象,领略诗歌意境。在教学过程中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再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听录音,划分节奏,当学生划分结束后,随机指名几人进行范读,对节奏划分不正确的地方加以指导,要求其他学生自我修正。然后组织学生朗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最后齐读诗歌,自读自悟,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走近作者,调动身体感官去欣赏作者笔下的夜景,并将自己看到的事物、景色描绘出来。这一设计以诵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诗歌韵律节奏,通过想象逐步理解诗歌意象,深化诵读效果。

4.重鉴赏,深入理解诗意

鉴赏是理解诗意的主要手段,也是欣赏传统文化之美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讲,鉴赏教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整体分析到字词分析,从字词鉴赏再归结于整体理解,在语言鉴赏中理解诗意,把握诗情,感知诗境,使得古诗词教学深刻且有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有效培养。教师要重视鉴赏教学,先从古诗词的关键字词入手,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大致意思;再启发学生充分想象,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综合理解;最后对作者的行文思路系统分析,从中透彻了解诗意,把握诗词美感,让鉴赏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例如,教学《竹石》时,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阅读、赏析的能力,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鉴赏环节,先要求学生默读诗文,在感悟深刻的地方做出批注;随后进入鉴赏教学,提出:诗的前两句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很容易找出“咬”和“立”两个动词;教师继续引导: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竹子什么样的精神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然后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整首古诗,在翻译时想象诗中刻画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状态,思考一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师生共同完成总结梳理,即: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明了作者正直倔强的性格,以及他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这一环节经过语言赏析、情感赏析和意境赏析,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准确把握。

5.品名句,用心体会诗情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古诗词,都蕴含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体会诗情便是学生在学习时必须经历的环节。作者在创作古诗词时,往往会通过关键“字”或句子来表达情感,这个关键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而这些句子也在传诵中成为千古名句。因此,教师要以“诗眼”或名句为抓手,组织学生用心品读感悟,分析其艺术作用,挖掘其思想内涵,通过对“诗眼”或名句的理解来提炼出作者表达的情,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精准感悟诗情。当然,必要时还可延伸同作者、同类型的古诗词辅助学生理解,保证其对诗情的体会准确无误。

例如,教学《己亥杂诗》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诗意,从中知道当时的社会现状,为后两句理解做好铺垫;再引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千古名句。通过名句品读,学生可进一步明确龚自珍期盼社会变革的情怀以及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句,深刻感知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爱国情感,锻炼其诗情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其地位毋庸置疑。教师要理性看待古诗词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安排设计教学策略,从诗韵、诗意、诗境、诗情等教学要点综合入手,引领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发挥古诗词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猜你喜欢

诗情诗意古诗词
诗意地栖居
踏青古诗词
冬日浪漫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被耽搁的诗意
古诗词中的新年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