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2022-12-27张斯琴

参花(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疆群众基层

◎张斯琴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公共文化设施涵盖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城乡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以及其他建筑物、场地和设备。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到基层的治理和当前的高质量发展。在新疆,公共文化服务更是关系到“文化润疆”工程的精准落地,以及“长期建疆”的成果巩固。本文着眼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功能、实施情况,总结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逻辑。

一、发展概况

近年来,新疆公共文化事业坚持广泛培育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使大劲,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截至目前,新疆建成各级公共图书馆107个、文化馆116个、文化站1121个(乡镇文化站943个、街道文化站178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2个(公有制95个、非公有制27个)、艺术展览创作机构58个(美术馆57个),已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300余个、城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300余个,涵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镇、行政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已粗具规模。据统计,新疆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39.02㎡,较全国平均值126.49㎡高出9.9%;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421.86㎡,较全国均值331.32㎡高出27%。据统计,近两年来,平均每年全疆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58.46万人次,文化馆(站)进馆(站)人数302万,打造文化活动品牌321个,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7920场次(含线上),参与人数1千万人次(含线上)。在大力拓展线上服务功能的条件下,自治区图书馆和自治区文化馆线上平台及资源全年服务人次分别为1500万和84.93万。

(一)积极拓展“5+1”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新模式

新疆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在自治区级“访惠聚”驻村点及第一书记所在村、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42个民族乡开展“文化大院”示范点建设工作,以行政村小组农户为主体建设文化大院,并以示范点授牌,召开视频推进会等形式对农家文化大院建设和运行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形成了五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常态化开放与文化大院农闲24小时全天开放的互相补充,进一步补齐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短板。经实地调研,全疆202个“文化大院”示范点已开展活动逾1600场(次),参与群众近9万人次。真正做到让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农民画画展、民间民俗非遗展、摄影展等进庭院、进万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文化大院逐渐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文化知识的幸福大院。

(二)依托各级各类公共文化阵地,不断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在保护和延续各类文化遗产时,新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线,打造具有中华文化标识、新疆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品牌,通过“文旅+交通”“文旅+科技”“文旅+农业”等品牌活动,结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出古村、古镇游,研学游等一批面向乡村游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文旅产品,通过内部循环助推文旅行业发展,为新疆乡村振兴打好基础。近年来,新疆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连续举办三届“新疆戏剧戏曲大赛”、五届“群星耀天山”才艺大赛,打造“我们的节日”“天山南北贺新春”“新疆是个好地方”“石榴籽”小分队——文艺走基层等文大型化活动,使新疆曲子戏、传统剪纸、民歌、社火等新疆本土传统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新疆曲子戏,在专家、传承人和社会团队的努力下,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博得观众的喜爱,在群众中得以传承和推广,形成良好的发展形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将具有中华文化基因、传统文化标识的文化形态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进一步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出多元一体的“文化地标”。

随着制度不断优化,经验不断推广,一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农村“文化地标”。例如,博湖县博湖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各类阵地作用,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农闲时节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满足全镇各族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和健身需求;沙雅县海楼镇打造了“忠孝园”“和园”等彰显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阵地;央塔克协海尔乡建设了两个文化+数字(现代化、园林化、科技化、生活化)文化阵地及一座9D电影科技馆、“六点半课堂”、广场花园等;沙雅镇依托社区老茶馆,组织读书会、演讲会、话剧演出、政策宣讲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

(三)与时俱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根据文旅部工作安排,新疆完成了近两年的公共数字智能服务项目。在南疆四地州149个乡镇382个村开展活动3187场,服务8.2万人次。分别完成和田地区53个乡镇106个村的822场活动、喀什地区70个乡镇124个村的1056场活动、阿克苏地区17个乡镇87个村的977场活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9个乡镇65个村的5500场活动。

组织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建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字文化馆的分级管理平台及文化大数据系统。目前,新疆阿克苏、昌吉、和田、伊犁、巴州、吐鲁番6个地(州、市)级和14个县(市、区)级图书馆也先后开通电子社保卡相关功能,拓展了各族群众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

二、发展特点

(一)惠民范围广

“十三五”期间,新疆所有乡镇、村(社区)根据人口规模、受众人数,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文化站、文化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并设有阅览室、文化信息共享活动室、活动室、排练室等,配备有电脑、音像、图书、资料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器材和设施,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二)服务内容多样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所谓“点”,即发挥基层文化带头人的作用,通过补贴、表彰等措施,鼓励其经常性开展活动,同时依靠所有“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传统节日、重要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基层群众及时奉献文化大餐,充实基层文化载体内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所谓“线”,是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百日文化广场活动、乡村文体竞赛活动、文化和自然日系列活动,打造各地基层文化品牌,提供平台的建立,突出特色、扩大影响。所谓“面”,是整合全区县级以上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的力量以“石榴籽”文化服务小分队的形式,定期深入村(社区)开展声乐、舞蹈、朗诵、戏曲、戏剧等辅导,通过一对一服务、汇报演出,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乡村文化能人和广大爱好者的能动性,不断夯实基层文化服务内容。

(三)服务方式精准

为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将更对百姓“口味”,能发挥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通过培育基层文化带头人、建立文化大院等措施,畅通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采取“订单式”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图书馆、文化馆公益文化阵地针对中小学生、老年群体、残疾人等实行错时开放,让群众在平时和节假日有去处,有文化艺术学习场所,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米”。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研究能力亟待提升

全区群众文化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高素质人才少、专家队伍严重断档,导致研究基础薄弱,讲好中国故事、阐述新疆历史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基因的解读不够,研究多立足于本体研究,对内在价值体系、思维逻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评估等应用型研究开展不足,导致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利用率较低

目前,农村公共文化阵地闲置情况较为普遍。除因疫情影响闭馆外,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利用率普遍不理想,部分行政村文化阵地存在被挤占现象,影响了农村文化服务活动正常开展,与农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有待提升

现阶段县以上的公共文化设施由政府单一投入主体的建设,这使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匮乏,而景区、个人书店等,依据开放式的公园等文化场所受制度和服务的局限,不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现有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事实上社会资源是比较受群众欢迎的。

(四)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错位

基层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要求是比较具体的,群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一般源于生活,是真实的、直观的、生动的、有趣的艺术升华,这些都来自人民生活实践,这样的文化产品才能直入群众内心,才能够使群众产生认同。当前主要是与群众思想形式、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文化艺术产品供给不足。

四、发展对策

(一)坚持政治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发挥党在文化和旅游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推动作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统筹、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中华文化为引领,坚持“双百”方针,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健康的政治导向是群众文化永葆生命力的基础所在,也是时代、人民的需求,围绕社会发展,用人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讴歌、歌颂,用好政治导向才能做到润心、润情、共鸣。

(二)坚持文化润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坚持落实运用马克思主义“五观”,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共文化服务最贴近群众,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效果的统一,要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切忌“一刀切”和简单化。通过润物无声、绵绵用力,实现新疆文化、新疆旅游等领域意识形态阵地绝对安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文化工作的底线和逻辑思维所在,处理好多元和一体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整体和要素的作用,选择一些既有中华文化特征又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理论和实践、发展三个方面做好文化润疆,达到长期建疆的目的。

(三)坚持两个统筹,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在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弘扬传统文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统筹起来,要在国家战略中制定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同时破解影响新疆文化和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制约文化作用更好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统筹协调传统文化保护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阐释和正确传播利用,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独特优势,为推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提供精神力量。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关系到社会各个基层,在发展过程中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筹。

(四)坚持社会参与,发挥民间文化组织作用

人民群众是各种实践活动的检验者。在文化的发展中,行政部门一般通过制度、规章不断加以规范,而真正的创造者、实践者、享用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基层公共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基层不断发展能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团体。基层的文化一般都是以团体为单位才能进行的,比如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基层基本上都是以群体传承、团体传承的方式流传的,在基层建立多个文化团体,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群众参与度低的问题。当前社会力量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也需要从政策、制度方面考虑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在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工作时,既要着眼于社会层面的问题,也要看到基层的现状,只有通过久久为功的制度建设和经验总结,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人民需要、时代发展的科学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坚定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新疆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