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22-12-27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4期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张志勇: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方面,能否办好县中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县中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着乡村老百姓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期望,所谓“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县中塌陷了,也就打碎了乡村老百姓改变命运的主要希望。另一方面,能否办好县中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后脱贫攻坚时代”如何发挥基础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办好县中教育,让实现脱贫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每个人打好就业谋生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2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周秀平:
“郡县治,天下安。”2000多个县聚集着全国50%以上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底色和高等教育赖以创新的基础。这些受制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而缺乏离场能力,不得不留守县中的普通学生,也恰恰是推进乡村振兴最基本最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优秀师生的流动基本复制了宏观乡—城社会流动的路径,乡村学校、县城学校和城市学校特别是城市重点学校构成的体系,也基本复刻了宏观层级社会结构,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处在其体系的底部。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县城学校建设”,提亮教育底色;坚持教育投入“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政策导向和原则,同时切实向乡村学校和县城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在推进新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将教育发展纳入就地就近城市化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支撑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