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面膜在激光治疗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
2022-12-27陆文婷陈萍卞薇薇
陆文婷 陈萍 卞薇薇
激光治疗的应用已日趋广泛[1-3],但是激光治疗对皮肤也会有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激光治疗后的一些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容貌。因此,加强面部激光治疗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拟探讨冷敷面膜在激光治疗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5 月到2019 年5 月在我院进行面部激光治疗的4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 例。面部激光治疗后,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冷敷面膜护理。
纳入条件:患者均进行面部激光治疗;患者无过敏或其他皮肤问题;患者无精神障碍,交流沟通顺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条件:严重的皮肤病史;精神障碍;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疼痛护理方法
面部激光治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灼热感和红肿等症状,需要进行术后疼痛护理。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给予患者冷敷或冰敷30 min,同时需减少摩擦,避免造成感染。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冷敷面膜护理。该冷敷面膜为三层结构:制冷层、蓄冷层、贴面层。其中,制冷层的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后,位于制冷层内侧面的一端可快速吸收蓄冷层的热量,使蓄冷层和贴面层降温;制冷层采用柔性基体和半导体制冷片镶嵌模式,材质较硬的半导体制冷片分为若干块,分布在柔性基体上,整体可任意弯曲。相比于循环水道的冷却模式,半导体制冷片不仅结构精简,而且制冷效果好,灵敏度高,可精确控制制冷温度[4];制冷层和贴面层之间设置蓄冷层,其中充满蓄冷剂,既可存贮较高的冷量,又可有效分散热量。蓄冷层的设置令面膜在使用时可持续均匀地吸收患者面部的热量,达到均匀冷敷的效果。通过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通电大小可调整半导体制冷片的吸热速度,进而可精确控制面膜的冷敷温度[5]。实验组激光治疗后即刻将冷敷面膜轻轻地敷在患者面部(注意避开眼部和唇部),30~40 min 后取下并清洗,此后每日1次或隔日1 次,使用1 个月。
两组患者激光治疗后均进行饮食控制和防晒。激光术后很容易导致色素沉着,患者必须选用防晒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较高的防晒产品。激光术后患者应尽量多食用含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多食用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6-7]。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激光治疗后的疼痛、灼热感明显缓解,红斑和水肿的消退时间较短;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疼痛、灼热感有所缓解,红斑和水肿的消退时间依然很长。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
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无疼痛(0 分)、剧烈疼痛(1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3.3 VISIA 检查结果VISIA 皮肤图像分析仪观察皮肤深层状况,系统自动生成患者皮肤斑点、纹理、红色区的百分位数据,数值越大,表示皮肤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0 例、有效14 例、无效6 例,有效率70%;实验组显效6 例、有效12 例、无效2 例,有效率90%。实验组经冷敷面膜护理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
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30 min、术后4 h 的VAS评分分别为5.21±0.49、3.89±0.36、2.89±0.15;实验组分别为4.89±0.56、3.60±0.29、2.79±0.19。实验组各时间点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ISIA 检查结果
对照组护理前斑点、纹理和红色区的VISIA 数值分别为40%、51%和25%,护理后分别为45%、56%和30%;实验组护理前分别为32%、50%和20%,护理后分别为50%、61%和42%。护理后实验组VISIA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激光治疗对于人体面部皮肤损伤是不同层级的。激光治疗会影响皮肤微循环,使皮肤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皮下微血管扩张,如果温度达到48 ℃左右会导致细胞间水肿,患者有可能出现肿胀、红斑或水疱等情况。激光治疗会破坏皮肤“砖墙”结构,易导致皮肤感染;激光治疗会损伤皮肤的基底层,导致瘢痕的产生[8]。激光治疗后的不当护理还易使皮肤产生色沉、干燥和敏感。激光治疗后的物理止痛方法研究甚少,局部低温止痛原理类似于表面麻醉,可通过减少神经传导冲动、去除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以达到止痛目的。因此,激光治疗后良好的疼痛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
本研究中,实验组术后即刻、30 min、4 h 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冷敷面膜缓解疼痛的作用明显,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冷敷或冰敷。因为冷敷面膜可做到与面部的完全贴合,全程保持低温,促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小血管的出血和减轻大血管张力,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功效。实验组术后VISIA 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冷敷面膜可以缓解疼痛、灼热感,以及红肿、色沉等症状。其原因在于冷敷面膜可快速均匀降温,缓解因激光治疗造成的细胞间水肿,有利于皮肤功能恢复。
本研究中,对照组护理显效为0,总有效率70%,说明传统的面部冷敷或冰敷降温,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冰袋成分为多元丙烯酸多元醇的聚合体制冷剂(CMC),质地坚硬不易固定,与患者面部接触面积小,贴合度差,患者感觉不舒适,很难做到治疗区域均匀降温[9];其正反两面采用高密度塑料及无纺布材质,为一次性使用,并且冰袋释放冷凝液后迅速升温,无法精确控制温度。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冷敷面膜可以很好地缓解患者激光治疗后的面部疼痛、灼热感和红肿。冷敷面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制冷层的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后可快速释放蓄冷层的热量,使蓄冷层和贴面层达到降温效果,根据激光类型要求,可通过外接蓝牙遥控装置三档调节,即“即刻冷却至-4 ℃”、“可冷却至3~4℃”和“缓慢释放冷凝液”,精确控制降温度数。通过采用面膜式样的外形,以上下两条松紧带进行固定,搭配14 块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全面部均匀降温。
冷敷面膜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患者治疗成本。根据不同激光治疗需求,选择相对应的冷却温度,可达到更好的术后护理效果[10]。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减少激光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综上所述,激光治疗后患者使用面部冷敷面膜可有效缓解疼痛、灼热感,以及红肿等症状,安全性、舒适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