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语辨析三则

2022-12-27王树仁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成材成才现代汉语

王树仁

“贸然”与“冒然”

“冒然”与“贸然”的读音完全相同,很久以前人们还把这两个词语看成是一对异形词,也曾有作家在写小说时用“冒然”表示过“冒冒失失;轻率”的意思。例如:清代文康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就有“假若昨日没个商量,人家就这么冒然地到门口儿,说安某人送弹弓儿来了……你见人家不见?”的语句;1966年当代作家浩然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中有“她急着想把这件事儿告诉男人,又不敢冒然地跑到地里去”的语句。以前虽然没人说这两句话中的“冒然”用错了,但现在人们早已不用“冒然”表示“冒冒失失;轻率”的意思,而是用“贸然”一词。

现在的工具书,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等,多以“贸然”为推荐词形,且不出现“冒然”的词形。有的工具书还特别指出,“贸然”的“贸”不写作“冒”。例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就没有“冒然”的词条而有“贸然”的词条,对“贸然”注释为:“轻率地;不加考虑地:~从事|这样~下结论,不好。”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924 页对“冒”的解释有多种,主要的解释是:“①向外透,往上升:~烟∣~泡∣~汗∣热气直往外~∣墙头~出一个人头来。②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③冒失,冒昧;④冒充;⑤名 姓。”另外,该书第925 页,对“贸”的解释是:“1.交易,贸易;2.轻率,鲁莽:~然。”

综上所述,现在写作文时,想用词语表示“冒冒失失,轻率”的意思,就必须用“贸然”而不能用“冒然”。

“国事”与“国是”

“国事”一词出自《战国策·燕·三》:“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意为“国家的大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

与“国事”同音的近义词是“国是”。“国是”一词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二》:“愿相国与诸士大夫共定国是,寡人岂敢以褊国骄士民哉!”意为“国家大计”。“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愿相国与诸士大夫共定国是”中的“是”即为“法”,是国家长治的大政。这样看来,“共定国是”,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

“国事”和“国是”虽然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是二者却同中有异:

一是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前者多指具体事务,词义较实。后者多指大政方针,词义较虚。

二是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进行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三是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则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四是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这就是说,“国事”要比“国是”的范围宽些。“国事”一般用于讨论国家事务,如“国事访问”“家事国事天下事”“国事繁多”“关心国事”等。“国是”只能够用在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以及商讨国家政策的地方,如“共商国是”“纵论国是”等。

“成才”与“成材”

“成才”和“成材”虽然读音相同,意思却有同有异。先从“才”与“材”两字的义项说起。

“才”可作名词,也可作副词。作名词时,一是指“才能”。如:德才兼备;多才多艺。二是指有才能的人。如:干才;奇才。作名词时,主要指人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这种有“才”的人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办事干练、学识丰富、技艺高超,因而称这种人才分很高。作副词时,用来表示刚刚发生或对比起来较少、较低(仅仅,只)等意思。表示“刚刚”的如“他才走”;表示“仅仅,只”的如“屋里才有三个人”。

“材”的本义是“木料”。《说文解字》说“材,木挺也”,可知“材”的本义是其长短粗细都够一定标准,可供建造房屋、制作器具等的直木,而不是一般的木头。另引申其他可用来制造成品的东西或资料也称“材”,如:“钢材”“器材”“教材”“素材”等等。总之,必须具备可供使用条件的才被称为“材”。以此比人,则对于具备了从事某种工作所需的天赋、素质的人也叫“材”,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则为不成材。也就是说,“材”字只能作名词,

综上所述,“才”和“材”在解释人的才能或指有才能的人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故“才能”也可写成“材能”。但是“才”和“材”的义项毕竟多有不同,不可任意互相替代。“人才”(1.德才兼备的人;2.指美丽端庄的相貌)、“不才”(没有才能)、“文才”(写作诗文的才能)、“英才”(才智出众的人)、“通才”(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育才”(培育人才)等中的“才”,都不能写成“材”。“素材”(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蠢材”(笨家伙。骂人的话)、“资材”(物资和器材)、“取材”(选取材料)、“不成材”(没出息)等中的“材”,不能写成“才”。

具体说来,“成才”和“成材”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1.“成才”使用范围较小,专指“人”。“成材”却兼指“人”和“物”。2.“成才”是一个动宾词组,“成材”是一个词。“成才”常指“成为有才能的人”(如:“自学成才”)。它不是一个词,所以一般辞书不另立词目。而“成材”(意指成熟的树木。即达“主伐年龄”)则通常比喻为有用的人(如:“他成材了”)。3.“成才”往往指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成为有特殊成就、贡献较大的人。如:“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等,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缺的杰出人才。”“成材”则泛指一般有用的人。如:“孩子不教育怎么能成材呢?”

猜你喜欢

成材成才现代汉语
材料作文“成材与成功”写作导引及佳作评点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到底要不要成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做合格母亲 教子女成才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