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胸襟”主题阅读

2022-12-27榛子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石勒吕蒙正马夫

榛子

【导语】

“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宽容的理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才能化解矛盾,迎来和谐;宽容,才能消除纷争,达成共识。一个宽容的人,他的胸襟必然是博大的……

潘光旦的自嘲

梵净

17 岁时,潘光旦因运动事故失去了半条腿,他想出国留学,当时清华的代理校长严鹤龄嘲讽道:“怕不合适吧,美国人会说中国人两条腿的不够多,一条腿的也送来了!”后来,他还是拖着一条残腿去了美国,并且4年就拿下硕士学位。回清华担任教务长后,他成为老清华人中最得力的核心成员之一。

在西南联大演讲时,潘光旦讲到孔子时说:“对于孔老夫子,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接着,他看了一眼自己缺失的一条腿,更正道:“讲错了,应该是四体投地。”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政协委员,外出视察时走路用双拐,有人取笑他说:“潘先生的立场观点都有问题。”他说:“不止如此,我的方法也有问题,我的双拐是美国货。”有一段时间,到潘光旦家来拜访的客人实在太多,他不能安心工作,便到外面公寓租一间环境安静的房间,专门用来写稿。不出两个星期,他就交出十万多字的稿本。朋友们都来问他是如何做到保持这样充沛体力的,他幽默地回答:“这就好比一户人家,开支节省的,经济上必然充足。我身上比别人少了一条腿,在血液的供给上可以省却很多消耗,所以我的精力就特别充足。”

(来源:《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4期)

【感悟】

潘光旦失去半条腿,却坚持去国外留学,四年后竟然拿下硕士学位回国效力。他还经常拿自己的腿开玩笑,这既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彰显出平易近人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勇于自嘲,才能更真实地展现自我;心胸宽广,才能更好地包容一切。

宰相肚里能撑船

赵盛基

吕蒙正自幼好学,年纪轻轻就考中状元,踏上了仕途,被宋太宗任命为副宰相。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吕蒙正与群臣一样,踱着方步走上朝堂大殿。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有人嫉妒不服气,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在他身后,不知是谁突然说:“这个小子乳臭未干,也能当副宰相?”上任之初就遭遇当头泼来一盆冷水,他却假装没听见,继续向朝堂走去。与他要好的同事却不干了,非常气愤地说:“我去追查一下,看看是谁敢对大人如此不敬。”吕蒙正一把拉住他,说:“任人说去吧,不必计较,别误了上朝。”

散朝之后,那个同事依然气愤难平,非要再去追查那人姓甚名谁不可。吕蒙正再次拦住他,说:“你这又何必呢?不查是好事,省得多些怨恨。一旦查出了那人的姓名,那么肯定萦绕在心,终生难忘,还不如不知道好。况且,就算知道了对方的姓名,又能怎么样呢?”同事依了他,却向他投去了钦佩的目光。此事传出之后,朝中官员对吕蒙正竖起了大拇指,连宋太宗都说“吕蒙正的气量,我不如也”。后来,吕蒙正步步高升,三度拜相。

(来源:《团结报》2021年10月30日)

【感悟】

吕蒙正年轻有为,在仕途上一路顺畅,却遭到一些官员的妒忌和非议。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正面回击,而是选择容忍,以开阔的胸襟赢得别人的尊重。有什么样的气量,就有什么样的胸怀;有什么样的胸怀,就有什么样的格局。吕蒙正以这种人生境界,在仕途上步步高升。

救命的“黄瓜”

倪西赟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石勒是羯族人,他听到汉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对此颇为痛恨,于是下令:说“胡”者斩!

有一次,石勒召见官员,大家都穿戴整齐来见,只有襄国郡守樊坦穿着又旧又破的衣服赶来。石勒觉得樊坦对他不尊重,大声斥责道:“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樊坦说:“这都怪胡人没人性没道义,把我的衣服都抢掠去了,我只好穿破衣服来见您。”话一出口,樊坦就意识到自己犯错了,赶紧叩头谢罪。石勒本想斩樊坦的头,转念一想,强制不足以令人信服。于是,他让樊坦退下。

午膳时,石勒想看看樊坦是否知罪。他看到樊坦面前有一盘胡瓜,计上心来,问道:“爱卿可知此物何名?”看着眼前的胡瓜,樊坦不能直说,又不能不答。樊坦略微沉思后,毕恭毕敬地说:“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把“胡瓜”说成“黄瓜”,石勒听后十分满意,还赏赐樊坦一批重礼。

“黄瓜能救命。”此事在朝野传开,人们都知道石勒的大度,胡瓜自此便被称为“黄瓜”,沿用至今。

(来源:《羊城晚报》2021年6月3日)

【感悟】

作为一代君王,石勒对“胡人”的说法深为痛恨,甚至下了斩首令。然而,当樊坦说错话的时候,石勒却选择了宽容,还在午膳时有意试问。樊坦机智地将“胡瓜”说成“黄瓜”,最终皆大欢喜。这件事彰显出石勒的胸襟,又表现了樊坦的智慧。

马叙伦的温和

曹明法

1922年夏,教育家马叙伦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有一天,马叙伦经过国画系办公室时,听见里面在吵嚷。马叙伦进去一看,一个教授正在训斥学生。马叙伦问教授:“怎么了?”教授说:“校长,你来得正好。这个学生,每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都不上,跑到食堂买饭。要是都像他这样,这课还怎么上?”

马叙伦问学生:“我想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你信任我,不妨说出来,或许我能帮助你。”学生抬起头,看了一眼马叙伦,说:“校长,我来自农村,饭量大,每到第三节课就特别饿,有时感到心慌,所以就偷偷跑到食堂打饭,不想被老师知道了。”马叙伦说:“这是我的责任。学校不能让同学们吃饱饭,我很难过。我决定,从今天起,将中餐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同时,米饭加量不加价,希望同学们首先要吃饱,然后再好好学习。”

马叙伦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名教育者,对那些犯错的学生,我们不要总是批评。我们要相信,温和远比粗暴更能打动人心。”

(来源:《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14 期)

【感悟】

学生犯错,马叙伦没有一味地责怪,而是问清原因,并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不仅彰显出师者的风范,还让人看到了一颗宽宏大量的心。遇到问题,不急于下结论,而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方法;面对犯错的学生,不急于批评,而要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是胸怀。当科学的方法遇到宽广的胸怀,那么事业就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乔布斯拒见奥巴马

赵盛基

2010年初秋,鲍威尔从白宫的朋友处获悉,奥巴马总统将在10月视察硅谷。她建议,让总统与她丈夫乔布斯见一面。几经周折,奥巴马的助手满足了她的愿望。鲍威尔把这个消息告诉乔布斯,本以为他会很高兴,没想到他埋怨妻子不该安排此事。“我不想被安插进一个象征性的会谈,就为了他可以勾上一个行程说他见了一个CEO。”

鲍威尔知道说服不了丈夫,就把正在斯坦福上大学的儿子里德叫回家,让他说服父亲。这招果然奏效,乔布斯刚见到里德,态度就软了下来。一开始,乔布斯就给奥巴马来了个下马威:“看你的架势,你就打算当一届总统吧?”奥巴马不明就里,笑眯眯地问:“此话怎讲?”乔布斯说:“你若要争取连任,必须对企业更加友好一点儿。”没容奥巴马答话,他接着抨击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提出了美国所面临的创新挑战等一系列问题。结果,原本计划30 分钟的会见延长到45 分钟,奥巴马认真听取了乔布斯的“咆哮”,还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奥巴马经常与乔布斯保持电话联系。

(来源:《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2期)

【感悟】

一个是国家总统,一个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两个人不分伯仲。然而,乔布斯却很倔强,甚至要拒见奥巴马。在儿子的劝说下,乔布斯才改变主意。乔布斯不因权势而谄媚,奥巴马不为唐突而记恨。没有足够的胸怀和格局,是难以做到的。因为拥有宽广的胸襟,一个人打造了举世闻名的“苹果帝国”,另一个人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出丑获赞

赵盛基

石曼卿,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才华横溢,风趣幽默,人称“石学士”。有一次,他游览完开封府的报慈寺之后,准备打道回府。马夫早就牵着马在门外等候,随从扶他上马。他还没坐稳,马受惊了,扬起前蹄嘶叫。结果,石曼卿被重重地摔落马下。

游人呼啦一下围了上来,都凑过来看热闹。马夫好不容易控制住马,然后站在那里等着挨罚。

在随从的搀扶下,石曼卿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然后对随从说:“来!扶我上马。”坐稳后,他向马夫要来马鞭。马夫心想,这顿抽免不了了,做好了挨抽的准备。谁知,石曼卿并没抽打马夫,而是将马鞭轻轻地在旁边挥了一下,然后说:“幸好我是石学士,如果是个瓦学士,岂不把我摔碎了?”他只用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尴尬。马夫如释重负,也笑了起来。紧跟着,随从和所有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并纷纷给石曼卿点赞。

(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1年第5期)

【感悟】

由于马受惊,石曼卿从马上摔下来。马夫本以为主人会责罚自己,没想到鞭子并没有落下来。石曼卿还以“石学士”自嘲,在出丑时获赞。这足见他扭转乾坤的能力。当然了,人们称赞的不是他出了洋相,而是他的睿智和幽默,还有他的大度与容人。

猜你喜欢

石勒吕蒙正马夫
吕蒙正拒收宝镜
驼铃马夫
出丑获赞
老宅
石勒:打架的小伙伴是个人才
宽容的吕蒙正
吕蒙正为官如镜
后赵皇帝石勒不计旧恨
感谢你曾经的欺负
马与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