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海西州草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分区布局

2022-12-27范佩珍胡海伟

青海草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西州草业全州

范佩珍,胡海伟

(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8;2.青海省畜牧总站,青海 西宁 810008)

草地资源是草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地处青海省西部的海西州来说,保护好草地生态,就是保护全州的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全州的生态安全,是目前全州草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海西州草地总面积为1 194.39×104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1 192×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9.78%,人工草地面积为2.62×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0.22%。海西州境内的天然草地,主要由高寒类草地和荒漠类草地组成,其面积占全州陆地生态系统总面积的39.70%。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得以恢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由此可以说,该区域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海西州乃至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海西州草业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落实青海省“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围绕改善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和柴达木循环经济为重点,牢固地树立起“生态立州”和生态保护优先的意识,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推动全州草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1 科学规划

海西州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地区差异大。因此,海西州的草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制定系统、科学的发展规划则是草业发展的基础,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生态优先的方针指导下,首先要建立和改善草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对放牧地、畜棚、饮水点、居民点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制订草业发展的规划目标。

1.2 依法治草

要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依法治草、依法管草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做到依法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依法保护草地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草地建设、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的意识,积极引导牧民群众自觉保护和改良草地。

1.3 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合理利用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不引起草地退化的原则下发挥草地资源的最大潜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必须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和草畜平衡制度、划区轮牧制度、减畜禁牧和生态补偿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努力恢复草地生机,做到合理利用与重点建设紧密结合,实现草地资源的最佳配置。

1.4 农牧结合产业化发展

海西州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实现海西州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海西州绿洲种植业的优势,实行农牧结合产业化发展。建立饲草饲料基地,努力扩大饲草资源,积极发展饲草产业;实现草地、农田的有序流转,从根本上改变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模式;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扶持草业生产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和经营机制,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

2 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布局与分区发展思路

海西州要全面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要根据海西州地貌单元的自然地理特点、草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特性,坚持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区划、自然保护区基本趋同的原则,把全州草业可持续发展在空间上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努力实现全州草业重点、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2.1 唐古拉山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西州境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 500 m以上,是长江的主要发源地。天然草地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类草地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牦牛、藏羊为主要家畜品种。该区域的草地生态环境恶劣,而且是生态系统属极度脆弱区,也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地之一,植被一旦遭到破坏,靠自然或人工恢复异常困难。全区因气候严酷、牧草生长期短、产草量低、经济基础薄弱、草地基础建设缓慢,至今仍处于靠天养畜的状态,畜牧业生产很不稳定,生产水平低。

该区域的发展思路是: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认真落实国家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前提下,对核心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杜绝人为的干扰,保护好该区域内的高寒类草地,如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类草地的天然本底状态,以供人类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缓冲区和试验区,科学核定载畜量,做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重,以草定畜,提高出栏率,加快牲畜周转,推行季节畜牧业等,确保高寒生态系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祁连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区

该区域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海西州境东北部,平均海拔3 700~4 000 m,是疏勒河、黄河支流大通河以及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的发源地。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高寒荒漠类草地为主。年平均降水较充沛,牧草生长相对繁茂,历来以牧为主,是省内牦牛、藏羊的主产地之一。

该区域的发展思路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的优势,继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坚持采取以草地施肥、补播优良牧草、清除毒杂草和鼠虫害防治等修复措施,治理退化草地;认真实施生态补偿和禁牧减畜、以草定畜、季节性休牧、草畜平衡和划区轮牧等制度;在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开展舍饲、半舍饲养殖的生产方式;促进草地的合理流转,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按市场规律和需求,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2.3 柴达木盆地荒漠类草地保护建设区

该区域包括柴达木盆地、茶卡盆地及部分山地,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天然草地主要由温性荒漠类草地、高寒草甸类草地和高寒草原类草地组成。家畜品种以半细毛羊、绒山羊、黄牛、骆驼为主,是全省骆驼和绒山羊的集中产地。从总体看,畜牧业是该区农业经济的主体。但由于该区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故已成为青海省循环经济试验区。

区域内光热条件较好,绿洲农业较为发达,农作物产量高。因此,在该区农、林、牧业生产中,应大力保护沙生植被,加强防护林建设,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强草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

该区域的发展思路是:首先,努力保护好区域内的荒漠生态系统,进一步遏制土地沙化、荒漠化和退化演替进程。同时,对盆地周围四周山地区高寒草地类的合理利用,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实行禁牧减畜、休牧育草和划区轮牧制度,以期恢复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其次,针对荒漠绿洲农业的特点,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和人畜饮水安全建设,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耕地和光热资源,大力发展饲草生产。结合柴达木盆地退耕还草工程,建设以豆科牧草为主的多年生人工饲草基地,扩大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等,增加优质饲草料产量并形成规模化生产,逐步发展成全州草业经济发展的拳头产品。再次,要加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大农业技术体系,为实行农牧结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以促进区域内草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海西州草业全州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青海草业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2015年6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广西全州小源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通过物流一体化促进海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