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投资回报率”提升研究

2022-12-27苏成爱

关键词:感染力生育人口

苏成爱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我投入广告的钱有一半都打水漂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是世界百货商场之父、首位现代广告投放商约翰·沃纳梅克提出的广告营销界“投资回报率低下难题”,也被称为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难题”。

广告是一种传播活动,我们从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也是一种传播活动。有人说,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也有一半左右的投入都打水漂了。[1]说一半的投入都打水漂了,显然是在夸大其词,但事出有因。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一直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教师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为什么会有相当数量的投入都打水漂了呢?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思政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猜想”或译作“难题”,或可将之称为思政课教育的“哥德巴赫难题”,借用经济学上的术语来说就是“投资回报率低下难题”。我们可以简称作“投资回报率难题”。

这一难题的破解之道有很多。如,进行实践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2]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但这些教学方法和方式,都难以大面积推广或难以真正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直到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寻求思政课教育“投资回报率难题”破解之道的关键还是要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上去寻求,这样才能寻得根本解决之道,才能寻得釜底抽薪之策。

一、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分析

教材也是思政教育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地指出:“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3]他对思政课教材建设非常重视。早在2016年5月他就坦率地指出当时思政课教材建设仍然是思政课教育中的一个短板。[4]6年过去了,这一短板依然存在,并直接影响到了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存教材、教学的内容相对滞后,与学生已经获知信息的前卫、超前之间的失衡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理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当前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统编思政课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这也直接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

现以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教育为例来说明。

“人口决定命运”,社会学之父孔德曾如是说。[5]人口对于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要,一个国家的命运主要是由该国的人口状况决定的,特别是人口的结构和数量对于国家的命运关系尤大。当前我国人口在结构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其解决之道,简而言之,就是不断放宽生育政策,鼓励人们适当多地生孩子,习近平指出,这样“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6]

我国人口严重的老龄化、少子化,已经成为当今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这一问题。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曾预警:“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倾向。”[7]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也历来十分重视。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介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原因的时候指出,“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这些情况“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当时决定今后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6]

若能对大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教育,无论是从个人层面上看还是从国家层面上看都是抓住了最佳时期。我国当前的法定最低结婚年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新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一般18岁左右,大学四年级毕业生一般22岁左右,而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4-29岁,换句话来说,大学生处于接近或达到法定结婚生育的年龄阶段,也接近最佳生育年龄,对他们进行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教育,无疑是抓住了最佳时期。从国家的需求来看,也迫切需要进行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必须提前布局。对其他国家的历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像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省,在本地人口还是不太多的时候鼓励人们少生孩子,而当人口翻了一番之后却纷纷大力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多生孩子。这是由于当一个国家老年人口太多、年轻劳动力锐减的时候,就会给国家的经济社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故而日本政府提出了“生育救国”“生育报国”的口号,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类似的口号。因此,我国大陆的思政课教材本来应该在国家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国家政策没发生变化之前提前布局、提前吹风,提前安排这方面的教育。1999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8]但在此时、此前和现今的任何一部高校思政课教材,无论是“85方案”系列教材、“98方案”系列教材,还是05方案”统编教材,都没有专门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内容。现行“05方案”统编教材也缺少这方面的内容。现行的统编教材往往每过1-2年通常都要修订一次,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21年8月份完成的。早在这一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就已经正式公布了。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0年,我国老龄(≥65岁)人口占比13.5%,已经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比例(14%);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为1.3,早就已经达到了超少子化社会的比率(1.5)。当年的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3个孩子的政策,并全面废除征收社会抚养费制度。很明显,至此,以限制公民生育子女数量为特征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名存实亡,未来实施大力鼓励生育的政策乃是大势所趋。这方面的内容,最新的中学教材都已经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了修订。然而,当年新修订的各门高校思政课教材不仅对三孩政策、我国接近于深度老龄化社会、达到超少子化社会的现实只字未提,对于我国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政策也没有专门的内容。有人说现在的思政课教材属于“恐龙教材”,虽属夸大其词,言之太过,但也事出有因。

对于这些有“恐龙教材”之称的教科书,学生怎么可能很爱读?教师又怎能讲出在内容上能让学生普遍爱听的思政课?

教材的内容和以这套教材为依据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已经相当滞后了,而当今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早已大不一样了,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便捷,他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只要用手指滑动随身携带的手机,随时都能获得海量的最新信息,往往要比教材和课堂学习所得到的更加前卫、更加超前。这也是学生不爱看思政课教材、不爱听思政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现存教材、教学的形式相对呆板,与学生已经获知信息媒介形式感染力强的失衡

教材用的是书面语言,教学用的口头语言。语言是教材和教学最主要的媒介。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教材与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就其所使用的语言而言。

人们常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实,编写教材又何尝不是语言的艺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语言精炼、典雅、朴实而又真切,让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高质量的教材,语言精炼、典雅、朴实而又真切,又何尝不能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质量不高的课堂教学,教师语言啰嗦而不得要领、粗俗而不着边际、故弄玄虚而又华而不实、苍白无力而又令人生厌;不好的教材使用的语言也有类似的情况。

当今的高校思政课教材实际上是文件的汇编,语言相对来说比较呆板,感染力比较弱;以这套教材为依据的思政课教学不少时候都被上成了文件宣读课,语言相对来说也比较呆板,感染力也比较弱。当代大学生获知信息的途径非常便捷,如前文所揭,他们只要滑动手机就能获得无穷无尽的信息。虽然这些海量的信息鱼龙混杂,以虚假、低劣的信息居多,但由于获得途径便捷,语言形式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在这些充斥着大量的劣质信息的网络上,信息的语言形式富有感染力。其吸引人们的手段,并不高明,最主要的是“标题党”手段,即以非常诱人的简短的、口语化标题来吸引人们。这类口语化的标题或夸大事实、耸人听闻,或偷换概念、挥空成有,或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标题之下的文章内容也大致如此。其手段并不高明,但由于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这类信息能骗过很多学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盲目相信网络上“标题党”的谬论,却不愿相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共产党”的真理,这确实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习近平告诫一些干部获得群众的信任不能只靠权力时,就指出了一些干部“不会说话”的情况:“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回去。”[9]

当代青年大学生接触新事物多,思想活跃,不同专业的学生又都有各自独有思想特点、独有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即使同一专业的学生有时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我们与学生接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谈心,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时也会遇到“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给顶回去”的情况。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确实有“不会说话”的时候。作为进行教学的教师,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说话”,不能只靠教师的教育学生的权力来获取的学生的信任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编写教材也是如此。作为编写教材的教师,我们不能只靠编写教材的权力让教材赢得学生的信任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增加教材语言的感染力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党和政府以及教师对思政课学习要求的不断加强,与学生习焉不察、麻木不仁之间的失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育。习近平十分重视思政课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的批示,发表一系列重要的指示和讲话: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讲话;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就小学生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4年12月,习近平就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做出指示,特别强调了高校的思政课教育问题;2016年9月,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就基础教育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出重要指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做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5月,习近平考察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做出指示;2019年1月,习近平在南开大学考察时,就高校思政课教育做出重要指示;等等。

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育,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学生不是很爱读,思政课的教学学生不是很爱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的思政课教材与基础教育的思政课教材,有不少内容是重复的,大多数都会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其实,高等教育思政课教材的深度、广度都是基础教育思政课教材无法比拟的。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容易被忽略、越不容易学好。有个词叫“习焉不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人们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内容一无所知,倍感新鲜,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民国时期有人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开讲座专讲马克思主义,就轰动一时,本校学生争相前往聆听,外校学生争相前往聆听,甚至一些社会人士也争相前往聆听。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思政课也非常受欢迎,英语课遭到普遍的厌恶,现在的情况有时是与之正好相反。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内容较为陌生,对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感,不像现在的高校学生会对思政课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审美疲劳和学习厌倦。

二、思政课教育“投资回报率难题”的破解之道

提升思政课的“投资回报率”,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讲话精神,并结合思政课教材与教学的实际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寻求思政课“投资回报率难题”的破解之道。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指出,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竞争力。[10]我们编写思政课教材和使用思政课教材也要增强教材和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竞争力,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增强教材和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竞争力?以下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一)教材、教学内容要具有超前性,以增强其吸引力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是十分多元的,他们不仅可以从教材中和课堂教学中获得信息和知识,还可以更为便捷地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当今思政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而学生获知的信息往往要比教材和课堂学习所得到的更加前卫、更加超前。这就要求教材的编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具有鲜明的“面向未来”的意识,在现行政策未发生变化时进行提前布局。如果无法做到“面向未来”,起码也要保证不能落后于时代。

再以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教育为例来说明。对大学生进行人口与生育方面的教育,不仅是党和政府特别迫切的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特别迫切的需要。所以,高校思政课教材必须编入专门讲人口与生育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政课教材必须补入像人口与生育这样重要的内容,而且编写的内容必须面向未来,具有超前性。

未来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会怎样变化,这是学生非常关心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所有高校思政课教材,包括“85方案”系列教材、“98方案”系列教材、“05方案”统编教材都没有专讲人口与生育方面的内容,偶尔提到,也只是在无意中提到的,而且相对滞后、缺少超前性。如最新修订“05方案”统编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史与国情为根本任务,但是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这一重要的基本国情却只字未提。这部教材中对于“生育”一词只提到了2次(其他教材连提都没提)。[11]在所有思政教材中只提到2次的“生育”,指的都是以限制公民生育子女数量的为主要目的、过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新时代“二孩”“三孩”等一系列“优化生育”政策只字未提,而未来,即使我们仍然使用“计划生育”这一说法,它的内涵将不再是“以限制公民生育子女数量”为主要特征而是以“鼓励公民多生子女”为主要特征。作为一部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和国情的教材,提到以往“以限制公民生育子女数量”为主要特征的生育政策,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揭示当代中国人口重要基本国情,没有述及新时代的任何一种“优化生育”政策,相当滞后,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也没有揭示未来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走向,缺少超前性,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二)教材、教学的语言形式,要精短、典雅、真切,以增强其感染力

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教材和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因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语言的艺术。什么样的语言才具有感染力?

习近平的系列讲话和文章,都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榜样。

有很多学者研究过习近平的语言,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的语言感染力很强。[12]我们认为,习近平的语言之所以感染力很强,就在于他的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短而精。习近平多次引用过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提倡说话、写文章要尽可能地短、尽可能地精。“大道至简”,高水平的讲话和文章往往既简短又精炼,习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都是简短而又精炼的典范。《易经》云“易则易知,简则易行”,唯有用语简短精炼才会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才会更容易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因短而精而独具魅力,感染力非常强。如他用“人心就是力量”,[13]28一语道破了维护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用“实干才能梦想成真”,[13]48一语道破了实干对于实现梦想的极端重要性;用“打铁还需自身硬”,[13]5一语道破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典而文。习近平喜欢引用至今仍闪耀着真理光辉的古语来证成自己的观点。他在论证理论学习的三种境界之时,就引用了3句古诗词,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理论学习不同阶段、不同境界说明得一清二楚,而且诗意葱茏,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1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阐述了“中国梦”时,分别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思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十分恰当地概括了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极富感染力。[15]

第三,真而切。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情真意切,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履新不久后与媒体见面时,就说了很多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话。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3]49一下子就拉近了领袖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又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5就让人们感到自己与党及党的领袖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习近平善于真诚地从人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说服别人,真切动人,极富感染力。

习近平还善于讲述情真意切的故事。善于讲故事很重要。西方有句很流行的谚语:“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16]习近平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讲话,就讲述了11个动人的故事,如,李大钊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故事、13位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大浪淘沙的故事、刘国鋕面对劝诱不动摇的故事等。[17]

(三)教材、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增强其亲和力和竞争力

高校思政课教材,学生不是很爱读;思政课教学,学生不是很爱听。他们对思政课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内容产生审美疲劳和学习厌倦,原因主要是教材和教学的亲和力和竞争力不够;而教材和教学的亲和力和竞争力不够,根本原因又在于教材和教学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以人为本,特别是没有能够真真正正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认识活动要素都具有选择性。无论学习的内容多么正确,多么有用,只要它没有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就都不会进入学生的学习范围。相反,无论接触到的内容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用,只要是引起了学习者的兴趣,都会被学生当成正确和有用的,并欣然接受。青年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容易被一些不正确但却很有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东西所蛊惑。这也是近年来每年都有300多万大学生遭到网络诈骗的原因。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对不会说话的老师(即教材)和会说话的老师不认同的话,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正如无论多么伟大的音乐对于聋子都是毫无意义的一样。当前,我国使用的4门思政课教材内容相对老化,语言较为呆板,夸张一点说是属于“恐龙”级别的,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而教师又以此为教学依据,结果造成了一些学生很少看或根本不看教材,很少去或根本不去思政课的课堂上听课。

当今大学生大多是“00后”。笔者曾先后教过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过“80后”、“90后”和“00后”。我们深切地体会到,“80后”跟“70后”很不一样,“90后”跟“80后”很不一样,“00后”又跟“90后”很不一样。不同年代出生的学生的主要区别在于,越是后来出生的学生,他们的平等意识也就越强烈。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努力地去适应这一客观现实,而且我们适应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的教材编写的成败和教学的成败。

虽然现行高校思政课从内容上来看没有什么重大错误,但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滞后,很难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以此为依据也很难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材的编纂者必须以人为本,以平等的心态来编写教材,不能抱有“我编什么你就得学什么,我怎样编你就得怎样学,反正我编得没有什么大错,内容都是文件汇编”的心态,这样的教材无论如何正确,学生都会视如敝履;教师也不能抱有“我教什么你就得学什么,我怎样教你就得怎样学,反正我教得没有什么大错,内容都与书上相同”的心态,这样的教学无论如何正确,学生都会视如敝履。所以教材的编者,必须以人为本,以与学生平等心态来编写教材;教学的组织者也必须以人为本,以平等的心态来组织教学。

我们的编写思政课教材和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学的组织者仅仅根据这一总目标,而不考虑学生的特点,不考虑学生成长、教书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规律,粗暴地把思政课教材编成文件汇编、把思政课教学讲成文件宣读课,学生阅读读思政教材就会恹恹欲睡,学生聆听思政课就会恹恹欲睡。

想要了解高校学生成长、教书育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规律,向书本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一方面,除此之外,放下教师的架子,向学生学习不仅是重要的一方面,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因为现在的大学生与以往大不相同,而书本上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相对滞后的。所以,无论是作为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应该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出学生爱读的思政课教材,实施学生爱听的思政课教学。

思政教材的编者和思政教材的使用者,还要深入了解当代学生所接触到的大环境。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比中学生、小学生强得多,但是他们比起教师,无论是编写教材的教师还是使用教材的教师,他们的辨析能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要差得多。如,近期俄乌局势紧张,战争爆发。至于这里的局势为什么会紧张,战争为什么会爆发?这是大学生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们大多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形成深刻的认识,就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一鳞半爪的信息,肤浅盲目地亲俄或亲乌。教师如果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对局势未来的展望的话,学生就会十分信服教师,喜爱教师的教学。

综上,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编写工作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都是高难度的工作,十分不易。编好思政课教材是教好思政课的前提,而好的思政课教材,在内容上必须具有超前性,在语言上必须精短、典雅、真切,编者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为中心,唯有如此教材才能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竞争力。教师唯有以这样的好教材为教学的凭借和榜样,才能教好思政课。坦率地说,在这些方面,很多时候高校思政课教材的编者和高校思政课教师做得甚至不如中小学思政教材的编者和中小学思政教师。编好高校思政课教材、用好高校思政课教材仍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感染力生育人口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人口最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