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非校园欺凌“防治救”一体化路径探析

2022-12-27苗学杰刘振芳

关键词:南非校园儿童

苗学杰,刘振芳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7)

校园欺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教育难题,多年来在学校中司空见惯,这不仅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南非因受种族隔离制度、社会文化和社区高暴力率的影响,校园欺凌问题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成为校园议题中的重点问题。直面“危机”,南非政府从预防、干预、惩戒、救助等方面多管齐下,展开校园欺凌治理,探索出一条“防治救”一体化路径,取得较好的治理成效,全国校园欺凌率从2008年的37.3%下降到2012年的22.2%[1],再降到2015年的20%[2],在“危机”中探寻出一片生机。相对于以往校园欺凌防治研究聚焦于发达国家,本文选取发展中国家且治理成效明显的南非为研究对象,以政府法律、学校政策、媒体报道、机构项目为分析单元,采用三角验证的文本分析方法,探析其校园欺凌防治路径,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校园欺凌防治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制度立基:奠定了南非校园欺凌防治的法律基础和指导框架

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多发性和欺凌事件的严重性,南非从国际、国家和学校三个层面签署或颁布了系列法律,既涵盖了儿童福利与安全保障政策,也包括具体反欺凌策略,奠定了校园欺凌防治的制度基础。

(一)出台多圈层法律制度,保护儿童免受欺凌伤害

南非政府致力于阻止、治理和回应校园安全事件,旨在创立一个安全且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的学习环境,这不仅需要提供优质教育,还要帮助学生远离欺凌与暴力威胁,因此,南非政府在制定维护校园安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为各省提供有关学校安全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全面负责监测、评估和遏制学校暴力和欺凌。

第一类是国际及地区政策。南非政府2000年签署了《非洲儿童权利和福利宪章》(TheAfricanCharterontheRightsandWelfareoftheChild),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不受歧视权以及应有的健康福利权,特别是保护儿童免受任何身体与精神的伤害、虐待、忽视和不公正待遇。

第二类是国家政策。《南非共和国宪法》(ConstitutionoftheRepublicofSouthAfrica)第12条规定“宪法保障儿童免受暴力、酷刑和不人道待遇”。作为南非最高法律的宪法庄严地规定了儿童在所有环境中接受公平教育和不受伤害的生活权利,保障所有儿童的人身权,包括与校园欺凌紧密相关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在宪法的基础上,南非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儿童免受欺凌伤害。如2005年的《儿童法》(Children’sAct,2005)巩固和更新有关儿童事务的法律,促使《宪法》中所规定的儿童受照顾和保护的权利得以落实,其目标是保护儿童不受虐待、忽视和欺凌,远离歧视、剥削以及其他任何身体、心理或道德上的伤害,进一步保护儿童健康发展[3]。2008年的《儿童公正法》(TheChildJusticeAct)为被指控儿童提供新的程序框架,力求通过替代性判决和恢复性司法等手段,在明确欺凌者的法律责任的同时保障施凌者受宪法保护的权益[4]。

第三类是教育政策和法令。《南非学校法》(SouthAfricanSchoolsAct)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必须制定包含反欺凌政策的《学校安全政策》(SchoolSafetyPolicy)、《学校安全计划》(SchoolSafetyPlan)、《紧急事件处理方案》(EmergencyPlan)、《学生行为守则》(CodeofConductforlearners),须在其文件中明确欺凌案件的处理和惩罚的具体程序。为了保护缺失父母关爱的儿童,南非颁布了《免受骚扰保护法》(ProtectionfromHarassmentAct)作为保护受欺凌者权利的法律补充。该法案规定儿童可在没有父母协助的情况下申请保护令,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欺凌或网络欺凌。

(二)制定《国家学校安全框架》,强化欺凌防治顶层设计

南非基础教育部(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将学校安全作为教育发展的最高优先事项,为应对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欺凌行为,2015年,基础教育部联合司法与预防犯罪中心(Centre for Justice and Crime Prevention,简称CJCP)共同制定《国家学校安全框架》(NationalSchoolSecurityFramework,简称NSSF),整合现有的诸多学校安全战略与政策,提供一种清晰且全面的解决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综合框架,指导全国各省市、地区和学校共同创建一个安全、健康、无暴力和无欺凌的学习环境。该框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对校园欺凌与暴力的共同关注,提供校园欺凌与暴力治理的针对性培训,为南非各地每一所学校提供可供支持的资源,使南非所有的学校都能够成为最安全有爱的学习乐园。《国家学校安全框架》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了解和识别所有的安全问题和威胁;指导学校有效应对现存风险;创建风险报告体系并有效管理欺凌事件;帮助学校监管安全事件进展”[5]。具体措施如下:协助学校及管理人员识别欺凌和所有可能导致欺凌行为的潜在风险;通过采取适当的安全和访问控制措施以及必要的学校安全政策和程序,帮助学校及早应对欺凌行为,并就如何及何时进行干预提供实用建议;建立报告制度并管理所上报欺凌事件,帮助学校按照政策、计划和程序报告、记录和管理欺凌事件;帮助学校监管治理进程与成效,确保学校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无欺凌和无威胁的支持性学习环境。从2015年开始,南非的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高登等省持续完成省级培训并进一步向学校层面拓展。

二、预防先行:建立“府、校、社”三维协同的欺凌预防体系

欺凌治理重在预防,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干预可以从源头和过程阻止欺凌行为的发生并降低欺凌的风险,南非探索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多主体参与”的欺凌预防体系。

(一)设置专门学校安全委员会,压实学校监管责任

各省教育部门确保所有学校实施《国家学校安全框架》并接受相关培训,教育厅厅长统管全省的学校安全工作。政府要求各个学校设置学校安全委员会(School Safety Committee),与当地非政府组织、警察和地区官员合作,提供反欺凌政策和干预意见,制定全方位的学校安全和预防欺凌计划,守护校园安全。学校安全委员会主要是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成员组成,负责确定学校安全需求,选择适当干预措施,获得学校和社区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安全计划的支持,以及监察和评估学校安全计划的有效性,以创建一个安全的学校氛围,让师生得到安全保障和人权尊严[6]。框架要求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安全报告体系(School-based reporting systems),依规上报欺凌与暴力事件。各校依据自身的学校文化制定《学生行为守则》(Learner’sCodeofConduct)[7],由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家长协商后编制,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和职责、欺凌的报告程序、欺凌类型、治理流程及惩罚细则等,以便为处理欺凌事件提供足够的支持。其中,校长承担着领导者、决策者、报告者的角色;教师应当具有鉴定欺凌、解决欺凌以及与家长沟通合作等能力;作为校园中最大团体的学生,必须为自己发声,致力于识别、报告欺凌问题;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了解学校的纪律或行为守则,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积极与老师合作寻求解决之道。

(二)开展教育宣导,提升师生反欺凌意识与能力

学生是校园欺凌的第一信息源,但很多学生囿于主客观原因不愿意报告欺凌事件。学校鼓励学生报告欺凌,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学生反欺凌意识与能力,使其明白这是为其切身利益考虑而非为了惩罚。通过开展反校园欺凌会议或论坛、设立反欺凌意识月和反欺凌周、举办反欺凌海报竞赛等形式向师生宣传反欺凌政策,提高师生对欺凌的认识关注,改变全体师生对于欺凌问题的态度与行为,引导师生如何有效应对欺凌行为,并鼓励他们成为反欺凌运动的伙伴。南非新闻部在所有公立学校发起了“停、走、谈”全国性防治欺凌活动,敦促南非中小学校积极组织校园集体生活,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营造积极正向的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规则意识,努力创造接受、包容和尊敬的校园文化。学校教师教导学生通过“自我赋能”应对学校的欺凌问题,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让自己和别人展现不一样的风采。基础教育部与门德赛特公司(Mindset)合力制作了反欺凌动画电视连续剧,并在多个电视频道循环播放,以教育宣导的形式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反欺凌意识与能力[8]。2021年5月,受“林波波省的一名高中生因被欺凌视频在网上疯传后自杀”事件的影响,基础教育部与司法和宪法发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欺凌推广活动。本次推广活动通过向学校提供有效监测和欺凌行为治理方案以指导学校预防欺凌,向学生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健康检查、职业指导等服务,提升学生的反欺凌意识与能力,遏止欺凌及暴力事件。

(三)组织学校开展安全评估,诊断校园欺凌风险

开展学校安全诊断,识别欺凌潜在风险有助于学校有效预防和应对欺凌。基础教育部2001年通过的《公立学校安全措施条例》(RegulationsforSafetyMeasuresatPublicSchools),要求中小学校每年进行两次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9]。《国家学校安全框架》要求每所学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风险调查,汇编成学校安全年报提交各区安全学校统筹专员。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南非司法与犯罪预防中心与基础教育部合作开发了一个早期预警和干预系统(Hlayiseka Early Warning System),致力于识别威胁学校安全的问题,通过开展多项涉及安全地点、往返学校的路线、欺凌、危险武器、性暴力、人身攻击和歧视等方面的调查,使学校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学校欺凌性质和程度的信息。凭借对教师和学生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学校也将确切掌握学生和教师的安全诉求,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校园安全计划”。校长是校园安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教职员工接受各种识别与应对欺凌的一揽子培训,监督、推进与评估学校安全计划以及预防欺凌与暴力各种项目。开展安全风险诊断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阻碍其平稳运行的因素,消除欺凌和犯罪等教育障碍,促进校园安全长期可持续地管理,确保学校成为教学相长、彼此有爱的安全空间。

(四)强化学校社区联接,保障校园周边安全

校园周边环境处于家庭和学校监管之外的真空地带,在校园欺凌治理的实践中容易成为治理的盲点和死角,也是诱发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若欺凌行为等不良风气充斥在学生周围,学生易受到影响并模仿,从而衍生校园欺凌。基于此,基础教育部动员社区成员和社区警务支持安全学校建设,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建设影响学生的行为。南非开展诸如邻里观察(Neighbourhood Watch)和社区警务论坛,确保成功教学所需的安全校园环境[10]。在此基础上,把学校和社区联建辐射范围拓展到校园往返路上,2008年西开普省发起了“步行巴士”项目作为一项社区安全外联方案,由西开普省社区安全部与南非警察局、当地学校、当地邻里、区议员和社区志愿人员联合发起,自发组织起来轮流护送孩子步行上下学,旨在通过此方式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在护送过程中家长以及社区志愿者监测当地学校的周边情况,保护学生不受欺凌者的侵害,确保欺凌高发区域学生的人身安全,力求通过公共干预、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发挥监督和威慑作用,促进校园欺凌防治取得实效,全面保障校园内外的安全[11]。迄今为止,“步行巴士”项目已在南非的72个地区启动,在实施该项目的地区中,欺凌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五)丰富线上资源,拓宽欺凌求助渠道

任何欺凌事件的产生都有其背景或原因,倾听是最好的宣泄途径,求助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南非通过设置反欺凌热线、反欺凌网站或反欺凌互动平台,如安全空间(Safer Space)、停止欺凌(Stop Bullying)、女生发声(1 000 Women Voice)等网站,拓宽欺凌咨询求助服务渠道,减缓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安全空间作为南非预防社区安全和欺凌的在线知识中心,是该国预防欺凌和暴力方面可自由获得知识和支持资源的权威来源[12]。该平台通过为用户提供相互交流和分享见解的机会,促进用户与他人分享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交流自己在预防欺凌方面的经验与建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教师及家长对欺凌的认知和欺凌防范意识,而且对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受害人如何寻求帮助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有效抵制校园欺凌的重要渠道[13]。没有人能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紧急情况,为确保学生、教育工作者和行政人员的安全,所有主体都应做好随时积极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南非儿童热线(Childline South Africa)除北开普省外每个省都设有区域儿童热线办事处,以寻求建立网络及战略联盟,倡导政策变革,开展适当的社会服务,为遭受欺凌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和支持性治疗服务,促进对受欺凌儿童的良好管理[14]。

三、治救同步:确立规范的欺凌识别干预流程和欺凌救助制度

如果欺凌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干预,那么欺凌者有可能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年幼时有过欺凌经历的人比没有欺凌经历的人到成年时犯罪率提高了20%[15],及时干预和救助显得更为重要。南非建立了“及时识别、处罚威慑、专业帮扶”的欺凌应对机制。

(一)执行保密检举报告制度,及时识别欺凌

一但遭受欺凌,及时报告才是应对欺凌的有力武器,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欺凌的有效手段。校园欺凌治理需要重视儿童及青少年的角色与意见,因为只有他们最熟悉同龄人的日常活动,最清楚欺凌者的想法,最了解受凌者伤害与内心感受。但学生不像成年人那样能够及时揭露欺凌,或者认为欺凌是小事一桩,无需小题大做,或者因为担心事后打击报复,还有可能背上“爱打小报告”的污名。要解决不报漏报的难题,就需要创设及时上报且无后顾之忧的安全氛围。为了激发报告欺凌事件的积极性,南非政府推出了匿名报告制度,保护所有报告欺凌事件者的身份,以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南非政府还动员所有学生、教师、非教育工作者、家长等报告欺凌事件,报告者须保留欺凌事件的所有记录,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将欺凌事件报告给教师、信任的成年人、学校安全委员会等相关责任人或管理部门。

为了保障校园欺凌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南非政府分配专人按专项流程处理报告事宜。在学校的重要场所建立“信箱”,使学生能够及时写信报告欺凌事件;校长或学校安全员每天负责清空信箱;学校安全主任或校长必须每天阅读已报告的欺凌事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有适当的程序来处理学生报告的事件;归档报告,依据欺凌事件的严重情况划分不同的等级,以便后期有序有效地处理这些案件;向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为了减轻学生担心报告欺凌事件后而受到伤害的恐惧感,南非学校不但实施了“学生热线”“建议箱”“告诉成人”“信箱”等线下渠道,还开拓了线上匿名报告系统,如国家资助的战略计划——安全报告(Safe 2 Tell)和边缘(BRIM)公司开发的智能云系统等,通过匿名报告欺凌事件,预先筛选真假欺凌以提供欺凌事件调查程序,配置存储事件详细信息的报表如行为类型、动机、学生信息、事件时间、地点等,以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遏制欺凌事件的升级恶化[16]。

(二)完善规范化跟踪处理流程,确保干预有效

被告知或发现欺凌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责任并及时处理或上报,情节轻微的及时处理;情节严重的则需转交给学校安全委员会,按照学校的反欺凌政策进行处理;对于极为严重的案件,学校安全委员会则需要将欺凌事件提交给司法机构,按照司法程序公平公正处理。

1.调查评估。每个学校的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处理和记录所有的欺凌事件。当学校安全委员会接收到欺凌事件的报告时,首先分别咨询欺凌者、受凌者和旁观者,以确认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其次委任一名合格社工,将在私人场所对欺凌者和受凌者的认知、道德、情感、心理和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必要资料;最后将欺凌事件告知欺凌者和受凌者的父母或监护人,并召开会议讨论事件的进展以及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2.干预转介。根据欺凌案件的实际情况,依据受欺凌者与欺凌者及其父母、学校代表和学校顾问等三方之间协商的结果,确定针对欺凌者和受凌者的适当的干预措施。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人员可以依据调查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措施向欺凌者和受凌者提供咨询、治疗或支援服务,以配合欺凌者和受凌者的需要。如提供心理疏导或教育治疗服务为受凌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尽快摆脱由欺凌事件带来的沉重伤害;但是如果干预措施不能缓解或阻止欺凌者的恶劣行为,必要时可将其转介给儿童服务机构进行帮扶,或转介儿童司法法庭继续对欺凌者提出刑事指控。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转诊”系统,为受凌者和施暴者转介到恰当的机构,以便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关爱。

3.惩罚处分。按照《南非学校法》的规定,学校管理机构必须在7天内完成纪律处分程序[17]。经过调查和评估,情节轻微的欺凌事件,学校将主动承担职责,举行纪律听证会,并根据学校的《学生行为守则》对欺凌者进行纪律处分,欺凌者可能会面临如口头或书面警告、停课等较轻的纪律处罚;情节严重的欺凌事件,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可向司法机关提出上诉,对欺凌者提出刑事指控,欺凌者可能会面临如拘留、监禁和民事赔偿等更为严重的处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4.后续跟踪。南非要求所有的欺凌事件处理都须有完整的记录,包括所有采访的准确性、详细的会议和通信记录,以便于在给定处理结果后进行后期持续性的跟踪与指导,为欺凌事件所涉及的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干预措施和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后续的跟踪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定期走访等形式追踪受凌者的恢复现状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了解欺凌者的发展状况以便匹配更具有效性的成长引导方案,以建立校园欺凌的长效防控机制。

(三)强化处罚威慑,提升欺凌者违纪与违法成本

欺凌事件的处理结果取决于欺凌事件的严重程度、学生的年龄和欺凌事件的影响。《学生行为守则》是每个学校进行纪律处分的重要参考标准,城市基兹小学(CityKidz Primary School)《学生行为守则》将欺凌归类为重大违纪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禁止一切形式的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依据欺凌行为的严重程度划定不同层级的惩罚标准。对于情节轻微的欺凌事件,欺凌者会受到如下惩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受凌者道歉、受到学校口头或书面警告、撤销在校学生部分权利、勒令开展社区服务、停课、签订行为约束保证书等。情节严重的欺凌案件,则根据独立的儿童刑事司法制度《儿童公正法》依法追责,“未满10岁的欺凌者,虽然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10岁以上的欺凌者,受凌者父母或监护人不仅可以向法院对欺凌者提出刑事指控,还提起医疗费用、财产损失等民事索赔。一旦欺凌者被起诉且被定罪,则该儿童将被判刑并列入犯罪记录,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监禁或教养监督、社区服务等”[18]。2020年9月,一名16岁的学生被控殴打和欺凌另一名青少年并在网上散发羞辱性视频,夸祖鲁-纳塔尔教育部门暂停其学业,随后,受凌者家人在马拉巴蒂尼(Mahlabathini)警察局提起诉讼,这名16岁的少年被判故意伤害罪,责令其向受凌者道歉,且被地方法院判处三个月监禁及12个月的社区服务[19]。对欺凌予以严惩目的是起到威慑作用,警告其他欺凌者。

(四)提供心理疏导与专业帮扶,抚平受凌者身心创伤

依据受凌者的实际境遇进行心理疏导、创伤治疗或教育帮扶,提升受凌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建立欺凌防治长效机制重要一环。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可能会因欺凌而遭受身体、情感、精神或心理伤害,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无法继续学业,影响其未来发展及人生理想的追求,还可能会导致其产生精神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杀[20]。为了避免伤害事件的再次发生,南非政府出台《受凌者支持服务法案》(VictimSupportServicesBill),旨在通过医疗服务、心理社会服务和学业支持服务以帮助受凌者尽快康复,尽一切可能帮助受凌者摆脱心理创伤以继续其学业。对于受凌者而言,自信、觉察、情绪管理、人际问题解决与合作、友谊的建立技巧是干预的关键点。帮扶与支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提供专业医疗服务以治疗身体伤害;或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抚平心理创伤;或通过参与绘画、写作和戏剧等教育手段以舒缓情绪与情感;或参加教育支持小组以提高社交和移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课堂讨论或角色扮演,强化学生品格教育,提升其对公民和社区建设认识,激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为受凌者赋能,助力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基础教育部编制了一份学校儿童服务名录,以供学校了解社区内的儿童支持服务机构,并督促学校与它们合作,通过建立扶持性的教育系统改变和重塑学生的行为,解决打架和纠纷等欺凌问题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21]。

(五)采取教育引导与行为矫治,引导欺凌者改变行为

反欺凌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惩罚性的手段在处理欺凌行为上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同理心、认知的再训练、情绪管理与社交技巧是引导与矫正欺凌者的重点。由于校园欺凌行为大多发生在未成年之间,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果仅依据一次欺凌事件就对欺凌者贴上“污名化”的标签,学生可能会因为恐惧、自责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与自闭,甚至可能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养成反社会、反人类的性格,进而产生违法犯纪的升级行为,最终毁掉其一生[22]。另外,校园欺凌行为是未来违法的“前哨站”,早期欺凌事件可能埋下其长大成人后暴力倾向或行为的潜在种子[23](P45-46),对欺凌者采取零容忍政策的同时,南非以积极的态度摆脱依赖惩罚性策略,创造一个有利于欺凌者改邪归正、重回正道的矫正环境,通过根源性干预的教育引导、心理疏导、情绪宣泄等方式,改善欺凌者的认知与行为。为确保不会发生继发性伤害,社会工作者会通过与欺凌者的一对一交流,挖掘欺凌行为的根本原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帮助欺凌者改变其行为。在此基础上,南非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欺凌者重返社会。为了引导欺凌者拥有情绪管理能力,部分地区实施了武术教育干预方案(Bom Combat),通过社区武术教学,引导欺凌者将冲动的情绪转移到积极的和亲社会的行为中,形成高尚的品性[24];为了帮助欺凌者回归学校和家庭,社会工作者会对欺凌者进行生活技能教育,采用“补救模式”帮助其发展新的社会可接受的行为和技能,如解决冲突、批判性思维、自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直面居高不下的校园欺凌发生率,南非积极探索长期有效的治理路径,学校欺凌率持续下降,校园欺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校园欺凌治理呈现多处亮点,一是统整多级教育行政机构,颁布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多圈层欺凌防治法律体系与指导框架,为校园欺凌防治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集结全民共识力量共同治理校园欺凌,认识到校园欺凌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内,不能单纯依赖政府与学校,而需促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合作。通过压实学校监管责任、提升师生反欺凌意识、评估诊断欺凌风险、强化学校社区联接、拓宽线上求助渠道等途径建立多维协同的预防体系。三是建构了欺凌事件干预处理架构,探索出了一条“防治救”一体化治理路径。推行治救同步,执行保密检举制度,重视儿童与青少年的角色与意见;规范干预救助流程,确保欺凌处理务实有效;提高欺凌处罚威慑、抚平受凌者身心创伤、矫治欺凌者的行为改变,在欺凌治理中注重教化与引导,治标与治本双管齐下实现“治病与救人”协调统一。当然,南非的校园欺凌防治也并非完美无憾,仍有4%的教师和16%的学生认为欺凌问题在学校“根本不是问题”,虽然超过80%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他们会积极干预校园欺凌,但只有19%的学生回应得到了帮助,还有相当一部分欺凌行为超出了教育工作者的监管范围[25]。反观自照,未来我们需在危机中自省,困局中突围,实现校园欺凌防治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续性改进,努力为师生创设一个安全、健康、喜乐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南非校园儿童
南非的车灯会说话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
南非经济17年来首度衰退
“六·一”——我们过年啦!
南非40毫米榴弹炮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