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2-12-27李慧
李 慧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慧
(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中心小学,山东淄博255178)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运用于生活。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数学技能,同样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支撑其高效率参与数学知识学习、高质量运用数学知识的有效保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计算对小学生数学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从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切实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策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明确了计算教学的目标,也对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在重视开展计算教学的同时,注重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在不断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推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一、计算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一)计算是帮助学生客观认知事物的手段
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最明显且最常用的就是数学计算,它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棵白菜多少斤、多少钱,大到一套房子多大面积、多少钱、每个月需要还多少贷款……全都需要用到计算。因此,在小学这一学生们接触数学、进行计算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们不仅要教好计算,还要引导学生们把计算知识学好、学扎实。这不仅与其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挂钩”,还能引导小学生们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认知生活,从而在强化其客观事物认知能力的同时,使其受益终身。
(二)计算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
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中不难发现,计算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每个章节、每个单元都涉及不同的计算内容和计算重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更是人类在参与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常识之一。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开展计算教学,更要深入教材本身,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学好计算,从而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的良好基础,也使其在认真计算、专心思考的过程中养成对人、对事、对学习认真、负责、专注的良好素质品德。
(三)计算是助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载体
现代社会不仅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还是一个信息和知识不断更新的“爆炸”年代,现如今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人才,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型人才。进而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在做好计算教学和计算训练的同时,会在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更新计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在不同数量和不同类别的数学计算中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可以得出准确且符合逻辑的计算结果,也可以在有效的计算练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看重结果但是忽视过程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计算训练中,大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安排的影响,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在学生计算完成之后充当一个“对答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完成计算题之后判断对错,学生全做对给予表扬,如果出现错误就让学生们自己改正,直到修改正确为止。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查学生的计算过程,以致于很多学生虽然写出了正确答案,但实际上他们的计算过程“漏洞百出”,不是步骤烦琐,就是存在多次修改、思路不清晰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会选择抄同桌的答案……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和干预的话,既影响学生们在后续的计算速度,还影响其计算准确率的提升,更限制其运算能力的发展。
(二)计算训练方法相对单一
虽说现在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但是不排除有些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训练基本上就是“题海战术”,每天或者说每节课教师都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计算题,并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过程既枯燥又被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长时间参与这种一成不变的计算训练方法,很容易消磨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很多学生打心底里抵触数学计算、排斥数学计算。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发展得不到保障,还会影响学生们对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相对重视笔算忽视口算
所谓“口算”就是学生们在没有任何工具辅助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记忆和逻辑思维直接得出的数学计算结果,整个计算过程简单、快速,同时也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算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因为有很多教师都认为“笔算更具有可操作性,笔算相比于口算来讲更不容易出错”,他们认为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考试,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得高分,至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用的什么方法是没有人关心的。部分教师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不仅让口算被边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计算思维的形成,更影响其计算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夯实算理知识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数学算理的掌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们只有理解和掌握算理,才能更顺利、更准确地参与数学计算。就此,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教授和计算训练中,也要将具体的算理和计算法则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使学生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以有效强化其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更进一步推进小学生计算基础知识的强化,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指导学生们学习“7+5=?”这一类的计算时,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小学生们理解7比10少,计算7与5之和时,可以借助“凑十法”将算式中的5分成2和3,将其中的3与算式中的7凑成10,然后再与剩下的2相加,直接得出算式的结果为10。并且借助类似算式(8+3,6+5,9+4……)的练习,帮助学生们明白“凑十法”的使用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相加”,提升运算速率。而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则指导学生们必须熟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话先算小括号里的数”。从而在抓好算理教学的同时,保证学生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切实推进其运算能力的发展。
(二)强化口算练习
口算是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使学生在长期的口算坚持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和口算技能,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但同时,教师在实际的口算强化训练与指导中,也要有意识地做到适时、适度、适量,以免增加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抵触情绪,帮助其保持对数学计算的激情,从而可以切实推进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题海式口算练习,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口算积极性。例如,“拍7令”便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数学小游戏,即在开始游戏之前,首先圈定本次游戏的最大数100,然后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请学生们依次报数。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是,凡是遇到含有“7”,或者是“7”的倍数的数字就要说:“过!”如果哪位学生没有说“过”,而是不小心说出了这个数字,那就要接受讲笑话或者表演其他才艺的小惩罚……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口算能力。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口算小技巧:10加10以内的几就等于十几(10+2=12,10+6=16……);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然后分别与另一个数进行计算(2×28×5,原式变成2×5×4×7=10×4×7=49×7=280)……以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更提升其计算速度、保证计算质量。
(三)注重层级引导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表明日常的数学计算训练也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慢慢磨合的过程。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指导中,既要将计算的重点放在具体的试题练习中,也要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计算基础、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计算练习,以缩减学生的计算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上课表现、考试成绩、作业完成状况等评判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将学生按照计算能力的高低分成A、B、C三个等级。当然,这个等级划分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就好,不要进行公开,以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在开展课上计算练习时,对于一些相对简单和基础的计算提问:“3+7+?”“2×5+?”“15÷3=……”教师便可以邀请C等级的学生回答,并及时给予其鼓励,强化其班级存在感;而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变式类计算,便可以请B或者C等级的学生做答,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以让学生们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计算问题开展专项训练。比如,有些学生加法计算比较好,减法计算就略有欠缺,那便为其设计偏重于减法的计算试题;有的学生总是不注意运算顺序,那便为其设计混合运算试题……从而在等级练习和个性指导的结合引领下,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在充分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同时,有效保证数学计算教学质量。
(四)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清晰表达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们可以在生活化事例的指引下参与数学计算,也可以引导学生们用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促成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融合,使学生们可以在熟悉的氛围中参与计算。
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进行计算试题设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买了10个苹果,在小区门口给了李阿姨3个,请问妈妈还剩几个苹果?”“树枝上有5只小鸟在唱歌,飞走了2两只,请问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而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完《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们引入“小茗同学带着自己的存钱罐去超市买学习用品,橡皮1元,铅笔1元,笔记本2元等……”的生活化场景,使其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能够明确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又能够在小茗与售货员的买卖、找零过程中,再一次认识数学计算的价值,获得计算训练。从而借助生活内容将抽象的数学计算和数学数字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以在优化学生计算体验的同时,有效提升计算趣味性,也缩减学生的计算难度。
(五)培养良好习惯
正所谓“少年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还要从点滴入手,关注学生的整个运算过程,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审题过程、计算时间、演算流程、卷面整洁程度等,以端正小学生的每一个计算细节,并在有效培养其良好计算习惯的同时,帮助其进一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偏差,也为将来学生们可以参与更有深度的数学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的计算教育指导中,教师也要在强化课上练习的同时,通过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其在知晓每日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陪伴和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例如,每天放学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再巩固,及时消除学习问题与学习难点。或者可以指导家长们在传统的监督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计时口算题卡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计算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家长与孩子做同样的题目,不仅比一比谁的做题速度快、准确率高,还要考查谁的卷面更加整洁、修改更少、字更端正……以在优化家庭计算练习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和完成速度,使其可以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强化计算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就此,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清晰认知计算的教学价值,又要跳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调整教学策略的同时,增加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计算指导,以帮助学生们保持对计算练习的经常性和积极性,使其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能够保时、保质完成训练,并能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1] 林武,王芳.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现状、内涵与价值探析[J].教育评论,2019(06):145-148.
[2] 危桂美,何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10):1-1.
[3] 张红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6):196-196.
[4] 徐菊.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育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才智,2020(09):111-111.
[5] 李娜.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47-147.
G628,C931.1
A
1002-7661(2022)29-0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