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操教学重新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

2022-12-27薛冬花

读写算(中)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操体育教师小学生

薛冬花

体操教学重新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

薛冬花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三小学,甘肃兰州730084)

体育课程是我国小学领域当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也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环境全面提升了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体操运动是体育学科教学当中最基础的核心知识,可却在近些年体育教学当中渐渐淡出了小学生们的视线,这一现象也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师需让体操教学重新回归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以此全面提升广大小学生们的体育综合素质。

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学生们整个小学时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让体操运动回归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是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应让每位小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体操运动的魅力所在。基于此,本文对怎样让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一、体操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作用

(一)为进行体育锻炼做好准备活动

在小学阶段,体操与队列练习是无法分开的,而这两项教学内容除了能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能当成辅助项目,也可以是为练习其他体育项目做准备。通过体操进行热身活动,小学生们的身体以及四肢关节就可以得到有效活动,并且也提升了其灵活性,使学生们能避免在后续的体育锻炼中发生身体损伤的情况。而这种活动形式的运用范围也很广泛,任何场地均可开展,并且也无须体育器材设备,还可以结合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练习。这样小学生们在学习模仿期间也比较容易,也为落实教学提供了准备。

(二)提升学习兴趣,并培养团队协作观念

小学体操教学内容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指不运用任何器械的体操,如徒手体操、队列练习、广播体操、模仿操、拍手操、武术操等;而第二种指要借助体育器械的体操,像是棍棒操、沙袋操等,也包含一部分需要用到一些专业器械的体操,比如艺术体操。任何体操都有着独特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部分针对性较强的体操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体操本身就有准确、迅速、协调一致等教学特点,并且在培养学生纪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另外,部分体操需要在学生们的相互配合下才能进行,在团队相互协作、帮助期间还可以使学生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三)对提升小学生们身体素质有着独特作用

体育教师可根据小学生们的当前身体状况和教学内容,给学生编排一些多样化形式的体操,提高小学生们的身体柔韧度,并且动作也会更协调。众所周知,体操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增强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加快人体血液循环,起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在教学期间,还是辅导学生们课外训练,体育教师都应把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放在教学第一位,结合运动项目确定课堂上要进行的练习内容,实现提升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比如,跳跃类的体操,既可以增强关节部分的力量,还能锻炼韧带,并且还可以提升小学生们身体下肢的爆发力,同时增强小学生自身的弹跳能力。而跳跃练习对促进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方面也非常有帮助,在促进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小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促进小学体操教学回归体育课堂的策略

(一)把体育游戏与体操进行融合教学

初学体操时学生们常会感觉到枯燥,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体操运动对小学生们而言有一定挑战,也需要学生们在学习体操期间付出较大的努力。由于体操运动属于专业性十分强的运动,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期间常常会因学不会而产生一定的挫败感,所以,小学体育体操运动教学很难得到小学生们的喜爱,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学习体操产生抗拒的情绪。因此,为了可以激起学生练习体操的兴趣,体育教师首先应激发小学生对体操项目的学习兴趣,把体操内容可以设计为相应的体育游戏,用此方法消除学生学习体操的抗拒情绪。游戏对于小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游戏内容的设计,同时教师也要将体操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简化。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小学体育教师要基于传统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体操游戏的设计,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游戏与体操基础知识进行结合,以此完成小学体操回归体育课堂的基础地位。

比如,在学习“支撑跳跃”这个动作期间,基础动作是:跳上成跪撑与蹲撑和起立与向前跳下,设计这个动作期间可把2至3个跳箱当成障碍跑,同时把这部分跳箱高度根据小学生们的身高做出调节,而对部分敢于尝试、胆量比较大或体能很好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地把跳箱高度提高一些。然而,做此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把安全防护工作做好,一定要在跳箱的前方至少安排2位小学生作为保护者。

(二)在平时课间活动期间普及体操运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进行课余活动的时间实际上很灵活,运用课外活动促进体操回归体育课堂是最方便的教学途径。体育学科是我国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并且在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环境下引领着全面提升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配合班主任把体操运动充分运用在大课间的时间当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偏低,他们对于学习并没有兴致,因此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学生并不能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为了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体操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件时间进行练习,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对于学生体操能力的增强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小学生认知范围较小,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体操的重要性,而且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体操运动。为了提升小学生的体操水平,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课件活动中也可以进行体操运动,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地促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而且也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在大课间活动即将要开始前,小学体育教师可先提前布置好操场,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鼓励低年级小学生们开展活动主题为“看看哪组小猪滚得快”的团身滚动体操动作。其次,对中年级小学生们来说,可借助课余时间用小垫子折成高山进行“穿越大山”的体操活动;在教学高年级小学生时,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展开低单杠的摆动和躯体悬垂动作,还可以把班级中所有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开展“跳山羊”项目的体操活动。整体来说让小学体操回归体育课堂的基础条件就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从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身体素质开始。

(三)把体能训练和体操运动相互结合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经常会觉得体操动作比较复杂,倘若教师在体育教学期间不对体操运动做出调整,就会影响小学体育开展实践教学。因此,小学体操要想回归体育课堂就一定要对体能训练加以重视,换句话说,就是要以锻炼小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方式落实教育教学目标,并且一定要避免对难度过高、复杂动作的坚持到底。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不是很强,而且他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这也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完成体育运动时会出现意外。因此小学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小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首先要增强小学生的体能。体操运动虽然对体能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小学生拥有较强的体能还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将体能训练与体操运动进行结合。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对于小学生体育综合水平的提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们在性格方面十分活泼,也会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活力四射、好动、乐观、开朗等多方面性格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在体育课堂中因材施教。比如,在开展“体操高低杠项目”训练期间,在教学躯体摆动和悬垂动作之时,由于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体育教师往往会主张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们练习,提升学生们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而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可运用竞赛方式统一指挥学生们,借助秒表观察哪位同学垂悬时间是最长的。以此方式提升学生的手臂力量,同时也会为全体小学生打开体操运动之门,并且借助这样的体能素质训练也可以在小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基础允许的情况下融入一部分难度较高的动作,如前翻下、跳上支撑、后摆下这些体操动作。在练习这些动作之前,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尺度,并且要在高低杠下方放置海绵垫等安全措施。当学生们在练习时,体育教师务必要做好保护工作,一定要确保小学生们的身体安全。

(四)运用竞赛方式,让小学生们对体操加以重视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竞技,而竞争精神同样也属于体育精神其中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体育学科的认知程度通常局限在考核。比如跑步需要用多长时间、跳绳跳到多少个可以达标等。但体育作为竞技项目是需要小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的。体育教师可将体操项目合理设计成竞赛模式。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可结合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举办一场趣味性的竞赛,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开展折返跑比赛,把男女生分为两组。用体操垫或是粉笔就能明确一段相同的短距离路程,要求小学生们在摸到一侧之后再往另外一侧跑,结合实际情况可制定共同跑动的次数,通常来说最佳的就是5×10米折返跑。当学生们对规则了解后先自己进行练习,教师再在下课前组织开展一次班集体小竞赛,要求学生们按批次开展折返跑竞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方式的应用,因为很多小学生对体操的掌握程度并不强,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偶尔也会产生非常强的抵触心理。为了改变小学生这样的学习心态,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并通过比赛的方式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了要进行比赛,教师也要在比赛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同,因此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小学体育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并且也要优化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我纠正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体操水平。借助比赛调动小学生们在课堂的积极性,使小学生们在竞赛期间得到锻炼,让小学生们凭借竞赛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五)把体操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结合

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体操运动无法得到小学生们喜欢,主要是由于体操运动专业性比较强、动作也较复杂,小学生们需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来学习。然而,小学生们由于年龄偏小,所以,很难清晰地认知体操运动,而体操又属于体育教学基础当中的核心知识,在近些年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就给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期间把体操运动和学生们喜欢的其他运动项目进行结合激发学生们对体操运动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较少,而且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专业的体育知识。为了可以扩展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并适当地为学生增加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增强小学生体育的意识。体操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很多小学生会因为体操课程的复杂性而产生退缩心理,为了可以改变学生对体操的传统认知,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而且也要与其他运动项目进行结合,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比如,在体育课堂中,可将排球运动项目与体操运动结合,在授课期间体育教师可让小学生们在开展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前,就做出前滚翻形式的接球动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排球对学生进行体操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指定动作的方式掌握学生对体操知识的增强程度,然后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教师:今天我们利用排球完成体操动作。

学生:老师,排球怎么和体操进行结合的呢?

教师:在体操运动中,有一种是以球为主要器材完成相关的动作,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就是我说动作,你们利用排球将动作进行呈现,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完成度更高。

学生:好的,老师,我们准备好了。

通过排球与体操结合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体育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致也不是很强,而这种通过结合的方式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体操知识,进而能够提升自身的体操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操运动是体育学科教学当中最基础的核心知识,在整个小学时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操运动既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们身心得到放松,全面提升广大小学生们的体育综合素质。然而,就目前小学体操教学来看,让小学体操项目重新回归到小学体育课堂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借助大力开展体操教学为小学生们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1] 卢巍.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02):157-158.

[2] 黄健晖.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004):39

[3] 张以龙.体操教学回归中学体育课堂的策略研究[J].明日,2017(028):1

[4] 林志远.体操教学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011):1

G622

A

1002-7661(2022)29-0084-03

猜你喜欢

体操体育教师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我是小学生
头脑体操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