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2-12-27刘飞
刘 飞
“双减”政策下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刘飞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小学,甘肃兰州730050)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纷纷减少作业量,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对数学作业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能帮助学生预习、巩固数学知识。在目前的数学作业中部分作业内容缺乏创意,更多的是令学生死记硬背,这违背了教育改革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对“双减”政策下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以下探究。
“双减”政策;小学一年级;作业设计
在教育改革环境下,要求小学生的作业要符合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要求。在新课程要求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令教师明确创新性设计作业的目的以及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也能不断地成长。但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结构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作业形式单调、作业设计不合理等等。教师要通过创新作业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发挥数学作业的价值和意义。
一、传统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不足
一位德国著名学者对一千五百多份的数学作业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巩固知识类的作业占据多数,接近43%,而剩下的57%则分别是扩展知识类、促进知识理解类、运用知识类以及系统整理类。根据分析,这名德国学者指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以低水平的机械学习为主,作业缺乏创意,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作业更加单调、沉闷。一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形象思维活跃的时期,机械的作业类型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符,也与“双减”政策的理念不符。传统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内容枯燥且作业量较大
传统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主要包括演算或者练习等围绕教材知识设计的作业,作业内容单一且枯燥,难以引起小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并且部分教师为了节约作业设计的时间,对教辅资料以及练习册非常依赖。传统的作业形式缺乏创新性,这样会使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难以发挥。
根据调查,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喜欢数学作业时说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从回家开始写作业,等到作业写完就没有什么娱乐时间了。”随后调查者又问道:“那么面临这么多的作业,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回答道:“大部分的时候会坚持完成但有时候特别想休息就不想做了。”部分五年级的学生在被问到关于数学作业的想法时说道:“数学作业大部分都是教辅书以及练习册上的题,课后作业都是练习册做到第几页这样的形式,这些题做久了挺没意思的。”由此可见,作业内容枯燥且作业量大这一特点在小学不同阶层普遍存在。
尽管国家下发了“双减”政策,但这一政策在实际小学数学作业中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部分学校小学生家庭作业多的情况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作业形式单一
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单一是数学作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长期使用一种作业类型,没有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一年级的小学生又正是喜欢新鲜事物的时候,长期单一的作业内容难免会令小学生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主要是书面作业,实践类的作业占比很少,这不利于对学生实践思维的培养。并且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不符合小学生的个性教育发展,总是从练习册上选择题目令学生完成,作业只注重共性而不注重小学生的个性。
(三)作业设计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目前的数学作业主要是教师布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从自己角度看学生适合做什么作业、什么作业才能巩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而没有考虑小学生喜欢什么作业、需要的作业类型有哪些、学生能否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教师对于作业设计过于“专制”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作业需求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主体性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在整个教学环节包括作业设计也应该体现主体性。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没有意识到学生主体性原则,按照教师的观念给全班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差异性都不在教师考虑范围之内,部分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作业难度而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这种作业对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又作用不大。不同阶层的学生学习水平都难以得到提升。
(四)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令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一定的生活技能以及生活经验,因此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联系紧密,作业也不例外。但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是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没有和小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中询问:“你认为老师的作业和生活有关系吗?”大部分的学生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由上述可见,大部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作业的期待是作业量少、作业内容丰富创新、与生活联系紧密。对此,教师必须要对传统作业设计理念进行反思,满足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发挥作业的价值和意义。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师将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在一年级,书面作业是最常见的形式,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性设计既可以体现在书面作业上也可以对非书面作业进行创新设计。
(一)在作业上进行分层设计
传统的家庭作业往往考虑学生的共性,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以整个班级为单位,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的能力。由于差异的存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能依靠作业提升自己,而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起这类作业又觉得比较困难,最终两类学生都会对数学作业产生消极的情绪。统一的作业缺乏针对性,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作业缺乏创新的重要表现。分层作业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作业的分层主要包括作业量的分层以及作业难度的分层两个方面。
1.作业量分层。何福田教师对“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三适连环教育”主要是指“适时教育”“适性教育”以及“适量教育”三方面。适时教育指的是在教育中要重视对学习时机的把握;适性教育指的是教育要适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适量教育指的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能量进行教育。“双减”政策与适量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使学生尽量不要受到过多或过少作业量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分层设计时要充分结合适量教育理念。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基础性作业,增加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知识的作业量。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作业,必做题是教师设计的量少但质精的作业,而选做题则是涉及了新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设计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选做题的类型。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基础作业量为主。
2.作业难度分层。为了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教师可以将作业难度分为基础题难度、自选题难度以及个性题难度。基础题主要是书本上的练习题,这些题目围绕教材,属于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类型;自选题则是教师设计的具有拓展性以及发展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进行难度选择,这些题目大多是练习册或者教辅书上有重点符号的题目;个性题就是教师依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以及不足针对性设计的题目。如对于逻辑思维好但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布置计算题目,对于计算好但分析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布置分析类题目。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为例。教师对这一课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低难度作业:拍拍左肩,下一次要拍哪边的肩膀?抬抬左腿,下一次要抬哪条腿?中等难度的作业:现在有三本书分别是语文、数学和英语,现在有小红、小文、小李三人,已知学生小李拿的是语文书、小文拿的不是英语书,那么小红和小文拿的是什么的书?高难度的作业:现在有两排数字,第一排是2、3、5、7、9,第二排是4、6、10、()、18,请问()里应该填什么数字?
这样的分层作业避免了所有学生都在一个难度上挣扎的情况。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完成,一方面避免了大量的基础题令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厌烦,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所成长,避免难度过大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进行紧密地结合,这样教师的分层设计才更加具有科学性。
(二)开放性作业的创新性设计
开放性数学作业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时间,开放性题目主要是指条件开放、解题方法不唯一以及答案多样的数学题目。教师设计开放性题目可以对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将开放性作业设计分为以下两类:
1.条件开放。在条件开放性作业中,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数学信息的采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条件开放性作业就是对学生数学信息整合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条件开放又可以分为条件充足和条件不充足两种情况。对于条件充足的题目,学生要依据题目要求对条件进行判断,从而选择出正确的条件进行解题;对于条件不充足的,学生要依据问题寻找有关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换为条件明确的解答题。
以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由正方体和圆柱体拼接的图形。有以下条件:1.这个图形是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2.这个图形是由两个圆柱体拼成的;3.这个图形是由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拼成的;4.以上条件都不对。或者直接提问:“请问这个图形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2.解题方法开放性作业。传统的数学题目往往只有一个数学答案,得出标准答案就是正确,否则就是错误。这使得学生在做题时总是以得出标准答案为主要目的,在解题思维上也比较固化,这会限制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解题方法开放的题目可以令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维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寻找的解题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三)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刺激学生学习最好的材料。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数学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后期数学学习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作业结构中的一大问题就是作业形式枯燥,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作业。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教师可以先设计以下题目:吃饭需要30()、上课需要45()、睡觉需要8()、脚迈出一步需要2()。先令学生对时、分、秒有一定的概念,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比起直接对学生进行时、分、秒的讲解要更令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将一些错题示范拿到全班同学面前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出来。如某同学在睡觉一栏填了“分”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说“这位同学实在是太刻苦了,一天只睡8分钟,怕是知识获得都快追赶上老师了。”通过幽默的语气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会更加感兴趣,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要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保护,不可泄露这一错题是谁的答案。随后令学生在吃饭、睡觉时观察自己家钟表时针、分针以及秒针的形状,将这一形状画出来,并令小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如“我早上()起床,当我开始吃早饭时已经()点了,于是我赶紧让妈妈赶紧送我出门,当我到教室时是(),还好没迟到”。
这一作业形式令学生在画画中体味到这一课学习的乐趣。尽管一年级的数学知识不算多,但教师仍可以将作业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在进行计算后学生可以画一个表格,将得出的数字进行连线,这样每次都能连出不一样的图形。学生在计算完后总是迫不及待地进行连线,对于运算题目也更加感兴趣了,做作业的态度也更加认真。
(四)游戏性作业的创新设计
爱玩是人类天性,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只是大人能够克制。若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将游戏融入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不仅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减少小学生对于家庭作业的排斥心理。游戏作为属于非书面性的作业,非书面性的作业不仅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还能解放学生的双手。
(五)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是教师给出一个学习任务,令学生在课后通过翻阅书籍或是在网上搜寻资料最终完成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这一类作业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研精神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分类与整理》一课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研究性题目:一共有12个人,其中有7个男人5个女人,现在要进行拔河比赛,怎样组队才更加公平呢?学生对于这项作业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阅读书籍以及网上搜寻资料,知道了在力气上男人是大于女人的,学生又在线下通过组织大人进行比赛得到数据,知道了怎样分组会更加公平。学生可以将自己分组的结果写在记录本上并将分组的理由写在后面,这样会使作业完成度更高。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结构有了一定的变化,小学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在这一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促进后期的高效学习。因此教师要优化作业结构,充分地发挥数学作业对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升作业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1] 宗若灿.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江西教育,2021(32):56-59.
[2] 沈艳.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56.
G622
A
1002-7661(2022)29-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