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昭阳区肉牛产业发展思考

2022-12-27伍祥文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昭阳区饲草料昭通

文│伍祥文(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不仅是众多扶贫方式中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畜禽品种资源丰富,昭通牛是录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2021年版)》的普通牛地方品种之一。在相关项目建设的推动下,肉牛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肉牛生产的同时,昭阳区推进了产业振兴步伐,为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注入了活力。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昭阳区始终把肉牛生产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形成了“壮大优势肉牛产业,助脱贫、促振兴”的思路,通过扶持自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扶贫的落实,促进了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拟定了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一、昭阳区肉牛产业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饲草资源丰富。昭阳区地处云贵高原,境内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480米,属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1.6℃,年均降水量约750毫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良的地方牛品种—昭通牛。这里山地草甸、热性灌草丛、暖性灌草丛草原及人工草地165.06万亩,鲜草产量约75万吨/年。

2.昭通牛遗传资源优异,改良效果明显。昭阳区养牛业历史悠久。唐代樊绰撰《蛮书》卷四载:境内已“邑落相望,牛羊蔽野”。昭通牛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培育成的优良地方品种,从河谷到山区均有分布。昭通牛体格中等,耐粗饲、抗病力强,具有耐寒、耐热、耐旱、耐湿,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和体质结实、体型匀称、屠宰率高等特点。

为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出栏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升肉牛生产效益,昭阳区大力普及应用牛冻精改良技术,有计划开展了牛杂交改良工作。该区通过引入安格斯牛、短角牛和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二元杂交繁育方法,推进昭通牛由肉役兼用向肉用方向改良发展。目前,全区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牛冻精改良站(点)28个,其中乡级站14个,村级点14个,牛冻精改良覆盖面达乡(镇)和行政村的100%、养殖户的98%。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昭阳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调动了养牛户的积极性,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饲养经验丰富,管理精细。昭阳区是回族聚居的地区,回族人口10余万人,是云南省回族人口较多的县(区)之一,也是牛肉消费的巨大市场。昭通农民特别是回族农民,具有丰富的肉牛饲养管理经验。他们在长期的肉牛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采取薯类煮熟、秸秆粉碎和农田种草饲喂相结合的方式,并对不同生产性能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牛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满足了牛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精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不论青草季节还是枯草季节均能保证均衡的饲草料供给,特别是改掉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肉牛的出栏率和个体产肉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4.适度规模养殖不断增加,产业发展迅猛。肉牛产业是昭阳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全区畜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20年全区牛存栏5.1205万头、出栏1.9153万头,牛肉产量2160.3吨,占家畜肉类总产量的10.21%,产值近3亿元。同时,昭阳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肉牛产业化发展,适度规模肉牛养殖逐步增多、存栏增加,出栏率不断提高的势头逐步显现。

结合实际推进肉牛产业区域化布局,昭阳区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肉牛产业发展道路。

5.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的腹心地带、乌蒙山系东北、金沙江下游。随着交通条件日益改善,G85、G356国道、渝昆铁路穿境而过,宜昭高速是进昭入川的便捷通道,加之在建的渝昆高铁,昭阳区乃至滇东北将融入很多大都市的一日生活圈,鲜活农产品外销运输方便快捷。

二、昭阳区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资源约束加大,增速放缓。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牛肉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近年来,受耕地资源等约束,肉牛产业发展空间逐渐紧缩;受城镇化进程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劳动力转移、易地搬迁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散养户不得不退出养牛行业。面对土地、资金、环保压力,基础母牛存栏增长缓慢、肉牛规模养殖增速渐缓,昭阳区肉牛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2.饲养方式较为落后,生产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昭阳区肉牛生产仍处于分散饲养与适度规模养殖并存的过渡时期,肉牛生产企业规模较小、饲养量少、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由于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先进适用的肉牛生产技术普及应用难以落到实处,造成该区生产设施设备简陋,饲养管理水平、养殖效益较低。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确定的食物消费量目标,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肉类消费29千克。目前,昭阳区年人均消费肉类已超过了纲要指标,但牛肉产量仅占家畜肉类总产量的10.21%,人均占有量仅2.85千克左右。要满足市民对低脂肪、高蛋白牛肉及其产品的需求,须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牛肉生产水平。

3.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自开展牛人工授精以来,昭阳区牛冻精改良走过了40年的历程。牛冻精改良覆盖面和配种数位居昭通市乃至云南省领先地位,但受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均以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和安格斯牛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对杂交品系的研究尚属空白,对地方牛品种—昭通牛的遗传资源保护乏力、利用不足,存在品种选育滞后,品系不清、品种(系)多乱杂等问题。

4.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养殖风险较大。随着牛远距离流动频繁,存在不按程序和规定跨县境调运牛的养殖户和商贩,加之部分养殖场户饲养管理粗放、疫病防控意识淡薄、免疫程序不规范等,使得牛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病发生的风险较大,威胁肉牛产业发展。

5.饲草料加工利用不足,供需矛盾依然存在。饲草料是肉牛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饲草料生产与肉牛生产很大程度上联系不紧密,甚至存在脱节的现象,加之对饲草与农作物秸秆收贮加工利用能力弱、机械化程度低,饲草资源利用率低与饲草供求缺口大的现象并存。此外,规模养殖场存在远距离高价购进青贮饲料或秸秆饲料的情况,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肉牛生产效益。

三、发展建议

1.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肉牛产业是昭阳区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肉牛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发展实际,加大政策扶持,调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积极性,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合理布局,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昭阳区立足农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畜牧业发展区域建设,进一步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品种构成,丰富肉牛品种资源,集成推广饲养管理技术成熟、性能优良的肉牛品种。同时,稳步扩大不同品系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短角牛杂交改良配种数量,加强新优品种引进及筛选工作,培育适宜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的特色新品种,为高原特色肉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注入活力。

3.加大科技支撑,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千家万户分散养殖日趋减少。适度规模养殖是有效提高肉牛生产效益的前提,但须与转变生产方式相结合,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措施,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适度规模养殖水平,提高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

4.创新生产经销模式,加深拉长产业链。针对肉牛产业发展与市场融合不足的实际,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推动肉牛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肉牛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新型肉牛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提高肉牛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畜种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肉牛生产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通过签订合约或入股,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大力宣传产地文化,讲好昭通牛故事,拓宽销售渠道,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打造昭通牛品牌影响力,促进肉牛产业在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提升饲草料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物质基础。立足当地饲草料资源优势,为昭阳区特色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依托云南省现代农业草产业技术体系昭阳试验站资源优势,推广种养结合模式,通过人工种草、草地改良、草粮轮作等措施,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调整种植结构,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开展牧草、饲料作物、青贮玉米、皮燕麦等优质高产饲草料种植;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夏季牧草混合青贮。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推广应用秸秆氨化、微贮技术,提升秸秆处理能力和利用率,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昭阳区饲草料昭通
昭阳区苹果园杂草种类及管理方式调查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昭阳区总工会:举办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初赛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昭阳区总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