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文言文寓言教学探析

2022-12-26杨春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寓言文言文课文

杨春艳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学生学习文言文寓言,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该怎么教呢?是按照文言文的要求教学,还是按照寓言的要求教学呢?

一、重视文言文寓言的语言特点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都属于汉语。在汉语的范畴内,寓言、童话、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都是很常见的学习内容。那么,在汉语范畴内学习文言文寓言需要重视哪些内容呢?

首先是重视语言的节奏感。在小学文言文学习中,诵读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文言文诵读,关键是句读。比如,学生初学《守株待兔》,句读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读出文言文的内在节奏感,如课文开头的“兔走触株”等三个四字句,根据故事情节读出的自然是一种比较紧张的节奏;随后“因释其耒而守株”一句比较长,节奏就变得舒缓,关键是其中的“而”字可以用拖音来表示转折,等等。这样的节奏感,就是汉语言独有的特色。

其次是突出汉语的丰富性。在文言文寓言中,汉语的丰富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内涵上。文言文寓言在先秦典籍中记录较多的有《庄子》《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可见寓言故事的载体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本,《庄子》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法家文化的代表,《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二是词语的内涵上。这种内涵既体现在已经浓缩成为成语的故事题目上,又体现在文言文的故事中,比如那些古代才有的实物名称含有的字源意义(如“耒”),那些古今变化很大的词语意义(如“走”),那些典型化的文言文词句(如“之、乎、者、也”)等。三是丰富的寓意上。文言文寓言看上去短小,但寓意同样很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如《守株待兔》,从“守株”的角度看,是不够变通所致,从“待兔”的角度看是侥幸的心理所致,而韩非想表达的“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就显得更深刻了。

二、寻找文言文寓言的文化源头

进入小学教材的文言文寓言都是从一些经典著作中节选出来的。学生学习的都是片段,尽管这种片段具备独立的意义,但是学生要真正理解文言文寓言,就必须寻找其源头,然后将文言文寓言放入历史环境中,才能更全面地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力量。

首先寓言具有言说的目的。寓言这一文体就是为了讲述一定道理的,寓言中的人物和事件普遍具有夸张的成分,目的是让其中蕴含的道理更突出和引人注目。古代寓言集中出现在先秦时期,也与那个时代的特点有关,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个谋士都希望君主接受自己的主张。当时的谋士之所以看中了寓言,是因为寓言可以用比较简短的内容来达到说明事理的目的,再加上寓言还具有委婉劝说的特点,不仅可以避免正面冲突,而且易于被对方接受。不难看出,寓言具有言说的目的。

其次寓言中包含着言语的机智。战国时代的谋士以服务君王为荣耀,却时时面临着伴君如伴虎的风险,因而他们在献出谋略时就特别需要在言语上讲究表达策略,一方面可以避免惹祸上身,另一方面可以说服君王接受自己的建议。《螳螂捕蝉》中的吴王对想劝谏的人下令:“敢有谏者,死!”最后,故事中的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功地进行了劝谏,使吴王得以醒悟,进而听从了劝谏,凭借的正是言语智慧。同样,韩非用《守株待兔》的故事,将大道理寄寓在寥寥数语之中,让君王借此接受他提出的变法主张,充分显示了寓言中语言的独特力量。

三、探寻文言文寓言的思维特点

寓言能够在简短的故事中提出让人接受的道理,语言的机智只是外显结果,关键在于内在的思维运用,是思维达到了智慧的高度,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才具有智慧的光彩。在文言文寓言中,隐藏最深的正是思维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寓言的思维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用现代思维去读文言文寓言。

首先是文言文寓言中精妙的语言表达都是思维支撑的结果。这些精妙的语言体现的思维形式有三种:一是形象思维。寓言是典型的文学作品,篇幅短小,形象鲜明,《守株待兔》中的那个放下农具守在树桩边等兔子再次撞死的“宋人”,《自相矛盾》中的那个夸完了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后,又夸自己的矛锐利无比的“楚人”,都堪称典型。教师只要一提“守株待兔”,不用作什么解释、说明,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守在树桩边的宋人形象。二是抽象思维。寓言是用来讲述道理的,这道理就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只是这种抽象思维并不都是被作者直接揭示,有些处在隐性状态,需要读者从文本故事中去理解和体会。如《守株待兔》的结尾“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笑”什么才是从故事中抽象出来的寓意,但故事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自相矛盾》中,结尾的“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就是抽象出来的寓意。三是比较思维。比较本身是文言文寓言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学生借助比较可以弄明白寓言中的道理。

其次是当下理解文言文寓言需要用现代思维进行解读,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方法。在《守株待兔》的教学中,学生深入讨论“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和“宋国人笑他什么”的问题后,可以进一步思考:要想避免被人笑话,农夫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再得到兔子?这是避免“守株待兔”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这一问题,具有发散思维的特点,找到了好的方法,就是真正读懂文言文寓言故事的直接体现。

四、关注文言文寓言的个性阅读

经典的价值在于任何时代任何群体进行阅读都能够从中获得真正的启迪。文言文寓言就属于这样的经典,在它出现的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足够的影响力。今天,学生学习文言文寓言,依然能够学有所得。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文言文寓言阅读也不例外。以《守株待兔》为例,课文所在的单元中,从单元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单元课文、单元练习、日积月累训练、快乐读书吧等内容都指向了寓言学習。那么,在涉及古今中外寓言文体的单元中,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篇来自古代的寓言应该怎么教呢?编者为什么把它放在该单元第一篇课文的位置呢?教师从这些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可能会引发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产生,如探究那个宋人为什么会产生再得到一只兔子的想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总之,在文言文寓言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类课文自身的特质,兼顾文言文与寓言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使文言文寓言体现出独特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寓言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时装寓言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