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旋风式外交”

2022-12-26郑立颖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44期
关键词:亚太拜登领导人

郑立颖

11月16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厘岛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习近平和佐科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图/新华

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习近平的这次东南亚之行为期6天5夜,密集出席了30多场活动,既有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两场重要多边会议,又与近2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进行双边会面。

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王毅说,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场活动,既运筹多边外交,又引领双边关系;既密切大国互动,又深化南南合作;既阐释中国之治,又回答世界之问;既提出宏大倡议主张,又宣布务实行动举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次出访创下多个“首次”:既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三年来多国首次大规模线下会面,也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习近平主席的首次出访。

张腾军认为,这些“首次”的特殊意义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百年变局,挑战空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宕,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下行,粮食、能源危机等正在凸显。全球治理碎片化、分裂化,趋于失能失效失速。变乱交织之下,如何带领世界走出困境,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二是大国引领,中国担当。二十大胜利召开,向世界传递了稳健、积极、坚定的信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二十大之后中国的角色、作用怎么凸显。各国期望中国领导人此次外访能够为全球治理注入强劲动力,提供中国方案和声音。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习近平乘坐专机抵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努拉莱伊国际机场。落地仅短短两个小时后,一场全球瞩目的会晤就拉开了序幕。

美国总统拜登一反常态准时抵达会场,双方微笑着伸出右手相向而行,握手时长足有8秒钟。在中美关系仍处于困境的大背景下,这个开场让外界松了一口气。

“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这场会晤其实已经比预期来得更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沈雅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美双方都有比较强的沟通意愿,對于这场对话也展开了充足的准备。从长达3个多小时的会面时长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在这之前,中美关系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恶化和紧张,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构成压力,两国元首的面对面沟通,担当起两个大国的责任,也会减少其他国家的担忧。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则提到了一句中国俗语:“见面三分情。”作为亲历中美交往过程的美国领导人,拜登早在1979年就作为参议员来到中国,也多次与习近平举行会面。自2021年1月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两国元首虽然也进行了多次视频会晤和通话,但面对面的交往依旧非常重要。

在巴厘岛中美元首会晤中,拜登很感慨地说:“我同习近平主席相识多年,保持着经常性沟通,但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会晤。”

这次会晤也创下三个“首次”: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习近平在会晤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作为中美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要起到把舵定向的作用,应该为两国关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中美关系向上提升。政治家要思考和明确本国的发展方向,也要思考和明确同他国、同世界的相处之道。

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图/新华

拜登也表示,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对未来世界走向至关重要。美中双方有共同责任向世界展示,美中能够管控分歧,避免和防止由于误解误判或激烈竞争演变成对抗甚至冲突。

谈到台湾问题时,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还指出,我们希望看到并始终致力于保持台海的和平稳定,但“台独”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

拜登表示,美方再次重申“四不一无意”承诺,并进一步表示美方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美方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沈雅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美两国在1978年的《建交公报》上,就特别强调台湾问题的立场以及不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的承诺。

“中美元首就双边关系的根基和红线问题进行阐述,足以显示出本次对话把舵定向的意义。”沈雅梅分析称,中美两个大国在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发展道路、外交政策等方面都不一样,双方有分歧很正常,关键是如何去管控和化解分歧,让双方走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

沈雅梅还坦言,近一段时间,很多欧洲的驻华使节和学者都会来主动讨论中国以及中美外交动向的问题。她的理解是,长期以来,美国对亚洲等地区的国家,特别是欧洲盟友,提出了太高的要求,使得他们在一种自我创设的困境当中谋求发展,好像必须要在中美之间进行“选边”。但在21世纪,过去西方所主导的对抗性外交方式已经过时。未来各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选择将会变得多样,也会以发展本国,提高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顾清扬则认为,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对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更是至关重要。整个东盟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确定的外部环境,将更加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在他看来,选择在东南亚进行如此重量级的对话也有其深刻含义,亚洲的地缘政治意义愈发凸显。

在中美元首会晤结束后,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和泰国这两个东南亚国家“背靠背”举行,亚洲也迎来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时刻。

在全球经济深受通胀高企和衰退风险困扰的背景下,巴厘岛G20峰会的主题定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峰会三个阶段的议题则分别是粮食和能源安全、卫生、数字转型,呼应着当前全球的三个关键领域。

习近平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讲话中回应了全球关切:“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在泰国曼谷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则聚焦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主题是“开放、联通、平衡”。习近平主席应邀在会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为亚太地区持续稳步向前指明方向。

从巴厘岛到曼谷,习近平除了出席两场重要多边会议,还密集会见了近2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其中既有韩国、日本等中国近邻,也有距离遥远的阿根廷、智利;既有“老朋友”,也有“新伙伴”;既有发达国家领导人,也有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领导人。

在同外国领导人和政要会谈中,习近平多次提到,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这些中国主张也获得了各方积极回应,包括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反对阵营对抗等。

据路透社报道,法国总统办公室已经证实,如果得到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允许,马克龙希望在明年初访问中国。此前马克龙本人也公开表示,他在G20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主席会面时也谈到了他明年初访华的设想。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全球伙伴关系、全方位外交布局已然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鲜明特征。有学者评论称,习近平的东南亚行程无异于是客场中的“主场外交”。

“习近平主席此次东南亚之行,身体力行地展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二十大后继续巩固和扩大中国的朋友圈,打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

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习近平还表示,“中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同世界特别是亚太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对于亚太合作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习近平则几次提到 “亚太奇迹”。在总结经验时,习近平指出,“亚太奇迹”是靠大家携手奋斗、爬坡过坎创造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因应时代挑战,坚定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为续写“亚太奇迹”,习近平还提出四点建议:“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平稳定的亚太”“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

钱峰分析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也让亚太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投资、产业和创新中心。

目前,亚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占全球GDP总和的比例已超过60%,而且还会继续增加。钱峰认为,越来越多的亚太国家正在加入新兴经济体的行列,全球贸易、投资和产业继续向亚太聚集,这些都是过去40多年亚太国家团结合作、全球化发展的显著成果。

在顾清扬看来,中国的高速发展对于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正面带动的作用。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更是亚太地区相互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标志。该协定符合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诉求,有利于国家间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近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38.6%,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钱峰还特别谈到“一带一路”倡议,指出该倡议提出近十年来,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他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下一步也会成为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国会基于与沿线伙伴国家的共同利益,加强规则对接与政策协调,助力其解决市场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收入分配不公平等发展问题,不断增加他们的认可度与参与度,从而推动互联互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合作新领域不断得到拓展,让中国的“发展红利”继续惠及周边和沿线国家。

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宣布,中方考虑明年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亚太和全球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议正式提出10周年,印尼则是9年前习近平首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地。得益于该倡议,中国和印尼共建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即将建成通车,这也是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铁,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在巴厘岛,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后,还就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双方见证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文件。

近年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动荡局势加剧,衰退风险上升,全球化发展势头受挫,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钱峰认为,中国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以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不仅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也会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而亚太地区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也将进一步激发“亚太活力”,并带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

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次访问时还指出,习近平主席同各方的交流切中肯綮、坦率务实,既总结经验,也面向未来;既聚焦共识,也不避分歧;既巩固同亚洲邻国互信友好,也推动欧洲大国坚持战略自主,还探索新时期中美相处之道,达到了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积极效果。国际媒体认为,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中国的“外交派对”,习近平主席的“旋风式外交”,彰显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亚太拜登领导人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普通人拜登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拜登”献吻拜登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拜登.你的手……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