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篆刻边款的刀法

2022-12-26□陈

老年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单刀篆刻家边款

□陈 维

边款是篆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边款的作品就如一幅精美的绘画缺少了落款,难免美中不足。精彩的边款往往能够让作品加分,甚至成为篆刻作品画龙点睛的重要部分。当下的篆刻展览,一般要求作者将数方篆刻及边款粘贴在一张印屏上,故边款之间的形式错落就显得格外重要。不同的边款形式、不同的字体,都是体现作者功力的重要因素。在刀法上,自何震开创单刀边款以来,切刀边款成为单刀边款的主流。然因切刀法在表现线条的丰富形态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冲刀法也逐渐为广大印人所运用。

边款分为两种,一种阳刻,称为识;一种阴刻,称为款。阴刻的边款刻制较为简单,故最为常见,文人篆刻的历史遗存也多为阴刻。赵之谦有不少阳刻边款,对后世启发很大。随着展览的推进,当代篆刻家在边款上的探索也越来越多,边款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作者在展赛中取得的成绩。在各种篆刻展览上,作者的边款形式异彩纷呈。

边款的创作,分为单刀法和双刀法,双刀法以冲刀刻出线条两侧的形态,在表达书法形态的同时,弱化了刀法的表现力。故而由何震开创的单刀切刻法边款是真正的边款刀法体系的开始,自此,书刻一体,见笔见刀。

单刀边款的创作也可分为切刀与冲刀两种,叙述如下:

切刀冲刀基本笔画形态对比(上:切刀,下:冲刀)

单刀临刻《元倪墓志》陈维

切刀法是边款创作中较为常见的刀法,文字笔画简洁干脆。因由刀向石的作用,线条的基本形态为一头粗一头细,且一侧光滑,一侧斑驳。在流派印中,最早的单刀边款即为切刀所作。自何震至近代,切刀法是边款创作的主流,甚至后来丁敬开创的浙派,其切刀法也建立在何震切刀的基础上。吴昌硕、齐白石在边款创作上都是切刀法的典型代表,切刀法边款也是当代篆刻教学的主流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篆刻展览,单刀形态的边款,还是以切刀法为主。其原因有三:一,切刀法是传统单刀边款的主流形态,绝大部分印人会不自觉地去传承延续。二,篆刻教材中所涉及的边款教学,绝大部分都以切刀法为范式,以致大量的篆刻爱好者仅知此法。三,当代印人对边款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对边款的探索开发程度较低。

其实在文人篆刻新兴之初,边款多以双刀冲刻,即以毛笔将文字写在石头上,用刀刻出文字的边缘。然这类方法未能表现出刀法的趣味。直至何震从官印凿款中获得启发,以单刀切刻文字,从而使得边款的刀法得以独立。这类方法又因其表现力较为有限,后人在刀法上加入了冲、推等动作。在清代较为典型的是黄士陵的边款,其在切刀的基础之上加入冲、推,使得线条形态较其他印人的风格更加丰富。

《往者不可谏》陈维

至于冲法,因款文较小,故刻制时只需用刀尖轻轻推动,刻刀多为立式,也即刻刀与印面呈70-90度的夹角,因此,这里所谓的冲刀,也可名之为“推刀”。冲刀法不同于切刀法之处,在于切的动作是垂直地自上而下,线条形态较为单一。而冲刀法既包含垂直方向的运动,也包含水平方向的运动,还可以在起止之处摆动刀角的方向,以更准确地表现线条起收笔的形态。

因冲刀线条的丰富性,可以表现书法中的各种运笔姿态,故在边款上便于做到书刻统一,故笔者也常以此法临习历代碑刻,其中北魏墓志线条方劲,结构紧凑,最为适合。除了切刀与冲刀两种基本形态外,不少作者追求边款的斑驳效果,就如印面处理时的“做印法”一样,磨、刮、擦以及敲打等方式也被运用到边款的创作上,呈现效果亦非常丰富。

《胸有万卷书》陈维

在审美取向上,边款的风格也与篆刻本体一样,大致分为工稳一路与豪放一路。工稳型的边款适用于工稳印,其风格雅致、精美而具有书卷气。豪放型的边款大多强调刀石相击的意趣,以表现金石气为上,一般也与写意印相匹配。

在传统中,边款一方面承载着记录作者、时间等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承载着篆刻家的思想与艺术观点。可以说,好的边款不仅仅是篆刻的附属,更可以构成一方完整的作品。在以展览为主要呈现形式的当下,篆刻作品已脱离书画,成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篆刻边款更是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在技法上是书与刻的统一,在形式上又超越了篆刻作品本身可承载的范围。好的边款既能体现篆刻家的功力及综合素养,又能给欣赏者带来立体的视觉感受。有追求的篆刻家焉能不对边款下一番功夫?

猜你喜欢

单刀篆刻家边款
闲话图形边款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秦宏刚
房 钢
刘 松
单刀双掷开关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要作用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正统意识与民间信仰对《单刀会》创作的双重渗透
论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