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小楷技法(四十一)
2022-12-26刘小晴
□ 刘小晴
《千字文》(局部)明·祝枝山
四、学习小楷要多看多临古人墨迹
要研究小楷的用笔,非真迹不可。近代由于科学的昌明,印刷术的发达,珂罗版、影印本的出现,古代许多珍贵的墨迹不再私藏在少数人的秘笈之中,这就为我们学习书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墨迹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和体味到石刻所无法表现的东西。如发笔时微微露出的锋芒,回锋收笔时偶尔带出的牵丝,行笔过程中出现的涩笔,转换过程中时显时隐的空隙和若断若连的笔意,笔势中往来迎送的痕迹,笔法中轻重徐疾的韵律,以及墨色浓淡枯润的变化,一些枯笔、飞白、质感等无不显用笔之法。正如北宋陈《负暄野录》所说:
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难精进。可见墨迹在笔法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小楷,要取法乎上,以魏晋为最高。遗憾的是钟、王的小楷墨迹早已失传,不要说片纸寸缣,连一两个字也难以寻觅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古人摹刻的拓本,但由于年远代湮,初刻之石,原拓之本已难得手,于是便转辗翻刻,临摹经几十手,易一手即失一神。且刻手水平有高低,摹拓有先后,纸质有粗细,拓墨有浓淡,再加上风雨的侵蚀,人工的椎拓,石质磨泐,字口漫漶,古法日漓,笔意日湮,相去真迹,面目已非,风神俱失,这就为我们今天学习魏晋小楷增添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弥补。
《韭花帖》五代·杨凝式
一是从近代出土的汉魏六朝人的残纸、帛书、写经中去探消息,同时代人的笔法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哪怕是几个字,亦可一隅三反。正如清冯班《钝吟书要》所说:“贫人不能学书,家无古迹也。然真迹只须数行,便可悟用笔。”譬如,我曾以唐人楷法去临摹魏晋小楷,画之中段常提空写,使其一画之间具轻重变化,但后来从古人残纸墨迹中发觉其画之中段极丰实如篆法,始悟前非。正如汪《书法管见》中谓:“夫魏晋之不可及处,全在瘦劲,一气转舒,无甚粗细,顿挫抑扬,略分轻重。”这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用笔之法,只有墨迹才能表现出来。
《东方朔画像赞》(局部)东晋·王羲之(传)
二是从去魏晋不远的唐宋人墨迹中去探消息,如唐人临王羲之《东方朔画像赞》小楷墨迹、晋《孝女曹娥碑》小楷墨迹、顾恺之《女史箴图》小楷墨迹等都是极好的临摹资料。王羲之用笔内撅,这种内撅笔法可以从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小楷墨迹中去寻觅。历代有许多书家都学王字,唯杨凝式独得其神韵。
总之,学习小楷最好从墨迹入手,得笔法后,方可去临摹佳刻初拓的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