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初中信息科技集体备课实践
2022-12-26张宏杰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宏杰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昌林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中学
课堂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有力保障。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促进教师跨时空的合作与共享,提高区域集体备课质量,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集体备课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师自发组织的集体备课没有明确的组织和管理,缺乏统一的备课计划、监督、评价机制,难以持续开展;②各学校学情不同导致学情分析不到位,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③教学设计等课程资源开发不规范,集体备课质量不高,没有及时修订并形成数字资源存储;④没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个别教师奉行“拿来主义”,只索取不分享,集体备课变成骨干教师备课,其他教师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要加强对网络集体备课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营造网络集体备课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区域集体备课的质量。
● 基于教研共同体的集体备课理论依据及核心概念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最早是由lave和Wenger在《情境认知中的合法边际参与》一书中提出的,它表达了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1]Wenger等在《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一书中对实践社团实践共同体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实践共同体有着共同关注点、同样问题或者对同一个话题的热情,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互相影响,加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2]
网络教研共同体指的是由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自发组织,基于互联网环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和专业发展为根本宗旨,实现区域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及进行相关教研活动,并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倡导经验与资源共享的一种开放、动态、交互的新型教师学习型组织。区域协作网络教研是把网络技术植入教研全过程,更新教研方式,延伸教研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 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网络集体备课模式构建
CCTM集体备课指的是以教研共同体(Community)为中心,以集体备课(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为核心任务,以技术支持(Technology)为支撑,以体制机制(Mechanism)建设为保障的网络集体备课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CCTM集体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活动从以下环节依次展开:主备课人初次备课—团队网络研讨—主备和辅备进行二次备课—反思修改并分工合作、课程包的发布与分享、根据校情学情进行个性化修正。教研共同体包括参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所有成员,如项目负责人、协作者、实验学校以及教研共同体内的各项角色分工等;技术支撑主要是指支持教研共同体内使用的技术工具及服务,如钉钉平台、腾讯会议、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等,以及开展教研活动过程中需要的技术等;保障机制主要指教研活动中的相关规则和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资源共享制度、政策保障和激励制度等。集体备课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1.组建团队
在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前,首先利用问卷星向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所在学校、年级,调查教师个人参与集体备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了解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是否愿意加入网络集体备课团队并享受相关的权利及义务等。接着,通过对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现状及真实需求,对有意向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合理分组,组成网络集体备课小组,确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网络集体备课的目标及分工等。为了更好地做好统筹安排,在分工上,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在团队里面建立活动计划组、导师组、课程开发组、课程审核组、技术支撑组,从而形成一支执行力强的团队。活动计划组一般由各片区的片长、学科带头人组成;导师组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组成;课程开发组则由广大一线教师参与;课程审核组主要由各备课组的组长及专家导师组构成;技术组主要协助平台开发与完善、服务器搭建、微视频制作及多媒体处理等。
最后,活动计划组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假期,做好下一个学期的备课计划,落实相关的人员与任务,确定每一章节的备课团队与主备课人。在集体备课中,各组均以“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任务具体化”为导向,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成具体目标,责任到人。
2.技术支撑
网络集体备课依赖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平台与技术将“社团”“实践”和“领域”牢牢结合在一起。例如,笔者选择了ITtools和钉钉平台。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在笔者所在地区具有良好的使用基础。利用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快速地添加新课程、导入课程包、课程打包和课程共享、教案管理、便捷地开展评价等。钉钉是一款免费的沟通和协作的多终端平台,提供PC版、Web版和手机版,支持手机和电脑间文件互传。另外,钉钉提供了直播、视频会议、项目任务、在线文档修订等功能,方便开展在线教研与集体备课。
3.保障机制
有效的机制是网络集体备课能持续、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这些机制包括制订教研共同体联盟学校协议、备课的流程规范、教学设计的规范(可以根据常态课、公开课、理论课、作品创作课等不同课程性质制订相关的规范)、课程的审核制度、网络备课教研活动的计划等。同时,建立相关的积分制度,如资源开发、设计、上传、下载及承当公开课、讲座的积分奖励规则等。保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每所学校、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一个参与的个体服从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
● 网络教研共同体集体备课流程
技术支撑下的网络教研共同体集体备课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集体备课流程
1.确定主题,主备备课
活动筹划组根据学期授课内容,确定备课的章节内容、时间安排。备课组教师通过任务认领方式对备课章节内容进行分工确认,确定主备教师并组建备课团队。主备教师研究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并上传备课组钉钉群。备课组各成员在线阅读教学设计,利用钉钉文档在线修订功能提出修改建议。
2.网络研讨,协同设计
备课组组长通过钉钉会议组织课题组教师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开展研讨。首先,由主备教师利用钉钉平台进行说课,其他教师在线聆听、研讨,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指导协同设计与修改。主备教师收集建议后,完善教学设计。
3.二次备课,资源打包
主备二次备课,其他成员协助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微课制作等,并把相关的教学活动及资源在ITtools平台中进行设计并形成课程包。审核组对课程设计、资源进行审核,确保课程资源符合相关要求后进行打包、发布、共享。
4.教师授课,反思修订
授课教师用钉钉或腾讯会议直播授课,进行课例展示,共同体教师进行在线听课、评课,议课。授课教师针对授课的情况进行反思,修订教学设计与相关教学资源,重新修改课程包,发布与分享。
5.下载资源,修改使用
实验学校教师下载课程包,导入本地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并根据实际学情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修改,因材施教,彰显教学个性。
● 结束语
在教研共同体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对学科发展、课堂教学都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追求,把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为共同的事业去经营。他们都能以一种平等、信任、合作、理解、尊重和相互促进的心态加入到集体备课中,通过钉钉、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及各种网络技术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和研讨,把自己多年的反思、积累和提炼的教学经验、形成的研究成果无私地与共同体的教师分享,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促进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