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
——以“数读三国”项目范例实施为例
2022-12-26任懿娜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任懿娜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明确倡导项目式学习方式,针对教学内容要求“以主题为引领,课程内容情境化”,并强调“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以项目式学习模式构建教科书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对项目式学习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对教师的项目式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笔者以在粤教版《必修1 数据与计算》教学过程中开发的项目式教学案例“数读三国”为例,剖析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过程中项目范例的作用,并分析项目式教学落地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项目范例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项目范例是载体与脚手架
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依照项目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对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每章都设置了教师项目范例主线和学生项目学习活动主线。
教师围绕“情境→主题→规划→探究→实施→成果→评价”这一项目范例主线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项目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项目范例是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的载体。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参考项目范例,围绕“项目选题→规划交流→活动探究→项目实施→成果交流→活动评价”这一主线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如下页图)。项目范例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为其进行项目学习提供框架支撑和引领示范。
2.项目范例起到多元引领作用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学生的经验和技能不足,如果在学生确定选题后,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则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在此过程中,项目范例能够对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起到多元引领作用:范例的情境描述,启发学生对项目主题进行自主选择;范例的规划,对学习内容和知识技能有目标的限定;范例的探究活动和手段,为学生选择工具和方法提供参考;范例的成果,吸引学生的兴趣;范例的评价,为学生提供目标指引;范例的实施过程,为学生的自选项目实施提供脚手架。
以粤教版《必修1 数据与计算》为例,全书共分为六章,每章一个项目范例,第一章的项目范例为“体验庆祝国庆多媒体作品的数据与信息处理”。通过范例情境的描述,将学生目光聚集到中国科学技术伟大成就中来;通过范例的规划和探究过程,让学生明晰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要点;通过多媒体处理软件及数据采集的方法,采用多种探究方式,感知数据与信息,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通过完整的项目范例报告及成果展示,让学生理解项目要如何开展实施,并预计取得何种成果。
● 基于教材的项目范例校本化二次开发
课堂教学要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亦不能脱离教材的知识技能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教材的原有体系框架为依据,对项目范例进行了校本化二次开发,将教材中每章一个项目改为全书用一个大项目进行统领,同时根据知识体系将这一大项目分解为六个子项目,分别对应教材中的六章内容,形成了“数读三国”项目范例,其框架如下表所示。
“数读三国”项目范例沿用新教材的章节脉络,将学生的选题视角吸引到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角度上,以对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数字化分析为切入点,从信息技术视角,通过应用教材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对传统文化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解读,呈现为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作品,展现用技术分析名著的创新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 基于“数读三国”范例的项目教学应用与实践
“数读三国”大项目范例框架
笔者所在学校高一信息技术每周安排了2节课,结合学校实际教学安排,除去学生用于项目探究、实施、交流和评价等环节,实际进行师生互动的主要项目教学课时约28课时。围绕上述框架,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两种策略进行项目式教学实践。
1.“12+16”策略,以大项目范例为主线和依托,学生先学范例,再做自选项目
策略中的“12”指教师通过12课时,以“数读三国”大项目范例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范例的探究活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16”指学生利用16课时,结合项目范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参考教材知识点等相关内容,自主开展项目学习活动,最终完成其自选项目成果。
此策略的优点是,将教师深度参与和指导的“教与学”的过程和主要由学生自主开展的“项目实施”过程分成两个阶段,流程清晰,易于操作。全书只采用“数读三国”这一个大项目范例,通过分解,层层落实到每一章,学生围绕范例开展探究活动,并以此为脚手架开展项目学习,全书六章内容整体逻辑性强,前一章节的探究活动和成果都可以服务和应用于下一章节。通过“数读三国”的快速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据与计算》全书的知识脉络和技术操作难点,因为有了技能依托,项目选题就有了方向性和目的性,也便于后期项目学习中的知识迁移和项目推进,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施时间更有保障。
此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由于课时有限,要想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快速推进范例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对教材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于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有些吃力。此外,当“数读三国”范例教学过程结束,学生自主选题时,大部分学生都沿用了“数读×××”的主题,选题类型整体单一,创新性不够。
2.“(2+X)*6”策略,以分解的子项目范例为主线和依托,学生边学范例,边做自选项目
策略中的“2”指的是每章的2个项目范例——教材原有范例和校本“数读三国”子项目范例,两者互为补充,以便给学生提供项目选题和探究实施的多元参考;“X”指的是以章为单位,根据学生在范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留给学生开展项目探究和实施的课时;“*6”指的是范例加学生项目实施的过程,按章计,共6次。在此策略下,将“数读三国”的6个子项目范例作为教材范例的补充和参考,学生以章为单位开展6次项目范例学习和自选项目实施活动。
此策略的优点是,项目的规模变小,教学时教师参与的教学活动以教材范例为主,给学生呈现每章的探究活动和知识技能框架,再辅以“数读三国”子项目,提供更多的探究活动内容,学生边学范例边做项目,思维和技能可以得到更好的拓展。
此策略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每章的项目主题更加多元化,学生要经历6次选题和项目实施,整体而言,小组的项目学习和实施时间会变少。同时,由于项目学习的环节太多,对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学习的进度控制要求更加严格,一旦学生或教师时间把控不合理,会对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产生较大影响。
● 结束语
“数读三国”项目是笔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项目式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项目学习范例不足、探究活动缺乏指引等一些具体问题,并进行了不同教学组织策略的尝试和实践,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