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12-26郭永尚GUOYongshang

价值工程 2022年35期
关键词:涉海海洋科技

郭永尚GUO Yong-shang

(泉州海丝价格评估集团有限公司,泉州 362000)

0 引言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海洋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驱动性和建设性作用。2021年,《“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也在强调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此背景下,探究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不仅是疫情之下海洋产业纾困解难的应对之策,也是推动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效手段。

1 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效

1.1海洋生产总值稳定增长新发展格局下,随着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图1)。2015-2021年间,海洋生产总值从65534.4亿元增长到9038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2%。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80010亿元,比2019年下降5.3%。2021年海洋经济有所回升,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3%。从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来看,2015-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除2019年占比为8.5%,其余四年占比均超过15%,且在2015年和2018年达到最高值16.8%,总体存在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

图1 2015-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及占比

1.2海洋新兴产业迅猛发展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呈现增长态势,海洋传统产业依然保持较大的规模,2021年,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为主的传统海洋产业的增加值占达四成左右。但是,近年来以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由图2可知,除海水利用业外,海洋电力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均正向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海洋能源利用和海洋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极大地推动着海洋电力业的发展,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1690万千瓦,是2020年的5.5倍,累计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海洋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和研发力度在不断加大,促进了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增势迅猛。另外,从海洋新兴产业中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发展势头总体良好,根据数据显示,在海洋新兴产业领域中,57.7%的企业在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67.7%的企业预期全年营业收入将实现增长。

图2 2015-2021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化趋势

1.3科技兴海工作不断深化我国坚持把“科技兴海”作为海洋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以实施海洋科技创新为准绳,不断加大海洋科技项目投入,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由图3可知,2015-2019年间,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基本上维持在3万人以上,而2016年和2017年人员数少于3万人,究其因可能是这两年我国海洋灾害较为严重,遭遇自然灾害影响使得从业人员有所下降,从业人员在利益得不到保障时会选择收益高的工作。2015-2019年间,普通高等教育各海洋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总体保持增加趋势增加,在2019年有所下降,但较2015年还是增长了8.4%。随着海洋专业人数增加,所发表科技论文也在增加,整体上呈现“U”字型,2015-2019年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7年达到最低值,2019年发表科技论文较2017年增加了19.2%。而对于海洋科技的支持不只是在人才教育投入上,资本研发投入也呈加速态势,由图3可知,R&D经费内部支出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较2016年增加了31.5%,较2016年增加了66.6%,达到50%以上,并且后续还呈现上升趋势。

图3 2015-2019年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

1.4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在解决海洋领域“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截止2022年上半年,国内首台深海水平式卡箍连接器研制成功,国产化浅水水下采油树、深水水下采油树系统成功完成水下安装应用,自主研发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交付应用。同时,全球最大的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长益”轮、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船“远瑞洋”轮也实现了成功交付。这些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现有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在海洋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水平提升,更有力地保障了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1.5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夯实 海洋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载体来实现效用最大化,同时,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引培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反哺创新平台”成为海洋机构发展的新局面[2]。因为人才是海洋科技创新的关键资源,而高端人才群体需要高端研发平台才能发挥出其能力。近年来,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科学研究队伍规模壮大。2022年,山东潍坊海洋遥感应用与科技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资源,将政产研融合,共推海洋高质量发展;同年3月,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设立福建省海洋物理与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深入推动海洋地理与地质学科慧相融合。2020年海洋二所与浙江省舟山市、浙江大学等合作筹建智海洋浙江省海洋实验室,在海底资源勘查、数值模拟预报、光学遥感探测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同年,海洋二所揭牌了3个重点实验室,丰富了海洋生态学、渔业海洋学和海洋环境管理学等学科的认知。随着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各省市海洋创新资源被整合,使得业务工作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达到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发展,提升社会经济效益。2020年,海洋二所科研队伍在创新平台的重要支撑下持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全年发表SCI论文280篇,其中《Nature》和《Science》子刊4篇,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

2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2.1经济发展态势迥异,科技创新能力不平衡由图4可知,我国2010-2019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变化趋势,11个沿海省市普遍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仅有天津大部分时期表现为下滑趋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经济基础对海洋创新产业的需求迫切性也差别较大,从《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1》中根据综合评级得出,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可分为四个层次,排在第一层次的是广东和山东;第二层次的是地势优越、港口资源丰富的上海和江苏;第三层次的是海南、辽宁、浙江、福建和天津;第四层次的为广西和河北。总体而言,在经济规模发展较大、增速较快、海岸线较长的省域,对于海洋创新的需求较大,海洋创新的经济的保障能力较强,因此海洋创新能力也较强。这也形成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分布不均衡现象,表现为南方涉海省域发展整体优于北方涉海省域,东部涉海省域科技创新强于西部涉海省域,经济较强省域强于经济较弱省域的现状。

图4 我国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2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海洋科技平台较弱海洋科技创新人才虽然呈现递增趋势,但涉海人才数量依然较少,且海洋科研机构依然表现为总量少、规模小的特征,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海洋科技机构屈指可数,现有科研团队规模尚不能满足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2019年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为170个,从业人员为38094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的有33378人。11个沿海省市中,山东省和广东省的涉海科技人才比重最大,分别为14.46%和20.22%。从省均涉海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来看,规模仅为三千余人。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成立较少且规模也小,就涉海研究所所均研究人员不足三百人,其中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数占比最多的是山东省和广西省,分别为15.88%和14.71%,总体而言海洋开发机构的规模较小。由于我国涉海平台总体还是偏少并从业人员较少,使得科研成果增长速率还有待加强,绝大多数海洋科技成果未能真正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化,不能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

2.3创新项目管理分散,海洋科技转化机制不健全首先,我国现阶段海洋科技创新面临着“四散”的局面,一方面政府部门在海洋管理职能方面呈现一种“四分五裂”的局面,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科技部门等每个部门都涉及一部分涉海管理职能,形成了各个部门各管一块,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由于创新主体存在差异,导致科技创新的管理较为散乱。第二,由于不同省域经济差异,各省市科技创能能力迥异,部分省市现有资源丰富,但实际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无法匹配现有资源需求。第三,海洋科技的转化机制不健全。2019年,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达到2190316万元,而海洋技术服务业仅占2.32%。这说明我国现有的海洋科技高强度的科研经费投入已经较大,但科技服务转化能力较弱。由于科技创新最终的体现需要科技转化来实现,由于现有海洋科技转化机制不健全,海洋科技服务机构较少,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导致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的创新成果依然无法落实在产业上,发挥造成科技投入与转化产出不对等,无法达到效益最优。

3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3.1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力度只有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才能逐步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最终增强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而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研发投入。研发是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研发阶段的投入主要涉及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一是加大海洋科技政策支持力度。海洋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充分保证海洋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从国家层面出发建立国家海洋局、科技部以及海洋科技实验室等各部门协同机制,实现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统筹规划,对涉海重难点共性问题能够形成重点攻关的合力。增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涉海企业融资成本,加强海洋科技企业税收优惠,以保障海洋科技企业发展的经济支持。二是增加涉海科研资金投入数量。以涉海一线的研发机构、高校及企业为核心,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对于海洋科技项目与海洋科技人才给予大力支持,保持海洋基础研究投入的稳步增长,对于涉海亟待攻关的关键性问题突破给予资金支持。创新海洋科技创新政产学研协同,以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为推动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2聚焦人才建设,打造创新团队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本,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这第一大资源,目前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面临数量不足,且形式单一创新乏力的困境,亟需加大力度培养形成一批复合型海洋科技人才。一是大力引进高端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对涉海产业稀缺性人才需加大力度引进力度,建立一支大而全的海洋科技高端人才团队。二是鼓励各非涉海研究机构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和跨界融合,打造智慧海洋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涉海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增强青少年海洋科技兴趣培养,保障海洋科研梯队结构合理,形成海洋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力。四是强化高校涉海人才培养,增加高校海洋相关专业开设数量,对开展涉海专业的高校给予政策支持,以快速增加高等学历涉海人才规模;完善高校海洋培养系统,开设的课程进行多元化规划,发挥高校内培外引的优势,形成创新科研团队;通过高校涉海创新团队,摸索“教育+科技+产业”的融合创新模式,为海洋事业持续输出人才[3]。五是优化配置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加快资金和技术要素在人才建设上的高效流动,打造一批国家级的海洋人才。

3.3注重平台建设,搭建创新载体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海洋科技成果的“土壤”,是海洋科技人才的“舞台”。要想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海洋创新人才载体。一是对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进行优化,根据各个地区自身优势资源搭建相适宜的实验室平台,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实验室,并形成开放共享的科技载体。二是在发挥各个地区优势的前提下,实现海洋科技创新高效发展,依托高校加快海洋科技研究院成立,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同时培养一批高端涉海人才。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及海洋科技服务产业,海洋科技成果产出后,通过平台的技术推广,最终推动产业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平台的科技服务功能。四是在产学融合的背景下搭建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通过政府部门政策引导企业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创办海洋科技创新机构,强化涉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养。

猜你喜欢

涉海海洋科技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涉海”成语的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