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阙、天枢、中脘三穴联合中药贴敷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

2022-12-26张展芳曹招兰曹燕明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天枢中脘胃肠道

张展芳,曹招兰,曹燕明

(1.万载县中医院 江西万载336100;2.万载县人民医院)

剖宫产作为妇产科常规术式之一,在结束分娩、挽救母婴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开放二胎、三胎政策后,我国高龄产妇数量有所提升,瘢痕子宫妊娠首选剖宫产[1]。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因剖宫产术不开展肠道准备,且多数剖宫产为急诊操作,试产期间孕妇十分疲劳、消耗大、酸碱或电解质平衡失调,会引起肠胀气,加上孕期激素水平提升,导致胃肠平滑肌张力下降,胃肠蠕动减少。无论硬膜外麻醉还是腰麻均会对胃肠蠕动产生抑制作用,加上术后疼痛感强烈、活动量骤减,均会对胃肠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且产妇易出现焦虑情绪,影响母乳喂养。中医被广泛用于剖宫产术后排气中,并取得一定疗效。现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31日于我院产科拟行剖宫产分娩的100例产妇,探讨神阙、天枢、中脘三穴联合中药贴敷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31日于我院产科拟行剖宫产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拟行剖宫产,单胎足月妊娠;②孕期胃肠功能正常;③术前禁饮食时间>6 h。排除标准:①存在妊娠合并症如子痫前期、心脏病、糖尿病、胎盘粘连或植入、子宫破裂或产后大出血等;②既往腹部手术史;③既往肠梗阻史;④合并心、肝、肺、肾功能异常;⑤穴位皮肤破损或严重过敏体质;⑥合并肠麻痹,诱因为血管供血不足、恶性肿瘤;⑦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及严重抑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0~39(28.35±4.11岁;体质量指数(BMI)22.25~28.96(25.64±1.15);孕周36+4~40+5(38.65±0.67)周;剖宫产时间42.25~74.12(58.34±7.24)min;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观察组年龄21~39(28.54±4.21)岁;BMI 22.43~29.02(25.86±1.21);孕周36+3~40+4(38.55±0.62)周;剖宫产时间43.45~75.06(59.16±8.16)min;初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且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补液、防止感染、术后6 h禁饮食后提供流质饮食(如鸡汤、米汤及白开水等),禁食产气类食物(如甜食类或牛奶等);术后按压腹部以排出淤血,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鼓励早期离床活动,如床上翻身、床上坐起及屈髋屈膝等,预防肠粘连与肠胀气。回病房后30 min内行母婴皮肤接触并提供母乳喂养,每间隔2 h协助翻身1次,指导产妇有效咳嗽。术后拔除48 h导尿管,鼓励产妇离床活动并自行排尿。

1.2.2 观察组 实施神阙、天枢、中脘三穴联合中药贴敷。将大黄100 g、芒硝100 g研磨成细粉并混合,贮藏于干燥玻璃瓶中,每次取出约25 g,温开水搅拌至膏状后在医用穴位敷贴,制作扁圆形药饼,高度0.6 cm,直径3~4 cm,须现做现用避免蒸发。产妇仰卧,取脐部中央神阙穴,横平肚脐中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天枢穴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经75%乙醇消毒后外敷药饼,术后8 h开始,间隔24 h后TDP灯间隔约25 cm对穴位处予以照射,每次20 min,2次/d,每天更换1次药饼至肛门排气。期间为产妇营造温暖、舒适的病房环境,嘱产妇多休息,在清醒时多与产妇沟通交流,指导家属关心产妇,为其提供情感支撑。鼓励产妇提出内心疑虑,护士耐心细致解答,疏导其不良情绪,提高产妇配合度。对产妇阴道流血、生命体征、宫底高度等予以监测,了解产妇药物过敏史,对敷贴部位皮肤状况予以细致观察,充分解释敷贴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及耗时等,提高产妇对该中医特色技术的掌握程度,继而提高依从性。敷贴前细致三查七对,保证体位舒适的前提下充分暴露敷贴部位,轻柔操作、严格保暖、尊重产妇隐私。初次敷贴时先消毒,二次用药时用消毒干棉球蘸取石蜡油或温开水将上次敷贴残留药物擦拭干净并消毒后再次敷贴,充分固定。敷贴时间最好为4 h,避免时间过长引起皮肤问题,告知产妇若敷贴期间出现蚁行感、麻、热及痒感或轻微疼痛感均为正常现象,若有灼伤感需立即取下。产后着宽松柔软衣物,避免过度活动。

1.3 观察指标 ①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 h后,每间隔2 h听诊1次腹部,以了解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记录首次排便与排气时间。②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术后72 h肠粘连、肠梗阻、腹胀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③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6、12、24、48 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疼痛程度予以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疼痛越剧烈。④胃肠道功能:于术后24 h内排便或排气,肠鸣音3~5次/min,排便每日1次,体温正常且可正常饮食,未出现腹胀感判定为优;于术后48 h内排便或排气,肠鸣音1~2次/min,每2日排便1次,体温37~38 ℃,进食后腹胀感轻微判定为良;于术后72 h内排便或排气,肠鸣音<2次/min,无排便现象且排气较迟,食欲较差或仅饮流食,发热,腹胀感明显且腹部膨隆判定为可;于术后72 h后排便或排气,无肠鸣音,发热,禁饮食,恶心呕吐且腹胀感明显,需开展胃肠减压处理判定为差。⑤统计两组住院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及禁饮食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肠功能恢复与住院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肠功能恢复与住院情况比较

2.2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剖宫产虽然不会直接损伤肠道,但术中易干扰或牵拉腹腔脏器,诱发胃肠道应激反应,引起肠麻痹等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及排便排气延迟等。加之术中会使用麻醉药物,术后遵医嘱持续使用镇痛泵,削弱肠蠕动。经产妇疤痕子宫者再次接受剖宫产术会再度损伤局部皮肤组织,增加对疼痛的敏感性,且宫缩痛比初产妇更加强烈,导致产妇活动耐力进一步下降,对交感神经产生刺激后,抑制胃肠道功能,减慢肠蠕动[2]。疼痛会增加产妇负性情绪发生风险,对睡眠质量及食欲产生影响,导致产妇不敢用力,也是阻碍胃肠功能恢复的一大原因。此外,术后禁饮食、体位处于限制性状态、胃肠减压操作会降低血钾水平,低血钾会抑制神经冲动传导并收缩胃肠平滑肌,对胃肠蠕动产生不良影响。术后产妇胃肠道功能障碍不利于身心恢复,阻碍泌乳,最终影响母婴健康。多项研究表明,术后早期排气有利于产妇早期进食,缩短乳汁分泌始动时间,促进母乳喂养,加快子宫收缩,有效预防产后大出血[3-4]。

中医将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减弱纳入“关格”“腹胀”等范畴,腹部手术均会导致津液与气血损伤,津液水谷输布紊乱,传化失利致胃肠道无力蠕动。作为六腑之一,大肠泻而不藏,不通则痛,因此需注重行气[5-6]。方中大黄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可通便泻热,行淤血、破积滞,荡涤肠胃,同时还有利尿止痛、止血利胆、抗菌解热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可有效增加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电活动,避免细菌移位,增强胃肠动力,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微循环,有效清除胃肠内毒物、细菌等。且该药物还可提高细胞免疫,抑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及胰蛋白酶活性等,有效恢复胃肠道动力,对失控性炎症反应予以拮抗。大黄素这一成分还可促进小肠运动,有利于排出肠腔内细菌、废物及毒素等,避免细菌在胃肠道内过度繁殖、生长,引起菌群失调。而番泻苷这一成分则可经大肠肠道细菌酶向大黄酸蒽酮分解,对大肠黏膜产生刺激后提高平滑肌M受体兴奋性,促进肠道蠕动,进而产生腹泻作用[7]。芒硝同样为传统中药之一,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凉血逐瘀及泻下攻积等,穴位外敷可通过体温将药力温热,经皮肤对机体产生作用,活血行气,由表及里直抵肠道。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芒硝外敷不仅可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抗感染,还可消除肠道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肠麻痹症状,增加胃肠道血流,恢复消化道功能;及时清除胃肠内腐败物质,对胃肠蠕动产生刺激,改善胃肠黏膜微循环的同时抑制肠道内毒素吸收或细菌移位,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8-9]。

穴位敷贴疗法为中医特色技术之一,在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理论体系指导,由特定部位吸收药物后直接作用于机体,而刺激穴位会激发精气,实现祛邪除病、纠病因,还可纠正阴阳盛衰,协调脏腑功能[10-11]。穴位贴敷安全性高,无药物口服后的胃肠灭活及肝脏首过效应,促使药物有效浓度提升。作为任脉之穴,神阙穴为阴脉之海,司全身津液、精血,总任阴经脉气[12]。该穴位于脐部正中,密切联系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全身经脉、肌肉筋膜及五官九窍,穴位贴敷可促使药物将三焦气机疏通,并直接作用于阳明大肠经。中脘穴为三焦之枢纽,可疏调三焦气机,冲和气血、散结开郁及调节六腑,为中医治疗心神不安、胃失和降之要穴,穴位贴敷该穴可补益中气、理化中焦及和中化滞[13]。天枢穴为中医治疗妇科疾病、胃肠疾病的要穴之一,隶属于足阳明胃经,机体升降沉浮、气机沟通均经过此穴[14]。中医认为,致病主因为枢机不利,枢机畅通则经络、脏腑通达,而中药敷贴该穴可促进脏腑疏通,调节经络,有利于快速减轻腹胀感。配合TDP照射可维持药物表面温度为40 ℃,增加产妇舒适感,且产生特定电磁波,生物效应优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首次排便与排气时间、禁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腹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证实中药穴位贴敷可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早期排便排气、早期进食饮水、离床活动,有效缩短腹胀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提升母乳喂养率。随着剖宫产次数增加,剖宫产术后粘连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初次剖宫产发生率为12%~46%,第2次升至26%~75%,第3次升至48%~83%[15-16]。粘连主要在子宫与肠管、腹壁及膀胱间隙,减慢肠蠕动速度,引起排便排气障碍,增加腹胀感,甚至发生肠梗阻。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神阙、天枢及中脘穴联合中药贴敷可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神阙、天枢及中脘穴联合中药贴敷可有效改善剖宫产后胃肠道功能,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减轻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天枢中脘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尊敬
尊 敬
在暗处尊重人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