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食品安全风险与监管的探讨

2022-12-26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食品

曾 艳

(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惠州 516100)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近年来,跨境电商的便捷和价格优势,使进口食品准入的品类增多,多样化的选择需求加上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选购进口食品。但跨境电商食品的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由文化及法规差异等复杂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虚假发货、虚假宣传、以此充好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大监管食品安全的难度,也影响跨境电商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跨境电商食品市场发展及安全监管现状

1.1 跨境电商食品市场发展及存在的风险

海关统计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约为19 237亿元,比2020年增长18.6%,占进出口总额的4.9%。90%以上的货品中,消费品进口占96.6%,主要为美妆及洗护用品、医药保健与母婴产品及食品生鲜等[1]。跨境电商因客户只需要在平台完成选品下单、线上支付就可以通过非接触式交货等优势,成为疫情期间人们重要的消费途径,也是国内外“双循环”的强劲引擎和“稳外贸”的重要力量。艾媒咨询数据调查显示,在2021年,65.3%的用户认为自己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选购产品的频率增加,近40%的用户则表示自己的购买力增加[2]。

许多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进口产品,但近年来涉及食品安全的跨境电商事件层出不穷。2017年,日本的卡乐比麦片被爆出原料来自日本核污染的地区,初步统计发现国内涉嫌网上销售日本核污染食品的商家高达13 000多家[3]。2022年4月,比利时费列罗巧克力商生产的巧克力涉嫌沙门氏菌;美国食品公司盛美家销售的一款花生酱也疑似受沙门氏菌污染。这些产品已通过跨境电商、海淘及转口贸易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4]。

艾媒中心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报告中提到,2019—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用户购买的品类发生了明显改变,食品饮料类从2020年的57.1%降至2021年的43.4%,营养保健品则从2020年的36.4%降至2021年的33.7%。母婴产品、水果生鲜等其他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详见图1。

图1 2019—2021年跨境电商用户购买商品品类数据变化

1.2 跨境电商食品市场安全监管现状

为了促进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健康发展,2022年3月起,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8个部门联合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清单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并予以正式实施。自2016年起,此清单经过4次调整,扩大了进口商品的类别,同时优化了现有产品。清单上的商品数从2016年的1 240个增加到1 476个,涵盖食品饮料、生鲜、冷冻水产品以及保健品等。纳入清单之后,相关进口产品的价格也会相应下降,有利于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5]。进口产品品类的增加,需要制定相应的检验、检疫的标准,给海关监管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2 我国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监管目前面临的问题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给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各国的制度、文化、经济及供应链环节等因素都存在差异性,使跨境电商食品安全风险监管问题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不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我国公共卫生的重中之重[6]。

2.1 政府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食品领域的跨境电商政策还比较缺乏,大部分集中在指导性政策和意见上,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有些涉及跨境电商食品内容的通知、公告等级效力远远低于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进行网络食品交易的第三方平台规定了责任,并赋予了消费者对交易平台追偿权力,但关于跨境电商领域的规定却没有。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的有关部门在执法时缺少法律依据,导致存在执法盲区而无法执法或可能存在相互推诿等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等法律中涉及跨境电商的具体内容也较少,缺乏详细的操作规范。

我国进口产品的监管中,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两种模式存在制度差异。通过一般贸易渠道入境的进口食品批量较大,其安全监管程度远超于跨境电商。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法律、法规,对进口食品实施对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进出口商备案、单证审核、现场查验或监督抽查等合格评定活动。经过评定合格的食品方可准许进口,否则依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相关食品采取暂停或禁止进口的管控措施。因此,通过一般贸易渠道入境的进口食品,普遍可以在海关的监管下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流程入境的食品,如邮政小包、商业快递等货品。尤其是私人收件,按照个人自用物品进境,默认非售卖商品,则不需要执行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注册、备案的要求,也不需做检验要求来确保食品合格,即重点放在征管税收、生物安全及防疫风险等方面。但这些进口食品采购于自由市场,往往无法提供生产企业注册和官方的卫生证明,商品的质量难以保证,跟踪溯源艰难。

2.2 从业主体行为尚不规范

从业主体主要是指跨境电商进出口食品业务的相关企业,包括生产者、跨境电商平台、物流、采购商或销售者等。中国食品生产者对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文化不了解;国内进口商对国外产品信息缺乏全面的了解;加上跨境电商食品的各类标准尚未得到统一,跨境电商食品生产和销售之间信息存在不对称、不透明的现象,更易导致从业者主体行为产生不规范的情形[7]。

以跨境电商食品进口为例,从境外企业生产、加工,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交易下单,到运输、储存及三境两关等物流链的各个环节,再到境内消费者手中,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的信息复杂,而且因国别不同,标准不一。虽然我国有明确规定跨境电商食品粘贴的中文标签符合标准格式,但是仍存在许多从业主体不贴标签或因语言不通,翻译错漏百出、标识不清等原因导致的标签不合格问题。特别是物流供应链中,冷链食品受产品特性和时间限制,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只关注时效、破损率和覆盖面等,而是对设备、道路运输、技术应用等都有特殊要求。但是,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服务管理实行标准尚在起步阶段,发生在“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最高,许多物流链上的企业服务不规范,服务水平较低,使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导致客户投诉的案例较多。

2.3 消费者认知水平和认知来源有限

消费者对跨境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不仅受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其知识信息来源有关。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普遍受社会认知的影响。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仅凭广告宣传、图文介绍、朋友推荐或过往消费者对食品的评价来判断食品安全的优劣程度。

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渠道主要有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等。但实际上公众获得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较少[8]。如海关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提醒,公众并不会主动打开海关网站获取。公众不了解政府是如何对企业进行监管,企业产品信息与消费者认知存在不对称,极易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监管认知的匮乏[9]。

由于认知和信息来源有限,公众对过往曾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会因自身遭遇或产生共情而催生恐惧和防御的心理,并影响其以及周边亲朋好友的消费行为。在短期内,对该类食品的安全信任度下滑,购买该类食品的消费意向降低[10]。

3 我国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的对策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鉴于目前我国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需从下面几个层面共同发力寻找最有效的方案。

3.1 跨境电商政府政策及执行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齐心协力,着力制定和完善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在国际上,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海关等监管部门的合作,积极探讨对食品标准、检验检疫标准、溯源标准等的标准互认、联合执法等。在国内,针对跨境电商食品行业,从生产、储备、检测认证、物流、销售、溯源、仲裁和诉讼等不同的环节入手,多从监管执法基层、社会公众中了解监管困境,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机制,征集公众、基层、专家意见,加强、完善和细化跨境电商食品法律法规操作细节,如信息溯源制度、安全风险预警、消费者维权制度等。跨境电商政府不仅从事中、事后监管,还要着力事前监控。从权威性、指导性上确立跨境电商食品法律的地位,更要从操作性上完善法律法规。

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海外仓建设和保税仓应用;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应用金融产品助力跨境电商食品行业企业技术升级和物流基础建设等。发挥政府官方媒体、科研机构的权威作用,加强政府监管部门跨境电商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化,积极推动和普及宣传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知识,充分发扬社会

媒体及公众参与作用,建立并形成社会共治、多元并举的良好监管氛围[11]。

3.2 跨境电商平台层

跨境电商平台要提高自律意识,完善平台自我监管流程。制定严格的平台准入条件和经营管理条款,监控经营者提供的跨境电商食品,并完善风险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填补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盲区。此外,平台也要加大自身品牌形象宣传,打造优质产品供应渠道,提升平台的安全交易支付、集约化物流等综合性服务能力。发挥平台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宣传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精准推送优质产品信息,打造及时响应消费者反映食品安全事件的渠道,不仅能降低用户交易的成本,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3.3 跨境电商从业机构层

从业机构层包括食品生产者、食品进出口商、物流配送方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从事跨境电商食品相关业务的主体。根据食品安全法及有关国家规定,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跨境电商企业有责任、义务履行食品安全卫生生产职责和告知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有关信息。例如,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原材料,使用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公开产品检验检疫结果,提供生产许可、产品合格等有关证书。通过企业日常自查自律,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科研、品牌开发的能力;供应链物流行业围绕国家政策、行业标准、配送服务管理规范,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做好深度市场调研,结合各链条上节能、环保和效率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优势,提高企业跨境电商食品安全预警、监控能力的科学性。

3.4 跨境电商用户层

跨境电商用户层即为跨境电商消费者。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合理选购正规、合法来源的跨境电商食品,学习科学储藏和烹饪方式。此外,消费者还应从正规渠道获取食品安全有关信息,如通过政府部门的信息通道,科学、权威的媒体获取有关信息。正确对待各类社交媒体、企业广告信息,避免偏听偏信,不信谣不传谣。

4 结语

跨境电商使进出口商品贸易市场日益繁盛,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逐渐增多。针对我国目前“稳外贸,双循环”的经济发展课题下,跨境电商贸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监督把关。保障跨境电商食品安全,不论是进口环节还是出口环节都有赖于制度监管、风险管理,构建溯源体系及消费维权;有赖于政策层对跨境电商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层及从业机构层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优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和行业自律竞争,用户层的认知及消费维权意识的提高。综上所述,只有各方通力协作,社会共治,才能不断推进跨境电商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食品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食品造假必严惩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