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研究指导下高中英语戏剧社团活动的探索

2022-12-26王瑾珺

中文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新社团戏剧

王瑾珺

(江苏省姜堰中学,江苏 泰州 225500)

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对高中英语戏剧社团的指导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了明确的界定:“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梳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四大要素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可见,英语学科的本质是通过跨文化学习进行育人。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意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学习能力是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1]。

大纲换成了新课标,教材也做了彻底的革新。在新教材Extended Reading板块中,收纳了电影《阿甘正传》剧本以及美国作家凯瑟琳·福布斯的短片小说《Mama’s Bank Account》节选。浙江、江苏高考改革后,英语科目出现了读后续写的新题型,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文本情节和写作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分析三者不难看出,新教材新高考都是为新课表提出的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新教材是教材编写专家对新课标的一个诠释,新高考的出题则是对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成果考核,即明白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要思考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践行。我们作为授课者不难得出,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是要一再强调的,社团是第二课堂、第一课堂的延伸。创设真实情境在社团活动中是更易于实现、更灵活和开放的。围绕英语戏剧展开的社团活动就是一片更能自由调动各个元素和资源实现培养英语学科素养的地方:可打造沉浸式跨文化主题情境,更加贴合社员的英语基础、兴趣点和英语学习需求,更能充分调动特色校本资源。英语戏剧社团在实践英语核心素养是有天然的优势土壤的,作为链接英语课堂学习和现实实践运用的中间地带,社团这块试验田值得指导老师大胆实践与耕耘[2]。

二、戏剧社团>戏剧+社团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指导下的英语戏剧社团活动,笔者力求达到戏剧社团〉戏剧+社团的实践效果。英语戏剧社团的牌子可拆成两份。一半是英语戏剧,另一半是社团。戏剧是个极其开放的艺术门类: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体裁改编后皆可戏剧化,又可将戏剧小说化或者电影化。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这个语言工具,通常在第一课堂上是第一位的。在向学生融入英语语境的人文文化和精神上,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法国的教育家卢梭也主张“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并演化出参与体验式的戏剧教育的教学方法。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戏剧研究实践体系,并将教育戏剧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可见,戏剧与教学的结合是有历史久远的、且经过实践验证为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的方法[3]。

从社团角度看,根据目前中国高中学校均采用班级授课制,社团可对英语的人文性再一次外延,赋予学生英语学科知识了解、学习和应用的持续性,达到建设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目的。以新课标为核心的“三新”研究提出的培养英语核心素养与创设知识情境等教学理论上可在第二课堂的英语戏剧社团中得到充分的实践,再加上以“玩中做学”为宗旨的社团活动,可以得到比戏剧和社团起更好的教学体验效果。在理论论证可行后,面对目前可调用社团软硬件资源,又如何立足于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本土资源进行英语戏剧社团实践呢?

三、英语戏剧社团的实践思路与反思

英语戏剧社团的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呢?以戏剧排演的进程推进为灵感基础,社团活动分为小型日常活动和大型整合活动。根据将戏剧社团拆分成戏剧与社团的思路,笔者将戏剧表演涵盖的元素拆分出来。戏剧是通过整合展现大众面前的表演形式,台前幕后工作一个不能少。小到每一个表演者的台词、脸部表情、肢体动作、舞台走位练习等。戏剧社团的日常活动就是围绕这些被拆分出来的碎片主题进行活动。每一个碎片子主题最后都是为了一整个戏剧演出服务,日常活动推进一段时间,就要有全员参与的大型整合活动。整个活动思路就是以能成功上演一出戏剧为结果导向,日常分主题锻炼强化学生的表演才能。整个活动过程以“三新”为最终指导理念,实现“三新”理念、戏剧社团、校本资源的三方融合,共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戏剧社团日常活动中,指导教师与社团学生群策群力,力求在传统活动形式上创新,社团学生想玩,乐学。

1.发音和口语表达训练增加趣味

戏剧表演对演员台词功底有要求,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是戏剧社团一定要推进的日常活动。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本身是要不断重负枯燥的。要添加趣味,让学生做游戏玩耍、乐此不疲。英文绕口令Tongue Twisters是发音训练主要实现方式,英文绕口令每次精选一条,每次着重于一个音标发音的纠音。例如,英文绕口令“Betty bought a bit of better butter.”纠的是爆破浊辅音[b]等。玩游戏的紧张气氛可增添趣味性。笔者将中国民间游戏“击鼓传花(传彩球)”与英文绕口令合并。增加绕口令难度,并规定“花(球)”传到谁手上就要当众表演英文绕口令,由其他参与者共同评判表演者是否流利并过关,并今日下一轮。

口语表达训练则更加将学生英语口语基础水平,也更贴近高中生日常。一般是One sentence for one topic的即兴表达。话题大多围绕“This week’s good and bad news is...”或者“Your ten-word conclusion for this week”展开,要求学生最多用两句英文表达,交流涉及的主题除了分数考试不设太大限制。口语活动这样“反向设限”的做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英文表达欲: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临场打腹稿也来得及,并且也可对一周总结,多多发现普通学习生活中的亮点。社团学生轻装上阵,加上表达贴合生活实际,口头输出的字数是远多于一两句英文的。指导老师在学生说完后才会予以适当的鼓励纠正,或引导学生“现学现卖”使用正在学习的英语教材中的词汇与表达结构;在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整体提升后,其他学生也可用英文提问,模仿国外“脱口秀”的形式互动。

以上两个活动利用游戏趣味性并在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游戏胜负欲,解决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张口难的问题。作为英语戏剧社团中的常驻活动,发音和口语表达游戏可以在较长周期内切实纠正学生发音、提升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符合英语口语习得训练规律,且使学生能更加热情地投入自主训练中。

2.名画模仿提升表演表现力

戏剧表演是动态的艺术表达,眼到、手到、嘴到是表演最基本要求。大多数学生并不能一蹴而就。若神情肢体语言动态转换难度大,则退而就其次,从静态开始练起。静态艺术里的佼佼者就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较年轻现代),模仿名画中人物的神情和肢体动作是社团学生最佳练习选择。社团指导老师先向学生讲解名画的背景知识,尤其是画作表达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这就约等同于是导演给演员讲戏;再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给每组充裕的时间分配内部组员任务、观察和揣摩画作人物的神情和肢体语言;最后再静态还原画作场景。名画的表达的主题大多从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中选取,如《维纳斯的诞生》和《亚当的诞生》等。这个活动直接磨炼了学生的镜头神情肢体表现力;了解接触到了国外优秀文化、增强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践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影视欣赏紧跟潮流

影视欣赏是了解国内外文化的便利窗口。进行影视欣赏活动不能一看就完,这仅是单纯作娱乐用。欣赏——小到解读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演员的镜头动作表现,大到挖掘背后主题及其延伸的哲学课题等——角度是五花八门的。一次社团影视欣赏活动有以下环节:前期,收集社团学生提名的影视作品并筛选。筛选的标准有:是否为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是否能够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能成为课本的延伸与补充。中期,欣赏影视作品。后期,由指导老师确定共同讨论的主题,做一个以头脑风暴为主要形式的workshop。已讨论的话题可以有“漫威宇宙与DC宇宙英雄的异同”“日本文化创作者如何吸收融合西方文化并做到反向文化输出”“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小说翻拍成中国版是否会成功”等话题。讨论的内容重在涉猎领域多、范围广,不多在某个具体议题上做挖掘。在workshop到尾声时,若欣赏的电影里有经典片段,且符合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水平或者是挑一挑能够到的难度,就将该片段选出作为日常活动的小组作业进行表演。

4.英语戏剧社团实践的反思

通过社团日常活动训练的点滴积累,社团推出的第一个大型整合活动英文短剧《哈姆雷特》。整个活动涵盖了剧本简化修改、角色竞演选拔、剧目幕后导演分组统筹、戏服试妆、后勤服务支持、应急情况处理等环节。参与这个戏剧项目的社团学生更加敢想、敢说、敢做,是集中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多角度宽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训练项目。

短剧《哈姆雷特》实际推进的前中后期出现了意料外的问题,演出落幕后经过复盘推演,大多问题都落在略超出“最近发展区”上。例如,《哈姆雷特》是英语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作于1602年的作品,历久弥新,但也对表演的同学对简化剧本造成了理解困难;整部戏剧剧情是一波三折,学生观众对剧情也做不到完全理解。经过一系列反思后,英语戏剧社团在次年推出了第二个大型整合歌剧项目《The Villains Lair(后妈茶话会)》。从选题,排练和表演都做了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调整。若再排演《哈姆雷特》,则会选在社团学生学到高一语文的《哈姆雷特》节选以后。

四、高中英语戏剧社团课凸显的特色

1.新高考解题技巧训练的延伸

英语高考应试的解题技巧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得到训练,社团指导老师在日常备课中可多关注新高考试卷重难点,多加观察学生英语学习薄弱处,尝试与游戏嫁接,创新游戏形式训练学生。例如,高考听力可能会出现英文数字信息点,捕捉英文数字恰恰一直是高中学生做题的痛点之一。笔者将捕捉英文数字与抢凳子有机结合。若约定fifteen(15)坐下,在报数过程中可掺杂听力易混淆的数字如fifty(50),这样减少了英语听力磨耳朵的枯燥,也将英语听力练习从不断重复的选择题中解放出来,切换到更加以游戏形式这样更加现实的情境当中。可见,英语高考新题型与英语社团活动内容并不对立,这个游戏着力训练了语言能力中的“听”,都是为培养英语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高考英语试题是检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手段。

2.中外节日加本土特色节日一起过

中外节日是不同文化集大成的表现之一。穿插在社团日常活动和整合活动中的可以是庆祝不同的中外节日。对作为国外文化节日,可引导学生搜集国外视听资料进行节日背景了解,并排练节日短剧;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如二十四节气等,也要庆祝。避免中外文化内容的比例严重失衡。中国学生应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优越性,在将来的跨文化交流中抱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不同文化对流中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乃至做好文化输出。值得注意的是,要加深当地本土文化的挖掘。本土文化是伴随当地高中学生长大的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笔者所在的地区每年4月会举办会船节。本土文化凝结出的精华就是本土节日,要在社团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更要融合本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中国和本土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三新社团戏剧
缤纷社团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戏剧类
K-BOT拼插社团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