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2-12-26杨建忠
杨建忠 邵 茜
(汶上县文化和旅游局,山东 济宁 272500)
书法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魏晋时期的篆书、再到草书、行书等,书法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这足以说明书法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魅力。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已逐渐取代毛笔的传统书写,这使书法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下,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使得人们对于书法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递减的趋势,懂得品鉴书法艺术价值的人也相对较少。但书法艺术在经历千年的历史沉淀后,反而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他艺术无法取代的[1]。所以,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学者值得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也以此为主题,对其展开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一、书法艺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下,以往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已逐渐被便捷的键盘所取代,这也使传统的书法艺术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毛笔书写的机会少之又少,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形成了依赖性,这充分制约着书法艺术在今后的发展和传播。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的书法艺术看似正逐渐衰败,但书法艺术从古至今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和沉淀,其生命力极其顽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书法艺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而且书法艺术传承至今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了适当的变革和创新,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新需求。
就当前社会现状而言,书法艺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古诗词和词语,以及地铁、公交站广告牌上的不同字体形式,甚至是过年贴的春联上的字体,都是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的展现和发展。因此,书法艺术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并不会走向衰落,反而会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它还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凸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现阶段,还有很多人民群众在不断地推崇书法,社会各界学者也越来越热衷于研究书法艺术这一课题[2]。而且当前社会有很多书法培训机构,很多高校也将书法课程作为学生选修课程之一,很多城市也成立了当地的书法协会来推广和传播书法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推广在近几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展在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书法的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以及部分书法的创作线条较为单一等。
二、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是最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一项艺术。从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在时代的潮流中也会不断注入其他群众性艺术的精华和精髓,并将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巧妙的结合到一起,从而提升书法艺术的感染力。而且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他的群众文化艺术,很多群众文化艺术在吸收并融入书法艺术的一些精髓后,也会让其自身散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魅力。
例如,现代平面设计中不同的字体形象和风格,大多都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以书法艺术作为核心基础创造而成的。相较于其他的群众文化艺术而言,书法艺术的历史较为悠久,它充分彰显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它也是我国特殊的文化遗产以及群众的永久精神财富。书法艺术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种精神在历经了千年的积淀后传承了下来,并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艺术的追求。所以,广大人民群众应当深入挖掘书法艺术中蕴藏的人文内涵,在深层次的理解基础上来传播这种群众文化艺术。而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迪,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见识,不仅可以快速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还能有效陶冶自身的情操。由此可知,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3]。
基于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书法艺术不但没有销声匿迹,且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它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都会从书法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并且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和现代书法艺术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彰显出现代书法艺术的整体风格特征。
三、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突出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特征
众所周知,群众文化的主体主要是群众,所以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的核心特征,为此也需要充分保证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各类艺术文化的从众性效果,从而才可以提升群众对于各类艺术文化的满意度。而书法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其学习门槛相对较低。书法艺术的学习对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要求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学习和艺术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求。这也意味着书法艺术可以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参与艺术创作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因各项艺术表现形式不一和现实作用不达标而出现的问题。这一艺术形式把人民群众活动的雅俗共赏目标充分落到了实处,也有利于突出群众文化的从众性特征。
例如,“毛体书法”就充分彰显出了书法艺术的群众性特征[4]。其在突出书法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也在书法里面加入了标点符号书法,在落款上把农历时间改成了相应的公历时间,这充分表明了这一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群众性文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
2.书法艺术有利于拓展群众的审美体验
书法艺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将其应用于群众文化的发展中,不仅可以促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还可以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的审美体验。书法相较于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而言,其审美接受门槛较高。对于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和不具备审美经验的人民群众来说,其在欣赏一些书法艺术作品时,通常很难看出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也无法理解眼前的文字符号中所隐藏的创作情感。
从实质上来说,书法艺术里面所包含的纸、墨、笔、砚都很有讲究,普通人一般都不会注重于观察墨润色的细微变化,也难以真正理解每处落笔的区别。而经过长时间的书法训练或者具备一定书法欣赏能力的人,通常可以更好地融入创作者当时的意境中理解书法创作者的情感。所以经常接触书法艺术的人民群众,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有限拓展群众对于音乐和绘画等艺术种类的审美体验[5]。基于此,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就必须强化书法艺术对于群众文化的作用效果,并要合理利用书法再加上艺术形式,将人民群众对各项文化活动的审美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才可以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中提升人民群众自身的审美水平。
3.书法艺术可以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焦躁情绪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工作中,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很多群众也容易产生浮躁和焦虑的心态。这不仅会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还会对人民群众后期发展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实施效果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而书法艺术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人民群众通过日常学习或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他们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及焦躁情绪,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来感受书法的艺术气息,还可以陶冶人民群众的艺术情操,从而让人民群众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长期练习书法的人性格通常都比较好,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往往比较乐观,且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专注精神,能够在工作中静下心来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足以表明书法艺术可以培养人民群众不骄不躁的良好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民群众自身的气质和涵养,他们可以在具备一定艺术涵养的基础支持下,全面参与到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和相关的文化宣传人员必须充分重视书法艺术对于群众文化的作用,并要不断强化这一艺术的作用效果,从而避免人民群众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以此才能推动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展开。书法艺术本身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其也具备一定的传承意义,它可以有效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书法的艺术学习和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体验氛围中。并且书法艺术还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人民群众自身的文化习性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在现实中的展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有利于加强群众的文化涵养
书法艺术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当代社会,它的实用性功能虽然有所降低。但与此同时,它的文化功能也更加突出。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纽带关系,使得书法艺术逐渐成为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一大重要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似简单的文字中都蕴含了我国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其中也涵盖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对于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可以说书法艺术是古代文人墨客必备的一项技能。而且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得到了真正的提升。人民群众在欣赏书法艺术和练习书法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获得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其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也充分符合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更可以提升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书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化名人在书法上都具有很高的造诣,例如,古代的李杜、近代的郭沫若、鲁迅等名人,他们在书法上就创作出了很多传世名作,这些著作的记载和流传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书法艺术。而广大人民群众在对这些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临摹的同时,也会在无形之中加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而促进其自身的文化涵养得到有效提升。
四、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创新发展方向
不论何种艺术形式,只有不断延伸和创新才可以永葆青春活力,而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书法艺术若想获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推陈出新,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且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价值,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时代内涵,以此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需求。大部分艺术形式通常在表现形式和创造灵感上都具有一些共通之处,书法艺术在当下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结合现代化的艺术形式,才能让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为其灌注更为新鲜的活力,才可以让其更好di 传承下来。
书法艺术和群众文化二者之间的关联密不可分,我国传统的诗歌和绘画也是书法艺术发展和传承的核心基础。所以书法艺术可以结合自身发展,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群众文化中的精髓,从而拓宽自身的发展。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书法艺术也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主动进行合理地创新来延伸其发展空间。而且为了让书法艺术具备牢固的群众基础作为后盾支持,书法艺术的展开就必须结合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来展开。
例如,有关政府部门和文化宣传部门可以举办相应的书法展览或书法讲座,来让群众深入理解书法艺术,从而提高群众对于书法这门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当充分利用当下的网络平台,以及新媒体平台来加强书法艺术的宣传和推广,从而不断拓宽书法艺术的受众群体,并正确引导群众掌握书法的相关技巧。
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作为基石,再加上其群众文化中占据的核心地位,使得它可以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现如今,书法的实用性虽然有所减退,但其仍然具有极强的艺术功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时代下,书法艺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焦虑和压力等不良情绪,还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拓展群众自身的审美体验。由此可知,书法艺术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了有效保证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效果,以及人们群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强化书法这一艺术的现实作用。并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对书法艺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而促进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以此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