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之思考

2022-12-26许贵友

中文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书籍图书馆群众

许贵友

(广饶县图书馆,山东 东营 257300)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群众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其也承载着拓展阅读群体范围、进行阅读推广、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等职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基础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导致大部分的民众开始注重自身精神的需求,会主动地到公共图书馆内进行图书的借阅,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当读者进入公共图书馆中,需要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服务,包括阅读书籍的引导、书籍的找寻或是相关文化知识的解答等,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尽可能地做到这些工作职责。当然,随着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阅读行为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定期地举办一些读者服务活动,吸引其他的群众参与阅读行为,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为“全民阅读”社会的打造贡献力量。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时候不应该将受众局限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上,可以拓展到地区内所有有阅读能力的读者。读者服务活动的主体并不固定,其可以根据就近的节日、受众群体的性质和特定的文化作为主题,所分享的内容不同,对于读者来说,活动主题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其了解或是熟知的领域,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会对主题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只要活动的内容具有新意和吸引力,就可以有效激发读者的了解欲望,从而对公共图书馆所推荐的书籍或是资料产生阅读兴趣[1]。

2.提高大众对图书馆的了解

公共图书馆属于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文化机构性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较高,这也直接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自主宣传意识薄弱的现象。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不会主动地对自身进行有效的宣传,导致地区内有不少的人民群众都出现没有去过公共图书馆的现象,这对于公共图书馆普及阅读行为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公共图书馆举办读者服务活动的时候,不仅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为活动进行宣传,有部分参与活动的人民群众也会自主地在自己朋友圈范围内对活动进行宣传,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民众对公共图书馆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公共图书馆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率。

3.提高与读者之间的交互

按照公共图书馆常规的运行状况来看,在常规运行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互较少,只要读者没有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主动的交流互动,很少会有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主动询问读者的需求。但是在公共图书馆举办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这一状况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在活动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读者的喜好和需求进行调查,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与读者进行交流互动,并且有部分类型的活动还会有合作游戏的环节或是问答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都是必然的步骤。当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时可以有效提高二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关注度,从而达成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开展服务的目的。

4.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能之一,根据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活动的情况来说,参与读者服务活动的人群都是普通的社会群体,可能会根据群体的类型进行分类开展,但是更多地都是面向所有的社会群体,并且在服务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提高读者对阅读行为的兴趣、普及文化知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公共图书馆承办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就是在执行社会教育的职能[2]。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读者服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是公共图书馆的常规工作之一,需要长期执行这项工作,参与活动的人群虽然不固定,但是也不乏存在部分读者经常性地参与到读者活动中,倘若读者活动一直得不到创新,会让参与的读者有乏味、枯燥的感觉,并且只能达到一次性参与的效果,难以与读者建立长期的服务关系。因此,创新性原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不断地对活动的内容、形式、举办渠道进行创新,让读者在每一次的读者服务活动中都有非常好的参与体验,了解到新的知识和新的内容,既能帮助读者开拓其自身的思维,又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长期参与欲望,提高读者服务活动的群众参与度。

2.持续性原则

读者服务活动的承办是为了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到公共图书馆的运营形式,激发普通人民群众的阅读兴趣;也是为了给公共图书馆现有的读者更好的服务,提高读者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黏性。倘若公共图书馆在举办读者服务活动的时候都是依照自身的兴趣或是采取随意的态度,则很难取得长期的效果,只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作用。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28天,阅读习惯的养成亦是如此,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承办读者服务活动时需要遵循持续性原则,帮助读者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站在读者的角度上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超一线城市中尤为明显,有很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上班和通勤,在休息的时间内想要进行学习常常会出现找不到方向的情况。通过参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能够更快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向,持续性的参与也能让读者持续地了解相关文化知识,找到持续学习的方向。

3.通俗性原则

通俗性原则是指在公共图书馆举办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性,读者服务活动的受众群体是各式各样的普通人民群众,其存在着文化水平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属性不同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地贴合读者的需求开展服务活动,在举办部分主题式读者服务活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属性。读者活动应该考虑到更多不同的读者,活动的类型尽量避免推广部分专业化书籍,应该是以通俗易懂的文化知识作为主题,所推荐的书籍也应该是普通群众能够看得懂的书籍,符合大众的平均文化水平,尽可能满足更多读者的切实需求。无论是读者服务活动的内容的设定还是形式的策划,都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地区内更多读者的需求和习惯,做到以大众的需求作为基础,做到让更多的读者对读者服务活动满意。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有效策略

1.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1.1 实施开放性服务

公共图书馆本就是政府投资创设的公共资源,所有的人民群众都可以享受公共图书馆内的公共资源,这一特性的存在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拓展到社会中的所有群体。在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时候,所面向的也是所有的社会群体,应该做到尽量增加公共图书馆的开设时间,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且在面对读者的时候需要采用无差别的服务态度。另外,除了部分珍藏书籍之外,公共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地开放更多的书籍资源,降低借阅书籍的门槛,做到对所有读者实施开放性的服务。

1.2 坚持主动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要求公共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亦是如此,需要持续坚持主动服务理念,不要一味地等到读者有问题的时候再为读者进行解答,可以主动地为读者进行指引或是主动帮助读者解决困境。在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读者都会与工作人员进行主动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工作人员不主动与读者交流互动,则还是会出现少部分读者与工作人员交流少的状况。工作人员可以主动地与读者进行沟通,根据读者的日常阅读喜好和职业特性进行书籍的推荐[3]。

2.了解读者的切实需求

公共图书馆的受众是读者,只有读者的存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才有意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读者的切实需求,依照读者的喜好和需求对活动内容进行设定,确保活动内容更加贴合读者的喜好,提高读者对活动的满意程度,让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活动能够给予读者切实的帮助。

首先,可以通过线下的渠道对读者的需求进行了解,每天到公共图书馆中借阅图书和参与图书馆线下活动的人并不少,可以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和意见表来了解读者对活动的看法和读者的实际需求。

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读者的需求,新媒体技术的普及让大众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如今,大部分的人民群众都会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公共图书馆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的问卷调查,进行投票统计,以此来了解读者的具体喜好和需求。线上了解的方式更加便捷,虽然群体的划分并不明确,但是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自动的统计比例和数量,提高工作开展的便捷性。

3.建设完善公共图书馆的设施

只有在公共图书馆内建设完善的设施才能给予读者好的阅读体验感,让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活动。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图书馆的时候不应该只考虑到阅览室、图书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应该考虑咖啡、餐饮、影音室、AR体验馆等配套服务设施,不仅能够让公共图书馆有自主创收的能力,还能提高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满意程度,综合化的发展能够提高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中的留存时间,感受到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

4.拓展读者服务的线上渠道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在大众的生活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在运行公共图书馆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先进的现代技术与图书馆的运营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拓展读者服务的线上渠道,全方位地给公共图书馆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让其感受到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可以建设自身的服务系统,在系统中包括图书的自主借阅、图书馆的内部引导等读者服务项目,还可以设定相应的线上沟通窗口,读者在遇到操作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线上沟通窗口实现线上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线上阅读、文献传递、读者培训等线上服务,读者可以不需要抵达公共图书馆,直接在线上系统中进行书籍的检索就可以展开书籍的线上阅读;通过系统可以直接向其他的好友进行文献的分享;还可以在线上接受工作人员的阅读培训和推荐服务,对于读者来说,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也让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5.建设高质量的服务队伍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只有在其自身具备良好专业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应对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群众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不同的群体同样优质的服务。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想在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服务队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服务意识,积极地开展服务工作。

首先,要严格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以往公共图书馆在招聘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多地筛选其学历、专业、文化素养,对其服务意识的考察和创新意识的考察不足,并且对知识覆盖量的考察也不够深入,需要对这些方面都提高关注,增加考核项目,保障招聘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减少岗前培训和适应工作的时间,不断为公共图书馆注入“新鲜”且优质的“血液”。

其次,公共图书馆中有非常丰富的馆藏和文化资源,可以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对馆藏资料的了解程度,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量,为读者服务活动的质量做出更高的保障[4]。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承载着传播文化、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等社会职能,在公共图书馆运营的过程中,开展读者服务属于完成社会教育职能的一项,给予读者良好的服务才能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读者服务活动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拓展线上服务渠道,还需要对服务的内容进行拓展,建设完善的公共图书馆设施,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感,让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得到质的提升,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数量,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书籍图书馆群众
鲁迅与“书籍代购”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图书馆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飞跃图书馆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