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2022-12-26韦联桂
韦联桂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1]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补给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在当前“众创”催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当前“众创”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如何从耦合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两者的耦合协同度,既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性
耦合协同是两个及其以上的系统通过物质流、能量流等多个要素互相影响和作用,推动各要素在系统内部及系统间优化组合和再生,实现协同融合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举措,乡村振兴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最佳路径和成长空间。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都是为顺应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协同关系。
(一)乡村振兴亟需创新创业人才的回归
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实现的关键要素也在于人才。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发展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扎根基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进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挂牌成立,政府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扶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特别是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有闯劲,拥有较强创新思维,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经营技术,他们投身乡村创新创业,能够吸引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带到乡村,带来各种现代思想、先进技术,带动和影响更多人走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致富发展道路,拓宽乡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全新动能。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集中地,高校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其应然之责。高校整合优势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引导他们主动投身乡村创新创业。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契合乡村振兴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农村虽已解决了绝对贫困,但仍面临着全面振兴的重大问题。高校要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出发,以全新思维范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家情怀、时代担当、良好创新品质和创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释放新活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立足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全面提升自身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面向乡村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个人知识技能和聪明才智,反哺乡村建设与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同机制分析
乡村振兴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目标与基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契合了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方式选择。这个两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构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机制。
(一)乡村振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拉力作用分析
一是乡村全面振兴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在举国上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今天,乡村全面振兴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急切。乡村发展急切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带领,组织具有现代思想和技术的青年学生队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新型农业技术人才,迫切需要能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型人才,迫切需要具有现代管理思想和创新创业技能的大学生投身到乡村创新创业,迫切需要具有较高文明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为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和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对包含大学生在内的青年投身乡村创新实践与创业行为给予积极支持,建立科学平台,腾出巨大空间,为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乡村振兴政策红利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列相关扶持政策,让每一位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通过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减免创业场地租金额度和税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多元化措施,加大对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同时还深化“放管服”,简化办事流程,优化“一网通办”“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最大限度便利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地方各级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多元化扶持措施,让各项政策红利得到更好释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就业渠道”。[3]这些政策红利必将激发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他们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是乡村振兴为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平台项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4]足见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积极为大学生乡村创新创业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和项目。国家发改委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员投身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项目和平台。目前,国家先后扶持各地成立一批“双创典型”乡村、乡村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据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可预测国家重大项目引进及其配备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将向乡村地区重点倾斜,大量的新兴项目和新兴产业会相继落户乡村,为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坚实保障和广阔平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力作用
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这一举措的有效开展,能将大批专业人才带到乡村,不仅可聚集乡村的人气,还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乡村发展,有效解决乡村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问题。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和综合素养高,在校间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积累企业、团队和资金管理经验,具备使用先进产品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他们拥有在大城市求学经历,对城市经济文化的认识更为全面、理解更为深刻。他们在投身乡村实践过程中,可将所学的专业技能、所积累的素质能力和先进经验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动力与源泉,运用到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新的技术提高产业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以新的理念改进产业产品营销方式,对周围的人创新创业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引领更多人走上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
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5]加大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利用自身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掌握到的创新经验与创业技能、积累到的城市经验和社会资本,配合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拓新乡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将其转化为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生产力,有利优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学生扎根乡村,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新模式、构建新业态,促使乡村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他们在乡村投身创新创业过程中会优先选择自身所熟悉的行业领域,可延长乡村产业结构、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发展,让第一、二、三产业呈现协同发展新格局,从而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时代乡村产业现代化改革,全面激发农村新活力,健全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助推乡村社会治理改善。作为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大学生扎根乡村能够弥补乡村治理主体缺失等问题,以自身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技能协助基层部门凝聚和服务村民,建立面向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乡村利民服务体系,助推打造乡村社会善治新格局。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治主体意识、政治素质、法治观念和参与精神,带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各项事务,助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此外,他们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为乡村事务及其社会管理建言献策,可改进乡村社会政治参与状况。尤其是在参与相关乡村事务管理过程中主动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和合理性的意见,为同一行业领域创新创业者争取更多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让基层自治和政府治理实现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助推乡村振兴又好又快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策略
所谓协同发展,就是两个及以上的个体为完成某一目标而互相协作,达到联合发展的双赢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协同发展,必需地方政府、高校、乡村和学生个人四方联动共抓、四位一体协同努力。
(一)政府层面: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精准性
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调研论证,结合各地乡村产业结构、农业发展实际、财政实力以及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制定操作性强、实效性突出的乡村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要全面梳理和系统整合扶持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市场准入、财税降费、金融服务、用地租赁、社会保障等各类优惠政策,适度降低享受各项政策的门槛,逐步扩大政策优惠的辐射范围,让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级别因素的影响下,仍然能够充分享受政府政策的扶持,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与此同时,要优化细化乡村创新创业政策,对政策中的“适当提高”“在同等条件下”等条款要做出明确规定和细化处理,增强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待遇的可操作性,保持政策的实效性和长期性。此外,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简化相关审批流程,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密切配合,着力建构联动机制,强化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环节的调度协调与相互衔接,让各项政策真正惠及到每个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
(二)高校层面: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
高校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主题,将乡村创新创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乡村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路径。要对接乡村振兴规划,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基于乡村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才精准培养要求,以农业农村领域专业为重点,以农科和经管专业为突破,设置乡村社会、乡村文化、农产品种植等“农业+”专业,开辟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新兴专业。开设乡村创新与农业创业等一批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转换、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学分范畴等制度。要配齐建强一批既具备创新创业理论又具有乡村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弥补学校涉及“三农”专家型教师或有乡村阅历的创新创业导师短板。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主动与地方乡镇政府、农业合作社合作对接,帮助学生开发优质的乡村振兴项目、挖掘更多的乡村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整合学校和乡村资源,共同创办功能完备、配套齐全、保障有力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乡村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场地和体验平台。
(三)乡村层面:打造多维度的乡村创新创业环境
乡村要紧抓当地产业发展优势,挖掘地方特色优质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企业,形成地方性的优势特色产业聚拢集群。要优化金融服务设施与环境,拓展乡村绿色金融服务空间。要探索建设乡村创新创业智库,建设乡村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打造项目推荐、培训指导、营销管理、财税融资、贷款申请一体化服务。要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来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加大乡村道路、公共交通、物流配送、供电供水、信息通讯和网络以及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改善村容村貌。要结合城镇一体化发展需求,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置,缩小与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健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服务保障体系,为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建设良好“硬环境”。要依托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各级村干部利用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媒体、户外新媒体等新兴载体,广泛宣传乡村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事例,引导广大村民消除对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偏见。通过创新表现奖金发放、创业明星评选等方式,对积极投身乡村的大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营造有利于吸引大学生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四)学生层面:提升乡村创新创业素养
大学生要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际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择业观。要综合考虑兴趣特长、专业特征、自身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尽早做好符合自身实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身乡村创新创业素养。要强化乡村创新创业知识自主学习,主动融入学校专业教育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认真学习与“三农”有关的各类创新创业课程,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各种乡村创新创业培训班、论坛及交流活动,汲取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知识与能力,坚定投身乡村创新创业的信心。要实时关注国家政策最新动态,及时搜索了解乡村创新创业最新政策,积极寻找并组建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合力识别其中蕴藏的乡村创新创业机会。要强化市场经济规律、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等创新创业必备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自觉学习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实践可能涉及到的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等知识,强化自身社会交往、团队协作、资源利用和应对风险能力,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和化解难题的勇气与执行能力。主动参加学校、社会各界的“挑战杯”“互联网+”和乡村振兴创客大赛等涉农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深入了解乡村创新创业市场,获取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与诊断,在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同时,可有效把控和预见投身乡村创新创业实践可能面临的风险与难题。依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乡村“双创”节等社会实践平台,深入农村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探寻市场需求,积极到乡村田间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实岗挂职锻炼”,在实践与体验中不断提升乡村创新素养与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