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图书编辑专业素养提升方略

2022-12-26文_赵

传媒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策划图书数字化

文_赵 洁

一、数字化时代的图书出版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迈进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图书出版从内容生产到产业模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也让图书编辑面临如何提升专业素养的新课题。传播学理论认为,数字化出版被认为是活字印刷术、机械印刷和照相胶印技术之后出版业的“第四次革命”。数字化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数字化出版的含义至少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在传统出版过程中采用数字技术,即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采用数字化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但最终的产品依旧是平面的、单媒体的,以及以纸为媒介的印刷物;二是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是指在出版的全流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数字形式储存于数字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必须借助计算机等数字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这一意义的数字出版物可以是电子书、有声书、数字新闻、数据库、网络出版物、手机出版物、数字音乐、数字游戏、数字动漫等等,读者可以在多个终端和媒介获取内容。

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优势明显:

——数字化出版成本低廉。传统出版的媒介是纸,从排版、晒版、出片、印刷、发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数字化出版利用数字存储技术,省去印刷和发行的繁复过程,成本大大降低。

——数字出版流程趋于简约。数字化出版平台通过数字化方式完成输入、存储、排版,以互联网为载体,除内容编辑审核之外的流程均被缩短,提高了出版效率。

——数字化出版以反馈推动服务。传统图书出版周期一般在3个月以上,图书出版之后通过传统的新华书店、民营书商发行,一般半年后才能得知读者反馈。即便是通过网上销售,能够收集的读者评论也十分有限。而数字化出版过程中,编辑通过点击和阅读者互动可很快获得大量反馈,并即时做出相应方案,从而策划更有市场更受读者青睐的内容。

二、数字化时代图书编辑的困境

一是编辑地位的“去中心化”。传统出版中,图书往往渗透着编辑的主观意志,而数字化出版形势下编辑的“权力”受到限制。传统出版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到市场营销,图书以编辑和出版社为中心,编辑都有较大的“话语权”;数字化时代,人人皆是自主的“传播者”,受众成为中心。比如网络作者在新媒体上发布文章,有了点击量就有了读者群,这时,作者自己可以选择出版纸质图书,传统的图书编辑也会找上门来,而纸质图书反过来促进了网络版权的销售,以及周边产品的延伸,比如电视剧、有声书改编、网络游戏和动漫、手办产品等。

二是运作方式变化带来的“融合难”。数字出版形式多样化,同一素材通过不同载体呈现,媒体的汇流促使内容的集约化,不同媒体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初步实现无缝传播的理想,进而也迈向了“一体化多载体”的模式。在运作方式上也必然要求编辑将内容和技术进行融合,传统的图书编辑往往对数字产品内容的表达形态、传播形式、销售业态、阅读习惯等不了解或不熟悉。虽然有的出版社引进优秀的技术人员,成立了数字出版部,但数字出版部往往和编辑部门“两张皮”,导致编辑不知新技术和新渠道,技术不知品种和内容,很难协作,也很难适应跨媒体的出版工作。

三是海量信息带来的“把关难”。在海量的信息中,做好数字出版必须要有更娴熟的文字能力、更前沿的编辑技巧以及更贴合数字行业的技术能力,确保迅速过滤,找到有效信息,去粗取精。此外,海量信息的源头不明,也会导致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增加。

四是编辑任务和经营任务的繁重导致的“学习难”。目前传统出版社还是以传统图书出版为主,每年都有审稿任务和经营任务,往往与绩效挂钩,编辑一方面很难从传统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工作中抽离出来,很难从原发展模式中跳出来,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对数字产业的学习。另一方面,出版社对数字出版即便重视,但身处“培育期”,也很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扶持”。由此,传统图书编辑得到数字出版培训、掌握数字出版发展趋势的机会就变少了。

三、数字化时代图书编辑的机遇

一是工作流程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图书编辑包括从组稿、采编、审稿到排版等的生产工序,随着这些环节逐步运用数字技术,简化了工作流程,适度缩短了出版周期,时效性大大增强,且省去了印刷、运送等耗资巨大的环节,还可进行资料的拆解、重组和再利用,从而降低出版成本。

二是媒介数字化让编辑视角更多元。在传统的传播媒介中,每种媒介表达信息的方式是单一的,而数字传播的信息则兼顾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更直观、形象、生动,为传统图书增加现场感和冲击力提供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数字内容具有多样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海量信息提供以及检索快捷等特点,不同的媒体形态及内容的融合,让编辑的工作视角更加多元化,在传统图书选题策划、纸质图书向数字出版物的转化以及即时的市场反馈对选题策划和营销方式的影响方面带来“新气象”。

四、数字化时代图书编辑素养提升

其一是强化数字出版意识,建立大数据思维,投身新行业。一方面,出版社抓好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对数字出版加大投入,包括硬件和人力投入,培养和引进数字出版人才,购置相关软件、设备,对已有的图书产品加紧数字化转换,提高数字出版的效率和产能,加快数据库建设,选择和引进新型协同编辑软件,抓紧编辑流程再造。另一方面,图书编辑应尽快熟悉数字化条件下的出版流程,熟练掌握协同编辑软件,在编辑纸质图书的同时,做到对书稿内容进行数字碎片化和实时标记,为数字化出版奠定基础。同时建立大数据思维,比如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读者的数据、作者的数据、行业发展的数据。编辑需要学会借助各种软件或工具来收集、分析数据,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市场变化和读者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策划数字出版物的内容。

其二是立足优质内容打造,从“全媒体”出版起步,抓住核心力。“全媒体”出版既以数字图书的形式出版,也以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通过手机、阅读器等数字设备终端同步出版。在中国,手机出版已成为规模最大的数字化出版品种,这也是中国数字化出版领域区别于世界数字化出版领域的最大特点。“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复合出版”这种新型出版方式,通过多渠道组合,形成一书多介质的销售模式,还可以避免盗版等一系列问题,但对于数字出版而言,仍然需要立足内容的精心打造,实现数字出版物的优化,避免仅仅关注传播形式,而致使数字出版内容缺乏吸引力,本末倒置。基于此,图书编辑仍需抓住核心能力,提升内容策划和把关能力,利用即时交互了解读者需求,辅以数字出版模式的应用,让出版流程提速,让数字化为营销插翅,让读者反馈为内容策划赋能。不论是“纸”的还是“电”的,产品自身的内容价值,才是赢得用户的关键。

其三是抓住“读者对话”,从渠道反推策划和营销,开发新需求。当前读者的图书阅读需求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市场进行细分。分析传统图书出版,苦于图书营销无法第一时间得知读者反馈,不知道谁在买书,买什么书,喜欢看什么书。数字时代的及时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痛点。数字化传播让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互为主体。图书编辑应该抓住数字传播交互性特点,因势利导,善用各项互动式传播,与读者和作者建立互动式关系。利用抖音号、视频号、小视频等手段营销图书,通过直播卖书与读者“对话”,这样一来,就可以开发传统以外的营销渠道,将某个品种的图书投放适合它的细分渠道。还能够通过读者的即时反馈,专门策划适合这一渠道和这一群体的图书,专书专卖。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网络、社群平台关注作者,开发新作者,通过作者本人的影响力进行流量转化,有了优质内容,再看适合做纸质图书还是数字出版物,或者“纸电同步”。

其四是更新著作权法律知识,注意合法权益保障。在数字出版模式的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在数字出版模式下,权益人相对复杂,关系也较为复杂,加大了著作权保护的难度。作为图书编辑,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正在进一步完善,数字出版物的审查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更要夯实著作权法的基础知识,做到不侵权,不踩坑。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演进,数字出版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数字出版时代,图书编辑在转型过程中,文化传播事业的责任担当和严格的质量意识是不变的底色,但数字时代的图书出版要求图书编辑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图书编辑应当从强化数字出版意识,建立大数据思维,立足优质内容打造,从“全媒体”出版起步,抓住“读者对话”,从渠道反推策划和营销,更新著作权法律知识,注意合法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升专业素养,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能力,以适应一日千里的数字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策划图书数字化
穿行城市中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