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拉长新闻热点的生命周期
——以绍兴晚报“歪脖子树”报道为例

2022-12-26杨燕萍

传媒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晚报热线绍兴

文_杨燕萍

2022年6月15日,绍兴中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一道作文题引发社会关注。作文题的素材出自绍兴晚报2022年5月16日的一篇热线报道,涉及位于鲁迅外婆家所在地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的一棵“歪脖子树”。一时间,这棵“歪脖子树”成为网红树,中考结束后,绍兴各地考生纷纷前往寻访。

绍兴晚报抓住热点,精心策划,从一则市民热线,到一棵网红树,再到一条研学游线,让一棵普通的“歪脖子树”因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而焕发新的生命力,绍兴晚报“新闻+活动”的做法也赋予了新闻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网红树”如何长成?聚焦事件挖掘独特文化内涵

一棵“歪脖子树”为何能成为“网红树”?这让人联想到今年5月发生的“西湖移柳”事件。移柳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却引发了网络舆情。这是因为这几棵柳树是“西湖断桥边的”,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不是普通的柳树,而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柳”。同样,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孙端街道的这棵“歪脖子树”,因拥有了“绍兴中考语文作文题”的身份,也蜕变成一棵“文化树”,成为一种“中考文化”,留在了这届初三学子和家长们的记忆中。

先来看看这道中考语文作文题的内容:

来自88643111:越城区孙端街道的上亭路上有棵香樟树,因树干大幅度弯曲,呈“歪脖子”状。“这棵行道树造成的伤害可不少,一些司机停车时,没注意到它,结果车尾撞上‘歪脖子’。”近日,上亭路上的一些商家打来电话,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处理这棵街道树,别让车主再“中招”。

记者随后采访了各方人士。在路边开店20多年、看着香樟树长大的谈师傅表示,希望移走这棵树保留车位;附近的卢师傅在树上挂了塑料袋,写了“小心停车”;街道办接到市民反映后,采取了临时警示措施并研究后续处理方案;园林专家表示,如果用扶正的方法,树木会面临死亡风险……

(《绍兴晚报·热线通》2022.5.16)

任务一:以“热线通”内容为素材,结合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这棵树的境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你如何看待?把你的联想与思想写成一篇议论文。

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因子深植于市民心中。当这棵“歪脖子树”有了另一种身份——中考作文题,在人们的眼中,它不再是一棵带来安全隐患的“糟心树”,而是一棵能引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有灵魂的树”。

正是充分认识到“歪脖子树”身上被赋予的文化价值,绍兴晚报精心策划,生动记录下这段承载着城市发展历史的文化故事。鲁迅外婆家所在的孙端街道也积极回应市民对树的关爱,给树支了一个保护架,安装了警示灯。“歪脖子树”暂时不会被砍伐或移栽了,它成为吸引学子们寻访的一种独特文化场景。还有热心人建议街道可以就这棵树在乡情、乡愁上做更多延伸文章。

一鱼如何多吃?紧抓热点强化新闻全链条开发

围绕“歪脖子树”这一新闻事件,绍兴晚报充分把握好“时、度、效”,借势推出“三部曲”,真正体现了晚报一直秉承的“做有用有趣有温度的新闻”的宗旨。

从晚报报道中梳理一下这棵树的“蜕变”之路:2022年5月16日在“热线通”版面刊发《这棵“歪脖子”香樟树让司机很“受伤”》一稿。6月16日,头版刊发《今年中考作文题出自本报一篇热线报道,孙端街道“歪脖子”树该怎么办?》。6月17日头版刊发《“歪脖子树”走红,还带火“卢师傅”不少考生、市民慕名而来》。6月24日,推出评论专版《“歪脖子树”,我们有话说》,透视“歪脖子树”走红背后的文化力量、城市治理方式,同时,市民热议“歪脖子树”的去留。8月初,晚报联合孙端街道开展“跟着晚报游孙端”研学活动,从“歪脖子树”到“鲁迅外婆家”,将之做成一条研学游线。

细解之,这一民生新闻的开发可分解成“三部曲”:一是新闻报道。热线报道紧贴民生,“歪脖子树”进入中考作文题,极易引发读者共情,尤其是孙端街道的市民对此更觉亲切,纷纷在朋友圈转发,借此祝福中考学生。二是评论拓展。一方面围绕最初热线报道中提出的“歪脖子树”的去留问题,推动公众讨论,形成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则从晚报曾报道过的两棵歪脖子树的不同命运(另一棵因挡了盲道被砍),折射城市管理的进步,从“歪脖子树”的出圈走红,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文化力量。三是活动延伸。“歪脖子树”恰巧位于鲁迅外婆家所在的孙端街道,与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只有短短几分钟车程。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直接促成了“跟着晚报游孙端”研学活动的诞生。

“歪脖子树”虽不是一个宏大题材,但其贴近民生,有血有肉,能吸引读者、触动读者。此外,通过专版的深入探讨和研学活动的创新策划,其外延得到拓展,受到不同人群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当地一个有流量的“文化案例”,新闻的“保鲜度”也得以延长。可以说,这是新闻策划“一鱼多吃”较为成功的一次尝试。

民生热点如何追?开门办报解民忧暖人心

“歪脖子树”报道来自绍兴晚报的热线,因被中考出题老师相中而“出圈”,火爆一时。近年来,晚报受到这样的“待遇”不少,有多篇新闻报道成为初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素材。这得益于晚报一直关注民生,注重文化报道,且与规模不小的绍兴晚报小记者队伍形成了良好互动。

作为一张市民报,晚报一直主张开门办报,与老百姓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刊28年来,发行量长期保持在10万份以上高位,就是有力的实证。晚报热线88643111是许多老读者张口就来的电话号码,接收到的都是点滴“民声”。老百姓的需求、困难、焦虑、期盼,都是晚报关注的重点。这些鲜活的民生信息,在记者的扎实采访下,形成一篇篇鲜活生动、充满烟火气的民生报道,解民忧暖人心,实现了有效传播,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民声”反映通道也越来越多样化。报、台、网、微、端、屏,都有民生诉求传递平台。晚报在处理热点诉求时,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实地调查。面对一些争议性事件与问题,要做到客观,“三方”说法不可少,尤其是第三方,其针对性与权威性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可信度。二是积极沟通。处理百姓诉求,最忌剃头挑子一头热,做热点报道,需有一个事先谋划的过程,多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预判解决问题、推动事件发展的可能性。三是积极推动。对于百姓有利的事情,媒体要主动推动,推动很讲究方式方法,重在引导和策划,要创造性地运用“新闻+”,把相关部门的被动变成主动,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晚报热线绍兴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圣诞夜》晚报
绍兴古镇寻荼社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Q&A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