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2-12-26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振华实验小学石晓思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作文

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振华实验小学 石晓思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是传情达意的沟通工具,它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特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时代的精品,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比较,从中发现、感悟和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再美的事物中获得美的体验。

一、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阅读与生活的美

1.感悟语言的诗意之美

古诗词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陶冶情操,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词一直以来都再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意境优美,仅二十余字便可表达诗人所想,还有那些景物描写,仿佛是作者用文字绘制的一幅幅山水画。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村晚》时,让学生抓住“满、衔、浸寒漪”这几个关键词,细细品味,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怀。亦可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提问:“山”如何“衔落日”?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寒漪”这个词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的?在增加课堂互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古诗词的语言中感悟其诗意之美。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古诗含义的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里程碑,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名著中众多人物形象都非常典型,时至今日,仍为当代许多青年读者所喜爱。名著中刻画了非常多的经典形象,也有很多精彩故事,对学生思想观念和批判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可谓是文学史上四座伟大的丰碑。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四大名著的多篇经典选段,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这些经典选段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紧凑,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应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并将其发扬传承。目前古典名著占教材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古典文学教育,且读古典名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名著时能够了解到不同环境中语言的具体特点,不仅认识到经典的人物形象,还能够将学习到的故事、语言表达方式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不断积累文学语言。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名著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典故、经典名句等,如此便可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典故知识,逐渐提高作文的文化品味。

3.让学生领略人性之美

人物代入法是指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进入文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的一个主人公,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怀与表达的内涵,这样学生在每次的学习中就会有新奇的体验和感悟。如教材中的《慈母情深》一文,是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文章通过平实的叙事方式,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在非常困难的生活条件下,母亲依然毅然决然地为自己买书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去体会课文中作者在文章中对母亲所寄托的情感,这种人物代入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整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教师要带着学生共同读透这份伟大的母爱,而不能只停留在分析那个时代大多数母亲都具备的艰辛勤劳、通情达理等品质和形象上。在课后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母亲与一般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何不同,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抵达课文的主题。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比对中,找出作者母亲与自家母亲之间的异同,从而理解课文中母亲的慈爱。

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课文内容,在表演中学生与人物融为一体,这个过程既能增强情感体验,也能更准确地了解文章中人物的特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清贫》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这篇小故事改编成话剧,设计每个情节的表情、动作和说话语气。通过对故事情景的还原,学生真切地体验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能够深入地了解“方志敏”这一人物淳朴的品质。通过改编,课本中原本没有生气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文章也像被注入了灵魂一样生动了。学生通过扮演既能够深入认识文中的人物,而且还能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感悟自然之美

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小学生无论在思想还是心理上都还处于懵懂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没有抵抗力。所以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对于那些能触动感官的信息与材料有很强的好奇心。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其中包含微课、网络共享平台、线上管理平台,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把文章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关注,也能通过感觉触动学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和内容。多媒体满足了学生的视觉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了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发展。

在教学自然风景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学习情境。如学习《观潮》前教师先下载一些钱塘江的风景照,让学生通过看图像对文章的主题有初步的印象,然后再引入一段钱塘江大潮涨潮的壮观视频,学生会表达对钱塘江大潮发自内心的赞叹,达到了情境化教学的目的。之后教师可以将视角转到钱塘江大潮中,让学生深入感悟自然的神奇与独特。学生在感悟自然景观的同时能提高视觉审美,有助于之后在语文领域的全面发展。再例如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奇怪的大石头》等自然类文章时,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形象地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学生将其与生活中的景象联系起来,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自然审美能力。

借助多媒体能够将文章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满足学生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对自然产生更为真实的认知和感触,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成效,促成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

语文的美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多时候体现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来准确理解和深刻感悟其意蕴。因此,阅读是提高审美能力的第一步。“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内容写的都是日常看见的,或者是临时想到的,或者是通过阅读激发的灵感。写好作文关键在于日积月累,拥有足够多的阅读量。小学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课外阅读便是很好的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在认真阅读后理解了故事的深刻含义,还能增强语感,拓宽思维,带着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对脑海中的记忆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这样在下笔写时就能一气呵成。在小学阶段,阅读通常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往往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读者能通过对其艺术形象、语言表达和叙事风格的分析,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写作需求文字相关文章,这样不仅能沉浸其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也能增加知识储备量。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不能拘泥于传统。以往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课堂阅读表现,而忽略了课外阅读量,学生也就依赖课本,表面上看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忽略了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死记硬背的疲倦感极易让学生厌学,也就导致他们不愿意阅读,缩小了学习知识的范围。因此教师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并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其中,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同时也丰富了语文的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另外学生如果热衷于汉语言文化,对其有浓厚的兴趣,自然也会对他们的写作产生正向影响。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的历史,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后续在阅读课文时会更容易读懂。另外教师可以整合我国著名的建筑材料,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深刻感受国家伟大的建筑艺术。多媒体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激发对群文阅读的欲望,加深学生对我国建筑以及其标志性历史事件的认识。新一代青年要掌握更多的中国文化,做好知识传承的接班人。

与此同时,学校内部可自建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站上互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文章的具体内涵之后,教师再做进一步分析,通过互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创新,加大对课外读物的关注,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促使其养成阅读习惯。小学生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因而他们能通过模仿课外书籍中的写作素材,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还可以受到书籍中的精神与文化陶冶,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百益而无一害。

三、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化写作道路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不应该被完全封闭在教室之内,教师应将课外活动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的氛围和乐趣,以形成发散性思维。学生可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进作文里。常见的课外活动如春天会放飞风筝、踏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眼看、耳听去观察体验,抒发真实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将这些感受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能收获到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认识以及自我提升。教师也可安排学生课后阅读或利用课前十分钟背一首经典古诗,也可交流一下最近读过的书籍,根据大家的阅读情况可以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竞争氛围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生活为原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对教育的看法。基于此,教师要精心准备教案,从写作的内容、形式、情境等方面入手进行讲解,着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篇能发挥想象力的作文。

比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文章中的生活现象,尽量把文章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问他们一些问题:有没有见过园子?自己家里有没有园子等。很多学生寒暑假都会到爷爷奶奶家,会帮奶奶到院子里摘菜,陪着爷爷到院子里散步。因此教提问后,学生能马上想起自己的生活并绘声绘色地描述。回忆了生活中的园子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看一下课文中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情景教学能拉近阅读和生活之间的距离,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表达的过程也是一种锻炼。再比如借助多媒体播放科幻类、童话类的动画,让学生写观后感,或者写二十年后的自己,亦或是穿越到童话世界自己想拥有什么样的身份等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的努力方向。教师首先应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然后再将所学知识贯彻到作文教学中,在提高全体学生审美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和阅读时可以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大量实践中感受生活的美。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作文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