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锻炼KAP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评述

2022-12-25

体育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信念态度体育锻炼

周 伟 周 静 郑 磊

锻炼KAP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评述

周 伟1周 静2郑 磊3

(1.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体育部,四川 成都 610225;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399)

应用KAP模式有助于广泛了解目标人群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现状,对于全面掌握全民体育锻炼及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文章从锻炼KAP模式的理论基础、认识及应用和该模式研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评述,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关于锻炼KAP研究多为对现状的调查描述,研究层面较浅,缺乏对内部机制的深入探究,总的来看,该研究范畴的研究尚需深入。

KAP模式;内涵;评述

为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理论体系中的一些应用模式被引入到锻炼行为领域,作为人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指导来分析锻炼行为。KAP理论作为较典型的健康行为促进的理论框架及基本原则,是目前锻炼行为领域运用较多的理论和模式,愈来愈受到学界的关注。

1 锻炼KAP模式的理论基础

KAP模式(知信行模式)是由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为基础,且将二者有机融合入健康教育中,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KAP概念框架假设知识、态度和实践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用于回答关于人们锻炼素养教育和(或)锻炼素养知识是否与他们对锻炼素养的态度和锻炼素养沟通策略的使用相关的研究问题。目前国内有关信念的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从哲学上讲,信念是指自己对体育锻炼知识和行为的意义等所在内心处形成的信仰;从心理学上讲,信念是对体育锻炼行为的情感和意志的集合体,并对个体的态度和信念产生重大影响。行动,就是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形成[1]。如果一个人具备健康素养,这意味着他或她已经掌握了特定于内容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技能,这使得个人能够以促进健康的方式行事。然而,如果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健康,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该人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了他或她的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做的动机不是自动产生的。相反,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念以及这个人发现自己的特定情况。KAP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知识对信念的影响大于行为,因为改变行为模式涉及更多的教育。信念可以影响行为,也可以影响所获得知识的广度或深度。改变的行为会对信念产生影响,改变信念的方式会支持新的行为。同样,改变行为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获得的新实践经验拓展行动。

2 锻炼KAP模式的认识及应用

从目前研究范畴来看,KAP模式较多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关注肥胖、控烟、营养、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居民如慢性病防治、公共营养等疾病或危害健康行为的调查和评估,从健康促进的研究视角,探讨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特点及其原因。例如杨晓辉、赵冬等所做的北京市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理念与行为分析表明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吸烟、不参加锻炼等不良行为亟待改善[2]错误!未指定书签。。吴永慧、李培园所做的有关高校教师运动和健康的知信行分析,在对高校教师体育与健康态度的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讲师”组,且女教师更突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不明确,热情和渴望程度不高,该研究认为正如加拿大健康与生活方式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不活动的人使用最多的理由是:“没时间”“没精力”“没动机”[3],为此,高校应注重教师信念的确立、态度的转变,激发和唤起教师的情感,帮助教师提高认知的协调性,避免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4]。朱家新就不同年龄组农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比较研究,该研究对不同年龄组农民保健意识、休闲方式、体育价值、体育锻炼动机、体育法规的认识、体育参与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农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均随年龄的增加成下降趋势[5]。有关锻炼知信行研究多隐含于对相关人群健康意识及其相关行为的研究中,国内一些学者运用该模式对大学生锻炼相关知信行间彼此关系亦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如张河川、郭思智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关系,指出大学生运动行为与知识呈低度相关[6]。刘洪新就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状况和其锻炼行为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表现良好,然而认知水平并没有对其锻炼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存在着“知”而不“行”的现象,分析显示大学生每周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时间没有和其相对应的认知得分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认知水平的高低没有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时间产生相应的影响[7]。聂东风、王家彬等针对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对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的因子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处于一般与较好水平之间,健康的体育意识、行为倾向表现为全面锻炼等方面意识水平稍高,但行为水平较低的反差态势,其中道德健康等方面意识水平较低,警示在加强大学生健康四维内涵教育等内容的同时,要加大体育认知——行为疗法方面的研究力度[8]。黄永飞分析了江西省高校在读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热身知识的认知较好,对科学体育锻炼强度知识的认知处于一般水平,对体育锻炼知识的认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认知较好,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处于一般水平,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出现多元化[9]。乔培基、王胜超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研究认为大学生具有正确、全面的健康观,健康控制意愿倾向于内控,并且其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时代特征[10]。甄志平、张瑛秋依据儿童发展理论、健康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跨学科知识范畴,结合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出“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该研究拓展了KAP模式的应用范畴,并在某些研究领域有所深化[11]。余小鸣、张芯的研究表明: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对学生健康知、信、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独立授课模式优于分散式教学。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以及评判度等可影响其子女的健康知识和行为[12]。周静、周伟基于KAP模型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验证锻炼KAP宏观模型,推测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相互之间具有不同强弱程度的预测度[13]。但也有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不相一致,李广宇、刘燕等对573名大学生的运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实施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较低,应采取有效干预,增加大学生运动行为,降低健康危险行为[14]。蔡皓对上海市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调查后认为上海市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不理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该研究显示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负荷等明显不足[15]。张宝荣、李广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制运动行为KABP问卷,对华北三所高校573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运动行为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运动缺乏的健康危险行为[16]。

总体来看,鉴于锻炼行为领域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国内外单纯运用KAP理论进行大学生锻炼行为领域的研究甚少(对健康信念模式HBM研究成果较多,源于对行为风险及其效益的比较和评估,该模式适用于中老年人锻炼行为,尤其是老年健身锻炼的行为预测和评估,但是针对大学生、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有其理论建构的不适应),从有限的资料看,目前针对锻炼KAP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应用KAP模式描述研究对象认知水平及其行为的现状,有助于广泛了解目标人群运动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现状,对于全面掌握全民体育锻炼及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此外,某些学者发现人们目前健康素养知识不足,并注意到提供者对健康素养的负面看法。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未来应广泛开展研究,以改善提供者的健康素养视角。

3 锻炼KAP模式研究的局限性

KAP模式认为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一方面,知信行模式直观明了,它隐含这样的假设: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其信念和态度,并进而改变其行为。知识仍然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例如大学生对锻炼行为效益的认知表现良好,一般来说知识的增长和积累,需求和愿望也会随之增大,并逐步渗透到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中去,最终演变为知识的行为、态度的行为,认知与行为呈现一致性,即知而行之。另一方面,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即知而不行(认知不协调)。研究结果对于不同研究对象以及对应不同锻炼阶段是否成立,目前研究罕有对微观层面深入地把握,欠缺对研究对象需求或需要、行为条件和行为场景的考虑,对不同锻炼群体或层次的认知现况缺乏分析,亦就难以预测及判断其锻炼行为变化的确切趋势。

为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已有较多学者提出了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如健康信念模型、自我决定理论以及计划行为理论[17]。国内学者在Ajzen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锻炼态度——行为模型。之后,王景贤和于春艳(2007)运用该模型测量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存在偏差,体育参与不足[18]。然而,迄今为止,针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的干预效果研究尚少,大多数学者从宏观实践角度提出健康促进的方法,如,制定相关政策方式来促进个体进行身体活动,营造运动环境提高个体运动兴趣。但仅仅靠客观性干预措施是永远不够的,达不到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目标。个体的行为认知是对参与体育锻炼后的认同度,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体育锻炼信念三者之间是成正相关。正如知信行理论(KABP Model)认为,个体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知,就会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念,促成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人类有一种主动性需求,当个体需要时,会主动选择自己的行为,不会受或者少受他人的制约。而激发体育锻炼行为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让人们在体育锻炼中有自己充分的主动权,因为当他们能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身机能时,人们就会乐此不疲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对体育锻炼产生新的认知,形成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因此,应加强普及体育锻炼知识,更新健康促进认知,促使人们形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念,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的自主性需要,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行为。由于锻炼问题与人们理解的结果有关,现在已经明确了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做出更自觉的努力,使人们具备必要的健康锻炼知识,从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4 结语

KAP模式是从宏观视角探究锻炼知信行的整体变化趋势,应用KAP模式针对锻炼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对象运动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现状,对于宏观把握人群体育锻炼趋势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鉴于锻炼行为领域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受模式本身的限制,尤其是早期KAP模式应用中关于“态度”这一模块大多数研究只是就其某一维度进行研究,在锻炼行为实际研究中知信行模式也难以指导对对象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知信行理论模式在锻炼行为领域的应用比较有限,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关于锻炼KAP研究多为对现状的调查描述,研究层面较浅,缺乏对内部机制的深入探究,总的来看,该研究范畴的研究尚需深入。

[1]马骁.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杨晓辉,赵冬,曾哲淳,等.北京市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理念与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13-515.

[3]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1-242.

[4]吴永慧,李培园.高校教师有关运动和健康的知信行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53-55.

[5]朱家新.不同年龄组农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比较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3):11-17.

[6]张河川,郭思智.昆明大学生运动行为与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452-454.

[7]刘洪新.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状况和其锻炼行为关系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3):41-42.

[8]聂东风,王家彬,高炳宏,等.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76-478.

[9]黄永飞,刘冬梅.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02-127.

[10]乔培基,王胜超,肖明,等.对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3):74-78.

[11]甄志平,张瑛秋.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1-223.

[12]余小鸣,张芯.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健康知信行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7.

[13]周静,周伟.基于KAP模式理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26.

[14]李广宇,刘燕,张宝荣,等.573名大学生的运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50-51.

[15]蔡皓.上海市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7(9):72-75.

[16]张宝荣,李广宇.华北三所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147-148+157.

[17]司琦.身体活动的行为科学理论综述[J].体育科学,2007,27(9):72-80.

[18]王景贤,于春艳.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Comment on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AP Model

ZHOU Wei, et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Guangxi, China)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A类(2020JGA239);广西教育现代化与质量监测研究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JC2021002)。

周伟(1973—),教授,研究方向:健康行为学。

猜你喜欢

信念态度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围墙的信念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