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征程万里风正劲,育人重任千钧再奋蹄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12-25海南省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省海南师范大学 许 玫
党的二十大以恢宏的气势绘就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新时代的好青年,在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育的重地,要胸怀“国之大者”,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全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教育实践,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刻把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新阶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是人才培育的重地。青年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人就谈不上发展,离开了青年,就没有发展后劲和潜力,这已为古今中外发展史所证实。当今时代,高校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育人职责神圣而重要。
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类发展史表明,青年人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既体现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活力,也影响其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因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和造就大批担当作为的优秀青年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搞好对青年的培养工作,尤其是思想引领工作,高校肩负千钧重任。
深刻领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涵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对广大青年“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最好注解,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要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大学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品格、政治素养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我国高校要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反对者、破坏者和掘墓人。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针。“五育并举”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和保证。德育就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强化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育就要传授好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加知识储备和提升其理论思考能力。体育就要锤炼其意志,强筋壮骨,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美育就要提高其感受和分辨美的能力,培育其发现、享受和分享美的行为。劳育就是要培育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技能与知识,增强其动手和实践能力。“五育并举”使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知识技能齐备、体魄健全、心灵开阔、富有创新创造活力,这样才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要培养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的新时代大学生。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加强。但同时也要看到,西方意识形态仍在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为此,青年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以实干成就梦想,以行动造就伟业。
要培养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敢担当”是一种大无畏挺身而出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在青年的担当作为中成就的。历史上的“能吃苦”是指生活上的艰苦,新时代的“能吃苦”更多是指任劳任怨地投入和付出,这是成就事业所需的敬业和吃苦精神。“能吃苦”与“肯奋斗”具有相同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教诲青年大学生,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顽强拼搏,“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采取有效举措高质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进目标培养青年大学生,促使其快速成长成才,是新时代高校必须履行好的职责和使命,只有多措并举,善治善为,善作善成,才能践行使命担当。
强化党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模范阵地。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要求,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确保高校始终是安定团结的育人高地。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成果。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这一创新理论成果释放出了炫目光芒和巨大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南。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生理和心智正在发育,认知也需要精心引导。因此,广大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之成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人才。
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大学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是我们党对人民郑重的承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使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为此,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伟大梦想召唤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一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二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性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党同向同行。三要坚持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引领大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四要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源源不断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用先进文化滋养青年大学生。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繁盛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因此,海南师范大学党委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全方位领导好文化育人工作。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国文明校园建设成果巩固活动中,融入到海南文明大行动之中,融入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之中,融入到校园各类文体活动之中。充分发挥琼崖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在“五四”“七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活动,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利用好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扎根大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培育和激发青年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青年大学生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是开启美好未来的动力之源。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厚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海南师范大学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要积极面向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紧围绕省委的战略部署,立足师范教育资源优势,对接海南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以提升青年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做好师范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学科专业与海南自贸港产业对接、科技研发与海南企业生产对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海南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智力、文化、科技支撑,彰显学校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