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漂浮的画—巧谈教育时机的把握
2022-12-25郭丽萍
文/郭丽萍
今天,我来教孩子们画一幅漂浮的画。
画画比较简单,关键是如何让画能够漂起来。
我端来一杯水,再拿出彩笔和一个白色的瓷勺,问学生:“猜一猜,老师现在准备干什么?”
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画画!”“水上漂!”
于是,我拿出一只红色的笔,在勺子上画了一个苹果,然后在投影仪前给学生展示,“现在我们来看看,勺子上面的画有没有漂起来。”
所有的眼睛都望向碗的水面,我轻轻地斜着放入,然后抖一下,一整个苹果就被“抖”进了水里。清澈的水面上,苹果自由自在地游弋。
然后,我让孩子们自由绘画,他们有的画出了绿色的大树,有的画出了蓝色的星星,有的画出了红色的樱桃、绿色的嫩叶、金黄的太阳……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但对于“漂浮的画”的原理,他们只是接受,而没有深刻的认识。
于是,第二节课,我让他们自己来试着操作,这次,我没有演示。
学生有的把画画在了勺子的正面,有的画在了勺子的反面,但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他们一放进水里,画还是严严实实地贴着勺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时,我来尝试。
我简单地在勺子的背面画了一个太阳,然后把勺子斜着放入水里,只见勺子上的画一点一点地脱离勺子,最后,一整幅画都浮在了水面上,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于是,我来问他们:“谁知道勺子上的画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因为彩笔是油性笔,油比水轻,所以浮在水面上。”有一个同学回答。
“那老师是如何放的呢?”我继续问他们。
“郭老师是斜着放进去的。”另一个学生说。
“为什么要斜着放呢?”我追问。
“因为斜着放,可以让画一点一点地接触水面,从而一点一点地剥离。”太棒了!
我没讲任何道理,孩子们自己从这其中明白过来了。
同样的,我让他们自己尝试,他们发现,所画的物品最好是实心的,不要画空心的,否则放入水中,画会变得东零西碎,不成形了。画画时也不能太用力画,否则容易掉色……
我送给他们每人一套彩笔、一个勺子,他们回家后,赶紧在家里操作起来,那个兴奋劲,让家长都开心不已。
教育的时机非常重要,先示范了,学生只是照着来做,缺乏了探究的欲望与过程;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困难了,老师再来示范,会事半功倍,学生既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明白了道理,也会对此项事物更感兴趣,学习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