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际法视域的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

2022-12-25蔡高强陈晓欣

关键词:国家主权共同体中华民族

蔡高强 陈晓欣

(湘潭大学 法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0 引 言

1940年的《解放》周刊时评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是民族独立的路线。[1]21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内民族主义思潮渐起,毛泽东民族思想也于此时萌芽。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多民族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民族思想,其中民族独立思想是民族思想的核心内容。革命时期,民族独立思想成为唤醒民族归属,凝聚各民族同胞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追求民族解放与独立的意识引领。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民族独立思想为新中国在外交活动中的定位与实践提供指导,与国际法中多项基本原则具有价值同一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下对国际法的新阐释。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民族独立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的基本内涵

民族独立是毛泽东民族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坚持一国内政不受干涉,以及对世界上一切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的支持。

1.1 捍卫国家主权独立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2]1465近代的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主权,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以国家主权为精神内核,与国际法中的主权独立原则具有价值同一性。

首先,民族独立是国家独立的基础。民族独立思想是凝聚全国上下反抗帝国主义压迫,摆脱不平等外交地位的思想武器。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插手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事务,中国自此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毛泽东一直强调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只有真正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才有民族独立的可能。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国建立,迫切需要摆脱以往在国际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与殖民地化形象,摆脱不平等地位,向世界树立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形象。

此时,民族独立思想体现在树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形象,清除一切不平等的压迫与控制,以独立主权国家的形象开展外交活动。按照国际法,不平等条约中缔约各方的权利义务极度不对等,实质上违反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应属无效。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不承认旧中国对外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不承认所有丧权辱国、损害国家主权的条约。在扫清以往的“不平等关系”后,在全新的、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新中国对外建立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同时,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项事务都属于国家主权管辖的范围。肃清外国势力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干涉与控制是行使国家主权,树立民族独立形象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国家主权独立的体现。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控制与影响,特别是收回帝国主义国家驻中国兵营的地产权、加强海关管理、对外籍轮船进出口严格管理等政策与措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思想。

其次,民族独立是独立自主外交权的前提。面对苏联与共产国际,毛泽东等领导人坚持国家建设的独立自主,“靠自己的脚走路”,是民族独立思想在对外政策的具体应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注重将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逐步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能力。新中国初期,为积极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我国采取了“一边倒”政策。但在中苏两国交往期间,苏联的霸权主义倾向渐显,因此中方愈加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强调内政不受干涉。毛泽东强调,我们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中国也绝不做苏联的“卫星国”。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他国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中国要走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为树立民族独立形象,捍卫国家主权,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除已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是新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也是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平等的体现。

但是,1956年起,中苏双方意识形态出现分歧,摩擦与冲突也逐渐显现。1958年苏联意欲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提出由苏方出大部分资金建设大功率的长波电台、建立一支中苏联合潜艇舰队两项请求。这两项要求都被毛泽东明确拒绝。国家军事部署与军队安排属于国家内政,事关国家战略部署与安全,苏联的行为是侵犯我国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是霸权主义的体现,有违两国友好同盟的平等基础。毛泽东认为,中国不能只做依附于强国的国家,要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如此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

1.2 国家内政不受干涉

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主权原则引申而来,是指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国际交往中不得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一个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强调:中国的问题由中国自己解决,中国内政不受一切国外势力干涉。国家对其国内事务具有排他的、最高的管辖权,排除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干涉,其本质上也是民族独立地位的体现。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纠葛由来以久。自新中国建立后,美方一直干涉台湾问题,采用多种手段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1950年8月24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美国侵略台湾的控诉,控告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在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郑重声明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事务,美国为了正当化其武装侵略台湾所寻求的任何“理由”都是不符合国际法的。中国解放台湾完全是中国内政问题,中国代表团强烈控诉美方对我国内政的干涉,同时向联合国要求依国际法采取措施谴责并制止美国行为,捍卫中国国家主权,以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立场,树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形象。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台湾地区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企图搞“两个中国”,一个大中国,一个小中国。[3]382但毛泽东对此态度坚决:台湾问题不是国际问题,而是中国的内政。居住在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中的一族,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企图干涉台湾问题,阻挠台湾回归进程的行为都是对中华民族独立与团结的破坏,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不仅是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的任何事项中国都立场坚决,尤其是事关人民与领土,这是坚持民族独立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必然要求。

1.3 支持世界上一切国家追求民族独立

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不局限于指导我国实践,对于其他受到压迫的民族或正在革命的国家,毛泽东都积极鼓励他们追求民族独立。对于世界上一切国家争取民族权利、反抗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正义主张,毛泽东都表示完全支持。[3]157

“我们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已经独立的国家看成朋友,把还没有独立正在争取独立的国家也看成朋友,我们支持它们。”[3]337毛泽东提出,“中国人民坚决支持亚非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战争”。[3]290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果国家的需求也有层次,那么追求和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应当是最基础的层次需求,失去民族独立的国家难以在国际上自处。[4]103

只有民族独立,国家才能够具备基础的民主、独立条件,才能够进一步谋求国家发展,开展国家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同时,和谐稳定的世界秩序势必要求各个国家共同参与与发声,而不是仅由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所谓国际秩序。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想要发声,就必须团结起来,一同谋求民族进步与发展。毛泽东积极地与第三世界国家、一切追求民族独立的国家建立关系,并且支持他们追求国家独立,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有利于构建世界和平秩序,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抵制大国霸权主义。

2 民族独立思想对国际法的发展

2.1 对国际法民族自决原则的创新性发展

毛泽东的民族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来源,包括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威尔逊的民族自决理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与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革命、民族自决权理论等。[5]90其中,列宁有关民族自决权的理论对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列宁1916年在《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自决权》中就民族自决权表述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从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6]257由此可见,列宁所主张的民族自决权具有明确的主体要求,其本质是处于民族压迫或殖民下的被压迫民族摆脱压迫的一种政治权利。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旨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民族的解放与独立。民族自决并非无条件的,更不代表主张国家分裂,其实质是为了推翻殖民统治与压迫,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与独立。而在我国,毛泽东的民族思想受到民族自决理论的影响,但对民族自决理论进行了深化与发展,提出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民族独立主张,并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尽管现今国际法理论对民族自决原则的内涵争论不一,但普遍观点认为,民族自决权的行使需要受到国家主权原则的限制,其行使是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的。在民族自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多民族国情特点,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中华民族独立新思想。

首先,国家多民族的统一是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前提条件。国际法的民族自决原则应当包括各民族都参与决策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毛泽东在处理民族工作时主张汉族与少数民族一律平等,摒弃大汉族主义,尊重并保障各民族政治经济发展,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将民族自决原则结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与发展。[5]1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权与政治权,实现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真正实现各民族独立与平等,是保障中华民族独立的重要制度基础。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在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民族当家作主、自我发展的权利,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在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内对少数民族给予区域内自治权的制度创新,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独立的权利,实现多民族共同发展,避免民族冲突与民族歧视,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最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围绕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这一核心展开,其贯彻与实现离不开中国56个民族的和谐共处与团结一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决,是毛泽东民族独立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政治权利,确保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自主。

2.2 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价值指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双方关于西藏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国际社会实践和外交工作中,积极推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则。当前,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体现。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领域采取什么立场与态度,是中国对外树立国家形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关切的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外交关系中的基本指针,确立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立场: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独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外交活动,实现了中华民族在国际法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表达了我国对国际关系的正当诉求。

其次,民族独立思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价值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围绕着国家主权和独立展开,提出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等原则,对民族独立进行了表达,其根本是实现民族独立,要求国家间的平等、独立与互不干涉。主权独立与内政不受干涉作为民族独立思想的核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我国对于以民族独立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与期待。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处于西方主导之下,新中国却处于国际关系的边缘。立足民族独立思想,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民族对平等尊重的国际关系的追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精神与民族独立思想一本同源:中国坚持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与意志,中国主张国家间互相尊重各国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发展道路,希望在这一共识上构建平等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

2.3 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外交思想的核心宗旨,毛泽东致力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秩序,倡导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构建贡献了中国智慧。

民族独立思想以国家主权独立为内核,倡导并坚持各民族独立自主,各国主权平等,力图以此推进国际和平与发展。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是所有民族国家,特别是长期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国、弱国在国际关系中得以自处的立身之本。毛泽东积极鼓励、支持世界上所有国家追求民族独立,“我们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已经独立的国家看成朋友,把还没有独立、正在争取独立的国家也看成朋友。我们支持他们。”[3]337毛泽东认为,民族国家所追求的独立自主有利于和平事业,不利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和战争计划,是争取世界和平过程中的重大努力。当每个国家都能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尊重民族国家的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地开展外交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型国际秩序将不再遥远。

民族独立思想作为毛泽东民族思想的核心,是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利益的理论支撑。而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国立场,是我国对外开展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体现了我国对国际关系的价值倡导,符合国际法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反映了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外交方针是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7]674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具有深厚的国际法价值,为构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和平外交关系提供理论支撑,真正实现“保障世界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并为此目的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合作”[7]224。

3 民族独立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价值追求,并且随时代的发展生生不息,其时代价值愈发彰显。

3.1 坚持民族独立以捍卫国家主权

回顾近代历史,民族独立思想唤醒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激励中华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捍卫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当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来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迭遭侵犯。此时,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启示,国内民族主义思想萌芽,爱国志士们纷纷宣扬提倡民族主义,希望以此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抗击列强,救亡图存。毛泽东的民族思想也正是受此影响而觉醒。民族思想的宣扬唤醒了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情感和对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意识,进一步牢固中华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信念,从而强化民族权利意识,对外体现为各民族团结一致,捍卫民族权利,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在抗战时期更是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为国家与民族而战。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与战争期间,民族独立意识日渐成为各族人民的牢固信念与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的纽带之一,引领并激发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压迫,捍卫民族权利,维护国家主权。

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强调,一个民族的独立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内在的要求国家主权的独立。[8]25民族独立思想作为毛泽东民族思想的统领,以国家主权独立为精神内核,强调中华民族只有在独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寻求繁荣复兴。究其根本,民族独立思想的本质是指中华民族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并且拒绝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是主权独立原则在中国民族话语下的表达,与国家主权独立具有价值同一性。

新中国诞生后不久,毛泽东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9]19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局势纷繁复杂,大国之间利益冲突摩擦严重。我国的多民族环境与“一国四域”的特点经常被国外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为他们恶意分裂中国,干扰我国民族团结的借口。在国际关系中,我们要更加坚定民族独立思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保障各民族关系团结友好,促进港澳台地区稳定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民族意识是民族存在的反映,又对民族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10]70和谐、进步、发展的民族离不开正确的民族思想的引领。现今时代,坚持民族独立与民族团结,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增进两岸民族认同,深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维护国家主权、化解民族矛盾提供稳固保障。同时,民族独立思想与国家主权独立具有价值同一性,在国际交往中要坚定贯彻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与利益不受侵犯。新时代下,在国际斗争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为中国的发展和核心利益奋斗,是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的时代内涵。

3.2 以民族独立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

中国地大物博、底蕴深厚,不同的人文背景与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多民族的国情。但毋庸置疑的是,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体。毛泽东的民族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萌芽与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独立与团结统一为最终目标。毛泽东指出,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各民族的团结与统一是抵御外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必要前提。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民族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各民族团结一体民族凝聚力高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同为国家存亡民族独立而奋斗,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化。直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的民族思想愈加深化发展,形成了各民族人民团结一体反对国家分裂与民族压迫,捍卫祖国统一与中华民族独立的民族精神。

回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各民族人民在稳定、持久的国家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共同意识。近代,面对外敌入侵,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各民族团结一心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斗。梁启超曾言:“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11]95西方列强的外力入侵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外界的推动力,中华民族在“他者”的对比中实现自我觉醒。[12]29为抵御外部侵略,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抗击帝国主义,为民族独立与自主奋斗的过程中,民族独立思想内在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中华民族在独立中自强与凝聚,也在独立中自觉与明晰,民族精神在苦难中得到升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加凝聚与深化。

当今时日,在我国多民族与一国四域的特殊国情下,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避免境外势力恶意分裂我国,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是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的内在要求。历史表明,民族独立是构建并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驱动力。坚持民族独立思想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互为前提,内在统一的。民族独立有利于深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强化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合。面对当下“港独”“台独”等势力恶意分裂国家的行为,应当坚持民族独立思想,坚决抵制一切境外势力干涉我国内政,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唤醒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3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源泉

恩格斯曾指出:只有民族独立,无产阶级的国际运动才可能开展。[13]261民族独立是国家间和谐合作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民族独立,何谈国家的独立、自由,又何谈和谐发展的国际秩序。[14]60

习近平在新时代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球所有国家凝聚成共同发展、共谋利益的命运共同体,抛弃以往由霸权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呼唤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公正治理与共同治理。与此同时,坚持对话协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点之一,而只有当被压迫民族或国家获得解放,以民族独立的姿态开展国际关系,才有可能消除国家间的不平等关系,迎来尊重与对话、合作与共赢。在当下,民族独立思想能够为国家间平等对话,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助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持。

坚持民族独立,是平等对话之前提。国家只有摆脱了殖民统治,以民族独立的平等资格才能够进行国家间的和谐合作。对话与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当国家无法独立,难以获得平等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就会丧失话语权,无法真正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利益。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等领导团体正是坚持民族独立思想,不承认所有不平等条约,在国际上据理力争,以强硬的姿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独立地位,从而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而在新中国建立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丧失独立地位的中国只能成为列强压迫与瓜分的对象,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难以维护,平等对话与合作更无从谈起。

坚持民族独立,是建立合作共赢国际关系的基础。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独立原则具有价值同一性,内在的倡导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平等与不干涉。在走向全球治理新格局的今天,习近平提出“大国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15]418,变革以往由霸权主导的全球治理格局,尊重小国弱国利益,迈向“共商共建共享”。民族独立思想支持小国、弱国的独立主权地位,为不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平等发声,同时拒绝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与强权主义,拒绝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干涉他国内政,为构建平等协商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坚持民族独立是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保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独立,就不可能有基本的民主、独立、平等、自由,更难以维护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发展。[14]58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共同发展为坚实的基础,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才有可能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构想。1882年,恩格斯在致卡·考茨基的信中曾指出:“一切民族的健康和自由发展是以排除民族压迫为基本条件的。”[16]6一切民族在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够谋求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在坚持中华民族独立的同时,支持与鼓励世界上一切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反对民族压迫,倡导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的,只有平等相待、共同发展、消灭零和博弈才能合作共赢,实现共同繁荣。

4 结 语

毛泽东的民族独立思想起源于革命时期,是中华民族应击外敌、寻求国家独立的思想引领;在后续的国家建设中,它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核心,凝聚中华民族,对外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国家形象,同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丰富了国际法理论,为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提供了理论源泉,提出了中国方案。新时代,学习、贯彻毛泽东民族独立思想,是在国际关系中维护国家主权、表达中国声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武器。

猜你喜欢

国家主权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人权:个体权利与集体自决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