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与思政元素的三维融合
——基于高校“电子商务”课

2022-12-24王小波姜金德顾颖菁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竞赛

王小波,姜金德,顾颖菁

(南京晓庄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从“各自为战”到“有机融合”,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共生[1]。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养[2]。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方式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的新模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全面终身发展[3]。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范式,其相关政策虽在国家层面积极倡导,但具体政策与实施路径还有待丰富和完善[4]。目前,部分学校及专业的学科竞赛独立于课程之外,参加竞赛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钻研、探讨,虽然得益,但范围窄、覆盖面小,无法很好地开展创新思维培养。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课程思政元素需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5]。当前,主要存在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协同育人意识淡薄、教学资源整合不力、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6]。有些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中“思政”的理解较为狭义、形式化、机械化、同质化与套路化[7],或过于强调思政,冲淡了专业课的重要作用;思政课与专业课呈分离状态,显得生硬。如何将学科竞赛的创新教育和思政元素与“电子商务”课融合在一起,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创新教育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报告中指出我们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8]。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将学科竞赛引入“电子商务”课,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实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的强化。

1.创新与专业知识相融。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变化,创新时时存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赛事无不体现出创新,通过对历年获奖作品的互动学习,结合电商不断向我们展现的新概念和新模式,让学生在“智慧学习+动态思维+创新分享”中深刻解读创新理念,把握创新内涵,实现“从0到1”的创新跨越。

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通过组队—布置任务—完善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头脑风暴,在学期结束时分享,鼓励优秀的、有创意的项目参加比赛,通过落地实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创新方面的潜力。在充分理解“创新”的内涵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创造性思维,发现有创意的运维方式,捕捉与专业相关联的创新机会。

2.在专业实践中把握创新的精髓。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见习中接触电商前沿,领略电商新业态,把握电商新动态,在全新体验中有新的导向、引领和突破,既培养了学生开拓奋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又能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方向、行业特征和技能要求等。同时,打破了传统文化中中庸、无为等偏重求稳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新项目有选择地进行创业或就业[9],让创新精髓得以延续。

3.新的教学模式孕育新的学习板块。“电子商务”课中创新、创业理念的植入,打破了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将学科竞赛和课程学习相结合,采用PBL、LBL、TBL等教学模式,结合混合式教学,集合了团队、项目、创新、问题导向等元素,呈现出“快乐学+创意想”的新型课堂讲授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知识的掌握也变成了“有温度的理论+有创新的模块”。

二、“电子商务”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其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10]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国家政策对思政元素的解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让学生对专业的走向和发展规划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就业及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1.探索新途径。(1)多方式引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到育人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法、项目小组法等,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和发表观点的话语权,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对学生的价值传输[11]。(2)多种渠道共同传达。混合式教学、实验、项目团队等渠道包含不同的学习内容,有理论、实践,有感性、理性,有案例、演示,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探索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

2.找寻新内容。抓住理论知识的每一个点,探寻培养学生价值观和提升政治素养的亮点。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软件的运用,让学生体验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推动了跨境电商和金融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爱国、强国热情。(2)专业前沿技能的深刻剖析,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理论和应用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信念。(3)培养学生的系统概念和全局意识,掌握多维度防控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安全控制实现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化,增强学生感知电子商务安全环境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成长观,进而实现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三、学科竞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渗透

学科竞赛是综合应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过程,需要团队作战,以及与队员的相互协作,因此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引入学科竞赛项目,再融合思政元素,可以让二者相互渗透,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向[12]。

1.在项目实施中打造团队的凝聚力。项目初期需要团队经过头脑风暴或调研确定主题;中期分工完成任务,实施初稿汇总;后期打磨进行精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都需要每位队员的辛苦付出和协调统一。项目完成后,团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2.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促进项目高质、高效的完成。团队在完成项目时遇到的问题,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对抗。不放弃不言败,讨论—否定—再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拼搏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团队成员坚韧不拔精神的提炼和沉淀。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团队不仅顺利、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在对以后的人生选择上也能够坚定方向。

四、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与思政元素的三维融合

三维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深化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与思政元素三者的互融互通和相互协调,以实现思想政治融于专业课、内嵌于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激活专业课、专业课引领学科竞赛同向同行的目标。

1.教学方法融合。基于OBE理念,借助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商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运用PBL(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线上自由学习,线下补充讨论,解决线上学习遗留的问题。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灵感,团队项目分享将对此进行延展和提升。贯穿授课过程的情感式教学呈现出技术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昂扬斗志。

2.知识点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充分结合,专业知识与学科竞赛的需求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实践、学科竞赛相结合,思想政治贯穿课程教学、创新引导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信仰,专业知识为创新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创新元素的孵化基础,创新、创业则为思想政治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例,为专业知识资源库补充了大量素材。

3.学习目标融合。“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能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决策提供依据;能力目标是分析电子商务对产教融合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素质目标是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打造良好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提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素质目标的实现即是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的过程,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技术发展、支付安全等领域,将诚实守信融入店铺运营、网站运作等模块,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元素,展现新的想法,使原有的项目实现“从0到1”的飞跃,不仅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更是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甚至有的项目已经落地,完美诠释了课程学习目标。

4.考核内容融合。考核方式不再采用单一的“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而是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与思政元素的三维组合方式(见图1)进行的全新综合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模块: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和创新项目考核,依次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理论考核重点突出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考核形式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开放性。实践考核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检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全面服务社会”,根据这个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成为专业知识教学的核心。过程性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项目考核是综合能力达成的重要体现。

图1 专业知识、创新创业与思政元素三维模型

结语

三维模型的创建实现了电子商务知识点与隐形思政资源的自然过渡和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实现了德育和智育的双线融合,创新、创业让知识点变成快乐的源泉,让技术和应用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通过深入梳理“电子商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创新、创业理念是专业课的灵魂,打破沉闷的理论学习环境,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寻求新点子,找寻创业的新机遇。随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大学生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我看竞赛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