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水草舞》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2022-12-24杨玉
杨 玉
引 言
《水草舞》是根据杜鸣心、吴祖强共同创作的舞剧《鱼美人》中改编的一首钢琴曲,杜鸣心所作的钢琴曲《水草舞》是作者对人生和对社会的体验,对中国民俗民情和民间音乐的了解,熟练掌握了在国外学到的作曲技法,并取其精华。其主题音乐形象生动,表现水草在水中翩翩起舞的场景,创造出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仙境。全曲的调性色彩交替变化忽明忽暗,使作品富有诗意。
一、钢琴作品《水草舞》音乐分析
杜鸣心的钢琴作品是由舞剧《鱼美人》选取改编的《水草舞》。舞剧描述了一位美丽的海洋公主和一位年轻的猎手,以及她击败了一支邪恶的力量。《水草舞》中,一丛丛的水草,就像是一位身着绿衣的少女,随波曼舞的水草,就像是少女的纤细的腰肢,摇曳的身姿,用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音乐氛围。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明快。
(一)钢琴作品《水草舞》曲式分析
作品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它由引子、呈示段、中段、再现段和尾声。
1至8小节引子在低音区和高音区都维持着同样的和声音程,展现了水草在清澈的见底的水里飘荡的景象。9至30小节是呈示段,以四分音的琶音与十六分音的分解和弦交错构成的旋律为中心,将水草在水中摆动的形象表现得十分充分。31至50小节中段是呈示部分的对比部分,由琶音构成,在低音部分首先演奏,然后在高音部分用切分节奏型模拟,使波浪起伏的图像栩栩如生。51至64小节再现段再现了呈示段的第二主题,呈现出水草的音乐意象。65至85小节结尾部分主题材料分裂,概括地重现了水草的摆动和波浪起伏的图像。
1、《水草舞》1~8小节分析
开始的8个小节属于引子部分(前奏),小行板,降A。线条清晰、柔和、连续,左手和右手在不同的音区,发出了均匀十六分音符组成的3/8的节奏,这是一种很有节奏感的音效,就像是水面上的水草在摇曳。每两个小节一个和弦和音色,和声从清澈柔和到低沉,从第7至第8小节由左手上演奏半音阶的八度增厚,由降A起半音阶关系上行,直至到B大调I级主音,引出呈示段中的水草主题。
2、《水草舞》9~30小节分析
第9至30小节,二四拍为呈示段。它包括四个乐句,第一句、第二句都为4个小节,第一个句子是主题材料为B大调,第二个句子调性转为G大调色彩明亮,但在b小调上结束;而第三个句子则在前面两个句子中扩大到8个小节,又回到B大调;第四个句子包括6小节,又回到了以4个小节为一句的长度,最后两个小节为补充过渡。乐曲从B大调转为b小调,第一段乐曲结束。
9至30小节是以四分音的琶音和十六分音的分解和弦交替构成的。在呈示段,这个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对水中水草的摇摆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前8小节为主题的呈示,后14个小节是主题材料的扩展,采取了大、小调交替的方式,使得乐曲的音色更加丰富,富有诗意。
3、《水草舞》31~50小节分析
第31至50小节是中段,与呈示段的对比,调性似为进入b小调,同样是两个并列的乐句,8+12的非对称结构,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乐句以及第二乐句均为4小节,第三乐句是8个小节,第四个乐句是衔接了中段与再现乐段的4个小节。此部分乐曲以卡农式手法,双手模仿为特色。第一乐句4小节,左手结尾音停在了升F上,这是作曲家采用了“咬尾式”的创作手法,第二个乐句从升F音开始,模仿着4小节的第一个乐句,结尾音停在了B上,再从B音开始扩展为一大句即第三乐句是8个小节,反复后转调。乐曲从最弱的地方直接进入新的素材,主旋律是以和弦构成的。尽管表情词,需要安静,但切分的节奏让这一部分充满了活力,营造出一种层层叠叠的声学效果。描绘了随着水流流动的水草,层层叠叠。
4、《水草舞》51~64小节分析
第51至64小节是呈示段的再现段,B大调,主要是再现了呈示段主题材料的扩展内容即第三个句子(第17小节到26小节)。现通过材料的作用,加强了整个作品的连贯性,第一个乐句是8个小节,第二个乐句是4个小节,后两个小节为过渡。本乐段的音乐又再现了水草在海底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
5、《水草舞》65~85小节分析
第65至85小节是作品的尾声部分,主题材料分裂以呈示段和中段两部分主题材料为内容的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运用,再现了水草的摇摆和海浪的变化。渐渐地,它的力气变得微弱,如同一株株水草,渐渐远去。第84节的结尾逐渐缓和,最后以“pp”的力度结束,让人觉得情调中带了些伤感和忧伤。
结合上述分析,即可发现整首乐章的主调由四个音节的琶音和十六个音节交织而成。充分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和个性,又结合了独特的民族音乐特点,以一种新颖且独特、闻所未闻的方式和形式呈现给所有人。整首曲子采用三段曲式结构。呈示段的乐曲,以右手和弦琶音加均匀的四个十六音符与左手的分解和弦伴奏的结合,将微微荡漾的水波与水草随波曼舞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中段是与呈示段的对比部分,右手第一拍的休止,使得每个乐句的左手与右手弹奏的高音部分形成切分音型,波浪起伏的景象栩栩如生。第三部分重现了呈示段水草的音乐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对水草的摆动和波浪起伏的意象进行了总结。
(二)钢琴作品《水草舞》艺术特点
《水草舞》的流行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水草舞》以其独特的音乐意象和优美的曲调而著称,而这些则是由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和艺术手段来实现的。
1、调性选择与布局
B大调的选择很好,色彩也很鲜艳。但是1—8小节里,听起来仿佛是一个降A。八度同样的和声音程在左右手上弹奏,弹奏出五颜六色、形象鲜明的“水草”序曲。第7小节和第8小节,由降A音半音阶上升四个音阶到呈示段,其旋法松散把握得恰到好处,主旋律优美。B大调四个小节过后,它又转成了G大调,却在第16小节又结束在b小调。接着用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使它重新回到了B大调,从第19小节开始,以均匀的十六分音符的形式向下模进,带着一种民歌的味道,它是以大、小分解三和弦的交替方式,轻快地舒缓着曲调(你看那些“水草”,在池塘中,在江河中,在大海中摇曳,栩栩如生)。经过这一小段“发展”,25小节至28小节又回到主题上来了。结尾句的两个小节是主题转到b小调,以同音大、小调创作手法。他向中段过渡。呈示段30小节里,作曲家在创作时用了不间断地、瞬息地、游离地转调;明暗交替的颜色,功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中段听起来不是西方传统的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听者感到优雅、清新、悦耳,很有民族特色,但又带着一丝“洋”,听起来似是比较特殊风格的b小调。
2、表现手法多样化
在作品的结构上,作者多次使用重复、模进、卡农等技巧。作品一开始就把前奏中最上方F和降E两个音旋律音在5指和4指间不停地进行重复和模进;《水草舞》的主题只有四个小节,第一小节有两个琶音,之后第一小节的第一个琶音和第二个琶音完全重复在第二小节中;从第9小节至30小节,这个动机被反复多次的重复;第13小节至14小节开始作者以模进的表现手法出现在主题的B大调4个小节之后;第19小节到24小节持续向下进行模进,这几小节的材料正是模仿了旋律中第三小节(均匀的十六分音符),使“水草”在水中飘忽不定;第29、30小节,旋律再次重复但调性不同;中段的主题作者用了卡农的表现手法。作者预先设定的艺术效果都在这一系列的重复、模进、卡农的创作手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听众觉得好听,虽然旋律通俗易懂,但是合理、恰当地运用了钢琴的好音区、好调性与和声织体完美相结合。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作者杜鸣心老师对这首钢琴曲创作的艺术“高招”,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水草舞》犹如一缕清风,百花园中的嫩芽,让人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洋”和新。
二、钢琴作品《水草舞》演奏技巧
(一)引子部分演奏技巧
引子部分描绘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随着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早晨,洒满金色阳光的水面,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弹奏中突出和声右手最上方的声部,通过单独训练5指、4指的指尖站立,使作品中和声线条更加明确。需保持正确手型,运用好手腕,整段一气呵成。每组和弦缓慢开始逐渐加速,末尾用手腕轻轻带起,最后注意左手两小节低音做“rit.”(减弱)处理,展现湖水的摇曳,每两小节一个和弦并换一次踏板,使用音后踏板,(脚掌的前半部分轻轻地踩)不要踩太深,放开和再次踩下动作要快,踩下需及时,放开时要彻底。使和声跟和声之间自然地连接起来,使引子部分演奏出“grazioso”优美的、优雅的情感。
(二)第一部分演奏技巧
呈示段的景色从远到近,远处的水波开始荡漾,而近处的水草也跟着摆弄了舞姿,描绘了海底的世界,十分清澈。音乐展现了水草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的状态,乐曲以“Largohetto”(小广板)的速度呈现出来,在B大调的主和弦上开始演奏,音乐立刻变得清晰起来。开始右手两个琶音为一组,突出右手和声最上方5指弹奏的声部,一定要注意手型,注意演奏的连贯性,慢速练习时可以训练弹奏柱式和弦的结实性,琶音训练时需从肩部进行发力,整个手臂需进行宽阔的旋转动作,手腕和手指的动作尽量降低,快速地把重心从一个音转移到另一个音(可以先慢速练习重心的转移),仿佛人们对美好景色的赞叹。左手的分解和弦要弹的连贯注意旋律线条流动的方向,让音乐生动地表现了水草在水中翩翩起舞的景象。演奏第11小节时要有速度细微的变化,乐曲要逐渐变强。乐曲中的多次转调,改变了音乐的“颜色”。注意演奏第13小节到16小节时要感受到和声的变化,强调和声的“颜色”。第17到24小节是这部分的高潮,要一鼓作气地弹奏,要连贯,强弱变化要自然应根据调性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水流之感。这部分踏板的运用是每小节换一次,同样是使用音后踏板。
(三)第二部分演奏技巧
中段描绘了鱼儿在水草间嬉戏、相互追逐,水草的舞蹈还在持续,加上鱼群的加入,让海底世界充满了生气,生生不息,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海底世界,歌颂着美好的生命,快乐的人生,表达着甜蜜的爱情,但是音调的变化,却带着一丝淡淡的辛酸。
弹奏的时候要注意力度左手“p”(弱)、右手“pp”(很弱),要控制好左右手下键力度,速度要与呈示部分统一。这部分作者还标注了表情标记“Tranquillo”(寂静的、安静的、平静的),左手要演奏出如歌般的连贯性,这里每一个连线里的音不能弹奏的颗粒性太强,那我们可以用指腹触键的方法来演奏,大臂送力,使音色更加自然柔和。右手高八度和弦复奏左手旋律。左手和右手要协调,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手臂、手腕、手指紧密的配合,动作要简单、准确,演奏出的味道有点像民乐扬琴的演奏。每个乐句都要注意音乐线条流动的方向,弹奏时的力度要有渐强渐弱的变化,每句的句尾要把力度弱下来,是对下一句的衔接;速度由慢—快—慢的变化。注意第50小节开始演奏时的速度要“rit.”(减慢),力度要渐强,很好地过渡到再现部分。
(四)第三部分演奏技巧
再现段在情绪上达到全曲的最高潮,回到原速演奏,开始作者就用了力度标记“f”(强)与呈示部的“mp”(中弱)有明显对比,这部分虽左右手的弹奏技法同呈示部相同,但更应该强调在情感的处理上要更加热情,注意调性的变化可以弹奏得更夸张一些,淋漓尽致地把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使其升华。
(五)结尾部分弹奏技巧
尾声从65小节开始,随着调性色彩的交替变化,演奏时更要注意情感的处理,力度的变化也就是情感的变化,此部分音乐情绪逐渐消沉并略带几分忧伤。注意准确演奏两小节内的渐强渐弱,这是一个连贯地从指尖发力到臂部发力又到指尖发力的一个连贯性的动作,同时配合轻踩右踏板,使句子连贯泛起小波浪。最后两个音又恢复宁静,还有伤感和忧伤的味道。
结 语
钢琴曲《水草舞》生动地描绘了海底世界水草在水中翩翩起舞的场景,刻画了新明的音乐形象和动听的旋律,这些离不开杜鸣心老师对人生和对社会的体验,对中国民间音乐和民俗民情的了解,还有在国外学到的作曲技法的熟练掌握,并取其精华,展现出清新淡雅独特的钢琴曲调,让听者感到心情十分舒畅,淋漓尽致地突出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