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钢琴作品《皮黄》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
2022-12-24李炎
李 炎
我国钢琴艺术的创作及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艺术家们将我国民族特色融入到钢琴艺术当中,以钢琴的音色优势及独特的演奏技法赋予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也赋予钢琴艺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民族风味,从最初对西方钢琴艺术的模仿,到当前的追求个性化、民族化与本土化,我国钢琴艺术一直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间涌现了无数优质的钢琴作品。张朝创作的钢琴作品《皮黄》便是其中之一,此部钢琴作品在体现钢琴艺术魅力的同时融入我国戏曲元素,渗透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实现了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的巧妙嫁接,该部钢琴作品也于2007年在“帕拉天奴”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大赛中获得成人组一等奖,分析其创作风格及演奏技巧,对当代钢琴作品的创作及发展大有裨益。
一、张朝及钢琴作品《皮黄》概述
《皮黄》是张朝的经典之作,也是在钢琴作品内运用我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典型代表,此部钢琴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以钢琴的表现手法展现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作品问世以来便在艺术舞台上十分活跃,并且获得人们的热爱与青睐。此部钢琴作品的成功,源于作曲家张朝的不懈努力、高超技艺,也源于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为中华传统美学思维的孜孜追求。
(一)张朝个人简介及其主要钢琴作品
张朝出生于云南,是我国一级作曲家,也是我国最为活跃的当代作曲家之一,为北美《世界杰出华人音乐家》杂志入选者,也获得过第六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张朝出生的地方是云南少数民族聚集的红河地区,成长在音乐世家的张朝从小便受到耳濡目染,再加上红河地区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俗风情,动人且充满奇幻色彩的民间故事,给了张朝钢琴艺术创作以源源不断的灵感。张朝自幼年起便接触音乐艺术,曾经学习过民歌、扬琴、小提琴、钢琴、手风琴,在家乡度过14年快乐的年少时光后,张朝进入云南省艺术学院继续深造音乐,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班。从小对云南民族音乐的接触、感知与体验,求学道路上对多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大胆尝试,以及多位优秀导师的熏陶与带领,使得张朝在民族音乐上有着丰厚的积淀,掌握了多类乐器及古典音乐理论体系,为其后续的钢琴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钢琴作品《皮黄》创作背景
张朝先生在钢琴艺术创作上坚持对民族文化元素、民间音调的运用,注重民族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结合,正如张朝先生所说,通往音乐天堂的唯一道路便是心路,在音乐创作道路上,张朝先生一直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其音乐中流露一种对原始本真的不懈追求,对生活及民族文化的无限向往,并且一直在探索钢琴艺术民族化、本土化道路,以自己高超娴熟的创作技艺、大胆热烈的音乐情感推动着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在其钢琴创作道路中孕育了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按照其题材及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六大基本类型。其一为蕴含古典文化的钢琴作品,如《皮黄》、《中国之梦》;其二为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原始生机、活力而创作的钢琴作品,如《滇南山谣三曲》、《寻找远去的声音》等;其三为以自然风光与景象等为题材的钢琴作品,如《风之歌》、《观月》等;其四为以记录美好时光及回忆为主的钢琴作品,如《夜曲》、《冥想》等;其五为适合儿童演奏且体现出地域特色的作品,如《云南组曲》、《新疆舞曲》等;其六为改编自经典民族曲目的作品,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唱二小放牛郎叙事曲》等[1]。
二、张朝钢琴作品《皮黄》创作风格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最为显著的创作风格便是中国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的碰撞与交织融合,但作品内并非简单、机械性地堆砌戏曲元素,戏曲与钢琴的整合可谓出神入化、精妙绝伦,作曲家将戏曲元素渗透至音乐语言运用中,使得整部钢琴作品情致盎然、特色鲜明、引人入胜。综合而言,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富有京剧韵味的曲式结构与板式变化
板式变化源于梆子系统,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组合以不同的板式,打造出更加丰富且独特的戏剧效果。张朝钢琴作品《皮黄》以原板为基础,板式变化都在原板旋律上变化而成。此部钢琴作品共划分为10个乐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除了尾声之外,其余部分均借鉴了皮黄腔的板式结构。引子部分作曲家以颤音及倚音模仿戏曲润腔,给人以先入为主的感觉,并且打造出清丽、悠扬的声音;乐曲第一部分为原板基础上的板式变奏,包括二六、流水及快三眼,其中二六板、流水板为西皮腔独有的板式,在第一部分出现后使得乐曲的节奏更为紧凑,与引子部分的平静、舒缓、恬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作曲家在云南时度过了快乐年少时光,伴随着速度的加快以及通过踏板运用所模拟的鼓声,使得音响效果更加热烈、清丽,也让钢琴之声有了跳跃的感觉;乐曲第二部分为过渡乐段,在调式上与原板基本相同,慢板的运用使得乐曲悠远绵长,体现出作曲家在静静地欣赏优美的风光,展现自己内心的平静,打造出虚实交织的音响效果;乐曲第三部分的音乐情绪持续递进,运用了摇板、垛板,体现出作曲家内心的远大志向与蓬勃激情;乐曲尾声部分体现出中西融合,运用了柱式和弦,让乐曲在辉煌中结束。
(二)蕴含戏曲元素的音乐调式与旋律运用
在钢琴作品《皮黄》中,作曲家对音乐调式及旋律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首先,音乐的调式变化以及旋律有着鲜明的戏曲音乐特色,引子部分为导板,E宫调式,节奏自由且缓慢,拉开了整部乐曲的序幕,随之而来的是轻快活泼的旋律,节奏上有板有眼,类似于西皮腔曲调。三次的板式变化让乐曲的速度逐渐加快,给人以紧张感,凸显出乐曲的戏剧性效果,乐曲第三部分对原板的板式变奏,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重现了西皮音调,让乐曲有着整体与和谐的美感;其次,从钢琴作品《皮黄》的曲调展开手法上来看,有着鲜明的戏曲基本调特征,如乐曲第三、四乐句以第一、二乐句为基础,多次的变化重复体现出戏曲音乐色彩,此外还包括整个乐段的重复及衍展,在推动音乐发展、情节展现的同时赋予乐曲以戏曲韵味,助推情感层次的变化与跌宕起伏。在乐句的设置上,作曲家采用了对应的乐句,通过衍展后发展为大型曲式结构,以装饰音体现出训练的特点,虽然此种创作手法并非源于我国戏曲音乐,但是能更好地塑造出戏曲音乐风格;最后,此部钢琴作品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与西皮、二黄对对比的重视相得益彰,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并且让音乐的旋律色彩丰富多变,将调性变化寓于旋律变化之中,更加细致地以音乐语汇刻画画面、塑造音乐艺术形象[2]。
(三)频繁出现且戏剧效果鲜明的节奏变换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有着频繁出现且戏剧效果鲜明的节奏变换。在我国戏曲艺术中,板式起到约束及规范声音强弱、长短的作用,属于我国戏曲音乐独有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板眼组合及板式结构通常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例如原板部分为二四拍,一小节为两拍,便是一板一眼结构;一小节四拍,第一拍为板,其余三拍为眼,则是快三眼结构;一板一眼也可以为流水结构,配合以乐曲速度的加快,产生流畅自然的音响效果。此外还包括慢板部分的及节拍频繁变化,打造出飘忽不定的音响效果,垛板部分的有板有眼可以让音乐的情绪更加热烈。
在张朝钢琴作品《皮黄》中,引子部分便运用了我国戏曲音乐的板式变化,有着浓郁的戏曲节奏色彩,引子部分的节奏较为自由灵活,没有周期性的变化,而是给演奏者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创作空间,再加上频繁变化的节拍,使得引子部分既有着戏曲的韵味,又有着时代气息,更加契合当代审美语境[3]。
三、张朝钢琴作品《皮黄》演奏分析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不仅在创作上独具匠心、风格鲜明、个性十足,蕴含着丰富的戏曲元素及中国古典音乐韵味,而且在演奏技法上丰富多变、富于创造,对演奏者的音色处理能力、音乐感知力及审美创造力等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若想完美诠释此部钢琴作品,需要在作曲家创作经历、作品创作背景及风格分析的基础上发挥自身音乐想象力、艺术联想力,灵活机动地运用与组合钢琴演奏技巧,从而将作品的内容、内涵、思想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节奏把握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中的节奏富于变化且较为自由,虽然有着规定的节奏,但节奏的收缩、张弛等都需要演奏者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在演奏时让节奏有弹性、更灵动,可以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如在演奏乐曲第一部分原板旋律时,虽然谱面上标记了节奏与节拍,但在演奏时需要与引子部分的舒缓、悠扬相契合,演奏速度不宜过快,而是要张弛有度,尤其是在处理乐句衔接时,不能一味按照谱面规则,而是要进行“二度创作”,让节奏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在正确处理节奏的同时体现出作品的戏曲韵味;再如乐曲第三部分出现了多次的板式变奏,不同板式结构有其特定的意义及作用,在演奏时要做好作品分析,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描绘的画面,尤其是在演奏摇板时,需要把握好中低声部的节奏对位,突出高声部旋律,营造出一种紧张、急促的音乐氛围,从而助推演奏情感的表达[4]。
(二)旋律表现
钢琴作品《皮黄》着重强调与突出了中国民族音乐旋律单声横向线条思维,在演奏前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音乐风格以及乐曲内运用的戏曲元素、旋律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加完美地诠释作品的旋律魅力。在正式的演奏中,要结合作品各个部分的特点做好旋律的处理,如在演奏引子部分时,应当注重乐句划分,调节好自己的气息,从整体上进行演奏,保持手臂及手腕放松,手指紧贴琴键,手指快速地在琴键上跑动,让演奏出的琴声清脆悦耳,旋律自然优美;再如演奏二六板部分时,右手触键的力度要适度增强,集中发力,让声音干净利落,下键是集中有力,手指压到底,让声音有一种颗粒感,增强琴声的穿透力;在演奏流水板部分时要以手腕及手臂的力量带动手指地抬起与下落,演奏速度逐渐加快,让声音灵动、自然地流淌,打造出春风拂面、小桥流水的意境。
(三)音色模拟
《皮黄》内出现了大量对我国民族民间乐器及戏曲唱腔的模仿,在演奏时要予以高度重视。如乐曲引子部分的颤音、倚音模拟了戏曲润腔,在演奏时要保持手指松弛,但不可泄漏气息,而是在轻快中有一种结实的感觉,通过琶音演奏模仿弦乐器的音色,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再如垛板部分模拟了板鼓及拉弦乐器的音色,在演奏时指尖要垂直触键,尤其是在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左手保持跳音弹奏,右手则模仿拉弦乐器的独特音色,同时保持声音的颗粒感,此种演奏方式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戏曲艺术特色,打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并达到引人入胜的演奏境界[5]。
(四)踏板运用
在钢琴作品演奏中,运用踏板可以对旋律进行补充与完善,让声音更具层次感与丰富色彩。钢琴作品《皮黄》画面生动、内涵深刻、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演奏时合理且有效地运用踏板可以将作品的旋律、情感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二六板演奏中需要运用延音踏板,踏板要踩一半,以避免声音飘忽不定,让板鼓音色的模拟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在快三眼部分,要运用弱音踏板,促进音乐情绪从热烈逐渐进入平静,营造出轻柔且充满幻想的音色,助推情感的表达及情绪的宣泄。在合理运用踏板的同时要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追求钢琴之声的气韵生动、意境营造,保持气息连贯顺畅,即使在演奏“无声”部分时,也需要避免声音断裂,做到乐句与乐段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以此达到音断意不断的演奏效果。
结 语
张朝作为国家一级作曲家,一直在探索钢琴艺术民族化、本土化发展道路,创作出题材丰富、风格鲜明的众多优秀钢琴作品。《皮黄》为张朝的代表作之一,有着京剧韵味十足的曲式结构与板式变化,蕴含戏曲元素的音乐调式及旋律,频繁出现且戏剧效果明显的节奏变换。在演奏此部钢琴作品前需要做好作品分析,在把握好作品创作背景、作曲家音乐风格、音乐元素及语言使用手法的前提下把握好节奏变化、处理好旋律表现、注重音色模拟并合理运用踏板,以此展现出作品的内容内涵,提升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