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机制研究
——以乌海市为例

2022-12-24武秀梅赵志远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居民绿色生活

武秀梅,赵志远

(乌海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排污权中心,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早在2015年,原环境保护部就已经发布了《加快绿色生活方式实践指南》,里面多次强调人民应基本形成绿色节约生活方式,这就表明了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达了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乌海市作为我国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肩负着探索构建低碳社会、城市低碳绿色模式的重任,其中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任务之一。《乌海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的具体要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其中重要一环,但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低碳推进情况步履维艰,能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人并不多。

1 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面临的难题

1.1 多数居民没有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39.9%的居民认为“周边朋友有一定低碳生活意识,但是很少有人身体力行”;44.1%的居民低碳生活与个人生活习惯相冲突时选择“视情况而定”;近一半的居民出门不自带水杯而是购买瓶装水或饮料,三分之二的居民在电器不用时不关掉电源,七成居民三楼以下上下楼仍乘电梯,八成居民购物不自带环保环保购物袋。可见,目前多数居民没有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低碳生活意识仍需加强,有待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低碳生活的热情[2]。

1.2 部分居民低碳消费观念不强

一次性消费数量大,浪费严重。问卷调查发现:24.4%的居民经常叫外卖、9.1%的居民三餐均叫外卖,由此形成大量难降解的白色污染;12.2%的居民外出吃饭不打包剩菜,41.7%的居民经常将剩余饭菜、水果、零食扔掉,饭店聚餐宴请近50%以上的食物被倒掉,粮食浪费严重;而这些的主要群体为学生和年轻人,他们节水、节电意识不强、爱用空调、洗澡用水量大、出门不是开车就是打车、购物注重外包装,甚至存在攀比性、炫耀性、浪费性消费行为。对低碳生活认识存在偏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9.5%的居民认为低碳生活会带来生活不便,18.1%的居民认为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14.5%的居民认为这是政府需要做的事和自己关系不大。

1.3 绿色出行比例较低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5.1%的居民选择私家车,30.5%选择自行车、电动车或共享单车(其中10%左右的共享单车人群,冬季会转为自驾或公闪等其它方式),13.6%选择步行,8.0%选择公闪车或出租车,2.8%选择其它,目前居民日常出行方式仍以自驾为主。据统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家庭自用车保有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尽管新能源车占比持续增加,但燃油车占比仍保持在九成以上,燃油车仍是家庭主要用车。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居民购车意向中油电混动车型是首选;其次是纯电动车型;然后是燃油车。63.5%的居民因附近没有充电桩而放弃购买纯电动车,36.4%的居民考虑纯电动车受里程、天气的制约,放弃购买纯电动汽车源车。可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影响居民选购新能源车的主要因素[3]。

2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宣传工作不到位

当前,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意识和执行力不强,没有形成统一性,与我们的宣传不到位不无关系。关于低碳内容宣传接触情况问卷调查显示:有44.1%的居民认为“经常接触”;38.4%的认为“有,但不多”;14.6%的认为“几乎没有”;2.8%的人认为“从来没有”。

2.2 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对居民落实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低碳生活方式没有普遍被居民自愿、主动接受并养成习惯。同时,对居民铺张浪费等消费行为也没有形成有效约束。如鼓励绿色出行、鼓励光盘行动、抵制过度消费行为等,只是对居民提出倡导,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激励或限制机制。

2.3 政策制度不完善

现有政策指导和限制多数都规范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并不适用于一般公众。

群众才是绿色低碳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但针对他们的低碳行为政策指导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差别化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废旧商品回收制度、餐厨垃圾绿色化处置制度、限制一次性餐具使用制度等政策,仍然亟待完善。

2.4 基础设施不齐全

当前,实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得不到全面实行的根本原因。调研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小区没有配套充电桩,近4成的小区没有实现计量取暖,旧衣物、餐厨垃圾回收途径单一,生活垃圾分类不够精细,缺乏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设施。

3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机制探析

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消费模式和诸多制约因素,导致现有生活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未来城市的主流,逐步引导居民开启绿色低碳生活,是最终减少城市碳排放的决定性环节,应该探索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从根本上逐步推动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4]。

3.1 健全宣传机制 提高公众低碳生活意识

3.1.1 建立系统化的学校教育

应该从学校教育开始,将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纳入学校思想教育课堂,以及社区活动中。为中小学生举办自然体验夏令营,让他们感受到与自然的共融,形成热爱和尊重自然的观念,增强水、电、低碳意识,培养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鼓励学生成立环保协会,参与各类环保志愿者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关注环保的习惯,通过组织环保俱乐部和各类环保志愿者活动,使他们在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或邀请义工参与当地生态文化互动比赛,通过简单实用的低碳实践动画,进行简单的实用的低碳生活技巧训练,鼓励他们自觉践行低碳行为守则,体会生活与自然相融[5]。

3.1.2 多渠道进行公众宣传

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大众化的文艺、文旅作品,制作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持续做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6]。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生动、立体化地进行绿色低碳生活宣传,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易于接受的语言,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灌输到公众的心里,通过全民生态文明线上知识竞赛奖励活动和志愿者招募,发布科普宣传动画,将思想意识转化为动力,使群众重新审视生活习惯,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3.2 建立激励惩罚机制 培养公众低碳生活习惯

3.2.1 建立数字化碳普惠激励机制

碳吸收是个人和组织减少碳排放的积极奖励措施,也是一种促进生活领域降低碳排放的正向引导激励机制。碳普惠大数据平台将使用者每日登录、步行积分、骑车出行、夜间加油、公闪出行、光盘行动等绿色生活积分载入APP积分系统,累计碳积分通过兑换现金、抵扣共享单车骑行费用、享受点餐优惠、兑换优惠券或电影票、购买打折商品等形式,给予绿色生活激励回馈[7]。通过数字化碳普惠的带动作用,引导公众开启低碳生活,逐步培养低碳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公众自觉主动的选择。

3.2.2 建立不合理消费严惩机制

坚决制止餐饮铺张浪费行为,制定出台《餐饮反食品浪费行为规范》等相关标准,组织志愿者成立 “光盘行动小组”,对餐厅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浪费现象,采取曝光、通告和罚款等方式予以惩戒,对“光盘行动”消费者,给予合理优惠[8]。餐饮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外卖平台明确标准餐品规格、参考分量、口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推广小分量、多规格餐品或套餐。对水电阶梯价格机制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培养节水节电生活习惯。

3.3 创新引领示范机制 营造公众低碳生活风尚

3.3.1 发挥行政机关引领效应

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绿色办公,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用电、用热,形成低碳生活新风尚。办公空调制冷温度设置不低于26度,空调运行期间门窗关闭,工作结束及时切断电源,三楼以下不乘坐电梯;制备纯净水产生的废水用于卫生清洁或冲厕;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根据时间、地点合理安排车型,公车优先选用新能源车型;会议一切从简,能开视频会的不开现场会,能开短会的不开长会,能用电子版的不打印纸质材料。

3.3.2 树立绿色低碳示范典型

通过节约型机关、低碳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从中评选一批成效突出、特点鲜明的优秀典型,借助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对评选出的“零碳单位”“低碳达人”等优秀典型案例,进行公开表扬,树立标杆,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同时,对积极典型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政策倾斜,如评优选先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休假等,从体制上形成一种长效带动效应[9]。

3.4 完善政策支持机制 提供公众低碳生活保障

3.4.1 引导绿色饮食

促进当地有机食品、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鼓励环保食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餐厅用餐通过供应模式和定价,传播“半价定做”,有效完成环保任务[10]。同时限制使用一次性餐具,鼓励餐馆免费提供生物降解盒。改善餐厅和酒店评级系统,让更多的普通餐厅获得绿色评级。在建造学校、医院和其它公共建筑时,优先预制钢结构。鼓励餐厨垃圾绿色化处置,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如美国Re-Nuble公司利用将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料,推广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新型的农作物[11]。

3.4.2 倡导绿色居住

加大绿色低碳小区建设力度,积极打造零碳社区。利用学校、医院、车站、居民住房等建筑屋顶,探索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电网融合的新模式。推进新建学校、医院等公用建筑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结构,引导开发商建设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结合城市清洁取暖和老旧小区改造要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升级供热供水系统,以适应市区对清洁供热和旧城区改造的需求。旧的供热供水系统、排污系统、排水泵和排水系统及时进行改造,加快改造大城市地区的铸铁天然气管道。更换有效的隔热墙、节能门窗和供热装置,以提高供热效率。加快再生水设施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在学校、医院、酒店、餐馆和浴室等关键部门,回水率可以加速节水器的普及和节水方法的升级[12]。新建公共设施必须安装使用节水及下水回收器具,推广分屋供暖模式、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探索细化居民阶梯水价,充分发挥阶梯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4.3 推行绿色闪通

优化市内闪通道路网,倡导公共闪通优先,持续推动市政道路改造,搞好城市道路“微循环”;完善公闪出行补贴机制,科学合理布设站点,提升公闪出行便利化、舒适化;推广共享单车应用和价格规范管理,引进多种共享车型,方便居民选择,如共享可载人电车、共享汽车,鼓励“步行+共享单车+公闪车”的出行方式;完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协调银行放宽购车贷款条件,激励居民购买新能源车,在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停车场和主要闪通沿线加快建设便民充电桩、充电站、加气站;制定具体的老旧车辆和燃气车辆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车辆,依法实施强制报废。

3.4.4 推进绿色包装

推进包装简化,逐步淘汰过度包装,将绿色包装纳入绿色产品评级体系。改进包装材料的无害设计和回收方法,鼓励使用可降解、无污染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的标准,并为不同类型的包装制定产品包装绿化标准和绿色标准网购流程[13]。

3.4.5 促进绿色采购

协调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扩大其范围。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企业进行绿色采购,建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闪易服务。建立绿色配送服务体系,及时更新绿色产品和生产者的环保信息,建立绿色采购监管体系,以此加快推行节能低碳产品以及有机产品认证和能源效率管理[14]。

3.4.6 实行绿色回收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提高垃圾分类设备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探索垃圾分类模式。审查垃圾收集系统,为不同类型的废物制定测量和收集标准,并制定与分类结果挂钩的奖励机制[15]。同时,改善旧物品和衣物的回收利用,政府需要改善废物及成衣的回收路线,改善汽车及电子产品类垃圾的回收及处置系统,严格规范废物回收行业,避免低质量的资源回收,对环保部门进行严格管理,以避免低质量的回收和低质量的资源开发。

总之,如何推进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促使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任务,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践行。

猜你喜欢

居民绿色生活
绿色低碳
石器时代的居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高台居民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