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2022-12-24陆书剑
陆书剑
(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人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就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导。系统梳理与正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思想是实然状态与应然追求交织而成的时代之音。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表达;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回应。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表达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然没有关于共同富裕的专门论述,但是他们的著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共同富裕思想。马克思主义擘画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743这指明,理想的社会应是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没有剥削与压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以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633从这些论述中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同富裕的认知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方面,还延伸到了精神生活方面,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关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亦给出了解答。他们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工人阶级自由的一无所有,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勉强维持自己生存的消费资料,从而始终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要扭转这一局面,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让人们成为自己的主人,自觉地参加劳动,从而享受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习近平多次发表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一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当代表达。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贯穿于奋斗历程的始终,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对解决贫困问题、推进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艰苦革命,使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政治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共同富裕”的理念。通过“一化三改”,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邓小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擘画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并提出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等,这些举措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江泽民继往开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生活。胡锦涛坚持科学发展,将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共同富裕得以稳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实施一系列有力举措,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传承与弘扬。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一方面,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新中国实现了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观,开始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期盼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工作收入、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文化资源等等;另一方面,我国发展面临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发展总量还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后,习近平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既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价值诉求的有力回应。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很多关于“共同富裕”的新理念、新思路,逐渐形成了包括内涵特征、基本原则、实践路径为主体框架的系统性内容,为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遵循。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
其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从主体维度看,共同富裕指的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富裕。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为了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群体带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人的收入大幅增长,长期以来普遍贫困的面貌大为改观。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习近平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3]这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所有人民。只有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生活水平都大为改善,那么共同富裕才能得以实现。
其二,共同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从内容维度看,共同富裕有着丰富的内在意涵,是全方位的富裕,包括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以及社会全面发展。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4]物质生活的富足可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为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生活的富足,则可以为物质生活的发展提供思想的引领与精神的支撑,使人超越一般的生存需要,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在阐述共享发展理念时,习近平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5]这些内容构建起一个综合的体系,决定着社会的共同富裕程度,需要予以全面关注,使发展不留短板。
其三,共同富裕是差别有序的富裕。从目标维度看,共同富裕是一种主体之间存在适当差距的普遍富裕,而不是一种平均主义式的富裕。受到历史条件、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基于此,我国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同等富裕。习近平明确指出,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构建起差别有序的收入格局,把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一方面,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让全体人民有足够的获得感,而不至心态失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激发人民发展自我的内生动力,主动拒绝“躺平”,从而促进社会持续进步。
其四,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建的富裕。从实践维度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需要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回眸历史可以发现,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人民群众的力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将青春与汗水挥洒于祖国大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才过上了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就必须调动起全体人民的力量,使人们积极参与到共同富裕建设中来,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建设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人人皆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二)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其一,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与力量的确证,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要把“共同富裕”的目标转化为现实,就必须依靠劳动的手段。只有通过辛勤刻苦的劳作,锐意进取的创新,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4]建立勤劳创新致富的社会风气,一方面,要构建起完善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确保阶层晋升的渠道畅通,让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增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术水平,为人民参与劳动创造更好的自身条件,使人民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其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纵观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6]新时代,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让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保障基本民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发展,发挥其吸纳人员就业、提供大量税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使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本身的保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损害社会公平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
其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须从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出发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这一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展开工作,中国才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面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同样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展开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4]尽力而为就是以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尽最大的努力,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人民有更大的获得感。量力而行就是要始终立足于现实的国情,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准绳,设定符合实际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以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为工作重点,杜绝一切不切实际的过度保障,避免陷入“养懒汉”的误区。
其四,坚持循序渐进。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揠苗助长只能事与愿违。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4]目前,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推进共同富裕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我们秉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踏踏实实地办好每一件事,积累足够的量变,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方能逐渐实现。同时,要建设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在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摸索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般经验,然后将这些一般经验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各地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富裕道路。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其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开始更为注重发展的质量。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秉持五大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发展导向。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走好共同富裕之路。习近平强调,“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4]为进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增强城乡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加强对财政资源的统筹,给予欠发达地区财政上的支持。要提高不同行业之间发展的协调性,破除行业垄断的弊病,推动金融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与税收、发展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使其与大企业互为补充、携手共进。
其二,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一切发展所做大的“蛋糕”最终要回归到分配领域,将“蛋糕”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的满足,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必然会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习近平提到了几类重要群体,包括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技术工人、基层公务员、国企基层职工。他指出,要通过精准施策推进这些群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坚力量。此外,还要建立起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习近平强调,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7]各个阶段的分配要统筹起来,效率与公平并重,实现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合理调节。要加大对违法违规收入的整治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坚决取缔一切非法收入。
其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予以重视。习近平针对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教育方面,提出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更多教育资源向农村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倾斜,让出生于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养老方面,提出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克服城乡、区域间的差异,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好人民群众在养老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医疗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医疗保障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就业方面,提出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落实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住房方面,提出让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的住房压力,让人民都能拥有适宜的居住条件。
其四,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注重人民精神生活层面的共同富裕,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中的一大创新。精神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盈的精神生活能够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指引、情感的慰藉与精神的支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相关主题教育,以凝聚社会的价值共识,提升人民的精神力量;需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创作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作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满足不同人群对于文化的需求,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需要优化舆论环境,澄清各种模糊的、错误的认识,纾困人民的不良情绪,加强对舆论的监管,尤其是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防止对抗性舆论的生成,为人民群众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
其五,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相较于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显得相对薄弱。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需要我们重点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习近平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8]提出要增强农民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关注、帮扶脱贫地区,夯实脱贫成果,确保规模性返贫不会发生。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鼓励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乡村,让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打造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要建立一支乡村建设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能够在乡村大展身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各国缩小贫富差距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劳苦大众的命运,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痛斥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让生产资料为全民所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史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传承党的初心使命,立足于历史实践与现实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中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原则,又紧扣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对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何要推动共同富裕、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做了科学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守正与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成果。
(二)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
增进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党百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全面小康在中华大地得以实现。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对共同富裕的期待更加强烈。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聚焦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现实问题,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水平与精神境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发展氛围,对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高发展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正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我们已经拥有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来推进下一阶段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为世界各国缩小贫富差距贡献了中国智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收入不平等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一些国家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群体之间冲突加剧,但是治理贫富差距的现成经验却十分匮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行脱贫攻坚、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植根于我国脱贫攻坚和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其思想中所蕴含的战略眼光、方法策略、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其治国理政的智慧,并指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社会贫富差距稳步缩小。事实证明,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为探索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方案。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成功经验具有一般性的意义,习近平关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法、原则、路径,为世界各国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与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