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同题报道的差异化路径
2022-12-24晏美华
晏美华
新闻报道的同质化一直困扰着媒体和记者。赢在差异化已成业界共识。大家都在寻求同题新闻的差异化视角,探索差异化呈现,一批优质作品脱颖而出。笔者试着剖析这些不同凡响的佳作,如何实现“破圈”传播。
巧切口讲述大时代 力求内容差异化
去年7月18日,“百年奋斗 百年答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摄影展在中华世纪坛盛大启幕。紧扣建党百年主题,来自中省及地市媒体的300多个摄影专版集中展示,一些有鲜明特点的版面脱颖而出。
《人民日报》选送的《庆祝建党百年七一活动》版面,由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3幅大图组成,简洁庄重大气,直击人心,让人不禁联想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幕。长江日报选送的版面《穿越世纪再同框》,以其新颖的视觉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一幅幅50年前的老照片放大数倍,回到旧地,与当下的现实场景无缝相连,历史与现实奇妙融合,跨越半个世纪的场景同框结像,看得见的时代巨变,令人回味无穷。笔者单位孝感日报选送的版面《丹心向党 无愧时代》,以百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半身像为底,围绕“党徽”标志和“入党誓词”原文有序排列,金色党徽、红色誓词鲜明夺目,百名党员目光如炬,从百岁党员到青年学子,理想信念薪火相传,共产党人的初心跃然纸上,备受好评。
同题新闻面前,我们常说小切口讲述大时代,其实“巧”切口才能更出彩。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穿2018年的报道主旋律。中国纪检监察报推出了《40年40组关键词》系列报道,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从“粮票”到“移动支付”、从“练摊”到“淘宝”、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从“加入世贸组织”到“一带一路”、从“反对干部特殊化”到“八项规定”……40组刻印时代足迹、烙印在人们心中的关键词,既展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又兼具思想性、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匠心独具。
以巧切口讲述大时代,《40年40组关键词》以人们耳熟能详的时代热词为切口,这种代入感,不禁令人拍案叫绝,既有深度又接地气,不仅让历史巨变一目了然,还引起最广大的人民的精神共鸣。由此可见,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围绕典型成就,找准历史坐标,创新思维,巧妙切口,力求内容差异化,自然更胜一筹。
逆思维站稳大立场 力求观点差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值得国人骄傲和自豪。“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等一些不理性的声音为此甚嚣尘上,充斥网络,误导公众。2018年4月19日,科技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专栏。《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这些“细节”让中国难望顶级光刻机项背》《居者无其屋,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短舱之困》《核心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的中国“无人区”》……35篇报道对我国工业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作为党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发出了明辨是非、理性思考的声音。第29届中国新闻奖推荐评语写道:这是一组针对社会舆论中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理性声音推出的系列报道……有效扭转了舆论风向,同时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了意见参考。
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院士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得知消息的学生自发在路边等候,现场“人山人海”。湖南日报摄影记者辜鹏博用广角镜头,定格围观同学们喜迎袁隆平院士的动人画面,取名《追科技之星》。当下社会、网络上充斥着追捧娱乐明星、围观网红的场面,科学家、革命英烈却备受冷遇。这张摄影作品对当下年轻人究竟“追”怎样的“星”提供了一面镜子,引导了舆论风向。
逆向思维站稳大立场,《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追科技之星》对“高级黑”“媚俗场”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关照社会现实,关注热点议题,敏锐觉察,触摸时代脉搏;独立洞见,识别繁芜杂音,以鲜明的观点扶正祛邪,引领舆论,真正体现了主流媒体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情怀和担当,专业品质和新闻素养直见高下。
着眼地方对接大主题 力求场域差异化
放眼全国,立足地方,有时也是一步妙棋。湖南时刻新闻客户端《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凭此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长沙这座城市的“长度”与“长处”入手,展示长沙经济之“长”、交通之“长”、速度之“长”、智能之“长”、艺术之“长”……“长”字落笔,贯穿始终,讲述专属长沙的故事,精彩呈现了长沙改革开放40年的璀璨成就和崛起之道。长沙说“长”非他莫属,独具优势。地方性对接大主题,可见大有作为。
2021年,是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的开元之年,地市级媒体如何表现这一重大题材?孝感日报推出的《航天工匠弹簧大师李基平》就是一个突破。负责嫦娥五号月面五星红旗展示的首席技师李基平隶属孝感企业。五星红旗展示的关键之一在于弹簧,笔者咬准这个点,以特写镜头聚焦小细节,通过细腻的光影雕刻,展现李基平制造弹簧的精湛手艺,烘托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每次载人飞行,有超过10万名技术人员默默奉献,托举起英雄飞天,但鲜有影像深度聚焦这个群体。这组图让读者看到了广大一线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的航天精神。
挖掘地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有侧重地关注那些最能体现本地属性的稀缺特点,多维提炼,以鲜明的地方样本折射厚重主题,实现报道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自在其中。
盯外径映照大事件 力求视角差异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2022年冬奥会让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围绕奥运,中外记者在赛场内外较量。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赵青的作品《北京电视中的奥运会》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是最受中国百姓追捧的一场体育盛会,赵青跳出比赛现场,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百姓在家中观看奥运赛事的场景。他以让人出乎意料的视角,定格正在播出奥运会节目的电视机和电视机所在的场景、摆设。获得第52届荷赛体育特写类组照一等奖。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百年首钢有两次奥运奇缘。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首钢迁至河北曹妃甸。首钢搬迁后留下的工业遗存焕变成2022年冬奥会赛场。《百年首钢的两次奥运奇缘》在经济日报记者赵晶笔下成篇,深析老首钢的创新升级活力焕发,书写北京老厂房的调整转型,二者通过奥运巧妙串联,厚重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气息交相辉映,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腾飞、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稳健步伐。
赵青、赵晶以其独特视角,完胜奥运赛场内外的无数记者,捧得中国新闻奖。当所有人关注圈内时,跳出圈外盯外径,察他人所未察,言他人所未言,剑走偏锋,寻找新闻的“第二落点”,与众不同不言自明。
抓典型折射大方针 力求个体差异化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展示脱贫攻坚的成效?恩施日报摄影记者杨顺丕别具慧眼地选取鹤峰县渔山村群众过去坐索道“铁篮子”出行和现在家门口坐车出行、过去用马驮东西和现在用汽车拉货进行对比,生动再现了该村在脱贫攻坚中所取得的成果。《再见,索道你好,公路》用今昔对比巨大反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绝对贫困这个困扰中华民族的“千年难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是脱贫攻坚成效最有力的见证。
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历史命题,新华通讯社田建川将视角对准了四川凉山州腹地一对年幼的兄弟。在海拔超过3000米的大凉山,彝族9岁男孩吉觉吉竹,背着1岁多的弟弟,随母亲搬家到易地搬迁的外公家。裤腿沾满大雪的哥哥背着弟弟冒雪前行,眼神坚定。他们将住进新房,还将在新学校就读。组照《下山,哥哥背你去新家》映射出大山深处一代孩子的命运正在国家扶贫政策下发生深刻改变,折射出对后代的深远影响。
一个以典型事说理,一个以典型人见情。二组作品从全国众多的脱贫攻坚稿中胜出,同获中国新闻奖。为推进政治、社会、经济、民生发展,国家实施的治国理政方略,主流媒体必然跟进。抓取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提取典型价值,突出其显著性,是报道成功的基点。以突出个体精准反映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大政方针的生动注脚。
结语:
同题报道如何破“圈”,上述报道给出了差异化表达的路径。巧切口反映大时代、逆思维站稳大立场、着眼地方对接大主题、盯外径映照大事件、抓典型折射大方针,见微知著不忘全局是关键所在;小人物融入大民生、小故事抒发大情怀、小场面塑造大角色、小细节反映大成就,吃透素材求异思维方是突围之道。单一化、概念化、模式化的报道形式一定要摒弃。当下,融媒体推进,传播形态给差异化呈现又开辟了新舞台,各种可视化手段、互动式连接,给差异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拓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