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2022-12-24姬洪芬姬洪坤
姬洪芬 姬洪坤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媒体领域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融媒体的发展,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媒体传播的形态,对传媒领域各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纪录片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凭借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叙事方式以及镜头语言等,在视听艺术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拥有大批的忠实观众。但我国的纪录片发展不尽如人意,无论是作品创作的数量、质量还是传播的范围、影响力等,都有一定的差距。融媒体的出现为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媒介融合不但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为电视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否适应融媒体环境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成功的关键。
一、融媒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机遇
融媒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条有价值的媒体信息或是高质量的视听作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受众能够通过融媒体的各种传播媒介接收到信息内容,同时能够主动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任何信息,这是传播领域前所未有的突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视听作品,电视纪录片无论在创作内容还是传播途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制约因素。我国电视纪录片传播途径主要还是传统的主流电视媒体,传播途径单一、受众范围小,导致大量的电视纪录片并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所能接触到的电视纪录片,只是少部分具有电视媒体渠道资源优势的作品,在有限的电视播放时长内只能精打细算、精挑细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积极性,对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形成较大影响。另外,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电视媒体受众流失、影响力受挫已是不争的事实,电视纪录片的生存境况更是堪忧,借助融媒体新思维、新模式,突破现有困境、实现创新发展成为电视纪录片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
融媒体的出现首先为电视纪录片传播途径、传播范围的拓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融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了全面、完善的媒体矩阵,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媒体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为电视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渠道,而智能电子设备和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也为受众方便、快捷的获取视听资源提供了便利,可以说,融媒体的出现为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开辟了多样化的途径,全面覆盖传统的电视媒体、电影媒体及新兴的网络流媒体平台等,拓展了电视纪录片的传播范围、提升了传播速率,必将促进电视纪录片的快速发展。
融媒体的出现为电视纪录片的良性运营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运营还有很大努力空间。很多质量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也许会有不错的口碑,但在运营收益方面却难以保证,亏损的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随着新兴流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付费订阅用户不断增多,为电视纪录片实现稳定收益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充分利用流媒体平台,建立完善的基于流媒体的纪录片创作、传播、运营体系,无疑将会为电视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
二、融媒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发展面临的挑战
融媒体为电视纪录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融媒体环境下,用户选择视听作品的主动性增强,而且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国产电视纪录片在内容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品牌建设方面与观众的互动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观众对视听作品的需求,一方面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对作品的呈现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融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电视纪录片制作主体的多样化。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着严格的内容筛选机制,所呈现的作品通常把关严谨、质量较高。而基于融媒体的电视纪录片由于缺乏严格的内容筛选机制,在作品内容上必然会良莠不齐,有些纪录片缺乏精准的定位,内容制作一味迎合观众口味,这无疑对电视纪录片在融媒体环境下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而另一方面,基于融媒体的纪录片创作,与传统的纪录片创新存在显著的区别,观众收看节目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形成巨大挑战。如何制作出内容精良、符合市场需求以及观众收看行为习惯的电视纪录片,对创作主体的节目制作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提出了挑战。此外,在融媒体环境下,视听作品的创作、传播和运营正向着求新、求快发展,电视纪录片不但面临着来自自身对环境变化适应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其他视听作品的快速演变、创新的压力。新兴的网络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定位,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视听产品,吸引受众眼球、争夺流量,对电视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一种挑战。
三、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坚持“内容为王”,以作品质量作为创新发展的根基
电视纪录片相较于其他的视听作品类型,对内容方面的要求更高。真实、客观而又不失艺术特性,从某种程度而言,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决定着其成败。从发展创新的角度来说,电视纪录片在内容上应深度把握融媒体传播的特征,即在创作内容上应注重多样性,不仅要有主流宏大叙事,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大众的日常现实生活;选题内容既要有“高、大、上”的主流意识,同时也要有“人间烟火”和“现实流”。
融媒体拓展了电视纪录片的受众范围,同时也使得电视纪录片的受众需求更为多样化。“内容为王”不仅仅是指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质量,同时也体现着在创作内容上对不同受众需求的满足。如《舌尖上的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制作精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在内容上更为贴近大众的现实生活,“民以食为天”,使得这部纪录片天然的拥有了最为广泛的受众基础。
(二)在作品呈现方式上契合融媒体传播的特点
融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及最广泛受众的行为习惯而来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的兴起,与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碎片化传播也已经成为融媒体传播的一种“标配”。在以快节奏为主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观看短小精干、内容紧凑、主题鲜明的视听作品。因此,电视纪录片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在作品呈现方式上契合融媒体传播的特点是重要路径之一。
首先,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时长要有所创新。五到十分钟,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的短片是网络传播的主流,这里我们所说的创新,应重点在于如何运用这种短小精干的作品类型,构建起一个具有系统性、成体系、连续性的系列作品,这对于电视纪录片创作来说是一大挑战。每一个短片可以独立成片,具有鲜明的主题,同时又是整体叙事的一部分,既满足了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同时又不会破坏整体叙事的连续性、完整性。
其次,在作品视听语言的呈现上应有所创新。融媒体的传播具有求新、求变以吸引观众眼球的特点,因此,在视听语言的呈现上应结合网络传播特点进行创新突破。如非常规镜头和新奇的拍摄角度、精致的声音表现、个性化的特效等。值得一提的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拍摄已经进入了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已经不再是专业人士“专利”,非专业人士利用智能电子设备也能够实现对身边人和事的随时记录,这大大降低了纪录片的进入门槛,同时也对专业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思路,作品的呈现方式将更为开放、多样。
(三)拓展传播途径,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应着力在传播途径上进行拓展,在传统电视媒体、电影媒体传播途径的基础上,应重点拓展网络新媒体传播途径,与流媒体平台加强合作,构建基于融媒体的新型传播体系。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说,拓展传播途径并不是简单的在网络新媒体领域进行渠道建设,而是涉及到内容创作、运营模式创新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一方面,国内电视纪录片的传播应广泛借鉴国内外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电影的宣发、传播模式,如目前很多的电影、电视节目已经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同步传播和宣发,而一些制作主体甚至已经将网络新媒体定位为传播的主渠道,量身定制适合网络传播及受众的节目内容,在此方面,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发展相对较为滞后。
另一方面,电视纪录片在拓展传播途径的同时,应重点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建设,充分借助各种移动终端的优势来提升电视纪录片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纪录片制作主体可以在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平台中开展互动活动,通过“话题效应”来带动观众的参与,加大纪录片的品牌传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