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关于稳岗拓岗的多维思考
2022-12-24牛磊
牛 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核心理念,强调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明确就业是“六稳”之首。稳就业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其中稳岗拓岗是稳就业之本,对稳就业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受多维因素影响稳岗拓岗工作面临时代之变,我国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需要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稳就业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提升稳就业政策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稳岗拓岗工作,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也是关乎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性问题。
一、当前稳岗拓岗面临的时代之变
(一)市场经济环境对稳岗拓岗影响明显
当前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使得优化提升传统就业模式、在就业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成为稳岗拓岗的必然需求。主要表现为: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方面,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活力不足,经营较为困难。例如,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等行业受政策和资金双重约束,投资不断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业务量减少、规模缩小的趋势;劳动力密集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有的因订单减少、现金流薄弱致使失业风险增加甚至破产;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和其他季节性较强的服务性行业,因生存困难没有招聘或招聘规模缩减;与外贸、航空等相关联的行业面临的稳岗拓岗考验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导致部分就业服务无法正常开展,使得稳岗拓岗工作效率下降和服务成本提高。例如,现在招聘会主要采取线上招聘模式,这无疑增加了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的难度,降低了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效率;多数职业培训主要选择线上教学,这必然导致培训质量下降。
(二)稳岗拓岗相关政策的制定落实需跟进
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不断拓展稳岗拓岗空间,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稳岗拓岗的优惠政策,但是相比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和高校毕业生的增长指数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仍需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岗位供需情况,有效应对就业压力,全面加强稳岗拓岗政策措施的完善与跟进。尤其是“新就业形态”中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基于网络平台的灵活就业统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需及时跟上。同时,稳岗拓岗相关政策的内容涉及面广、执行涉及部门多。如何保证大量优惠政策与资金真正用到需要支持的企业与个人是政策落实的关键。为此,相关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机制、就业资金安排和政策绩效评估机制等都需跟进,以便对稳岗拓岗工作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就业结构转型有待优化升级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覆盖至各个行业,各行各业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平台,产业平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平台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型。一方面,大量新兴产业出现,使得灵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就业能力增强。比如在衣、食、住、用、行等服务中,电商、物流、外卖订单等暴增,这必然导致从事新就业形态的人员剧增。而这急需相关就业结构的急速转型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企业业务越来越倾向于项目制、任务制模式,即企业根据新项目或任务的不同招聘人员组建不同团队,以此节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企业组织的灵活性,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为此,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托强根基挖潜力、培育新业态等形式推进就业结构转型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四)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和灵活性有待提高
目前企业要健康运行与发展,必须抓住5G 时代新一轮数字化浪潮的机遇,认真思考如何在原先大部分就业培训体系和机构服务水平有限、培训成本较高且实用性差、社会参与度较难提高、培训专业配置趋于传统模式和培训灵活性较低、培训程序固定、培训技能补贴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针对零散的高技能人才跨区域培训)等方面有所改善。结合广大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灵活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和供给,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尤其对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需要实施项目制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全流程制度体系。同时,创新更多线上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交流场景,实现对员工进行科学远程职业培训,以满足新时代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需要。
(五)稳岗拓岗服务体系和质量有待提升
稳岗拓岗工作涉及到不同劳动力群体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庞杂、涉众繁多。一方面,要在实现稳岗拓岗目标的基础上,守住就业民生底线。保障重点群体和贫困群体的就业问题,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另一方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新增长点,提供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稳就业措施,及时、快速、准确地做好稳岗拓岗工作。这些都需要相应的就业服务机构及时跟进并提升,合理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对当地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进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帮助就业者开展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为稳岗拓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保障。
稳岗拓岗工作因受到市场经济环境、国家政策、经济结构转型、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维度影响,因而是一项较为复杂、庞大的工程。只有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全社会多方角色共同参与其中,才能保持社会和谐和经济平衡运行,从而为稳岗拓岗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目前国家对稳岗拓岗的各项工作部署及时,采取的措施有效,重要的是怎样更好地把稳岗拓岗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二、新时代背景下稳岗拓岗工作的发力之向
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稳岗拓岗、提高就业质量,让人民群众通过就业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为适应新常态,各地应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部署的基础上,提高政策贯彻落实的精准性,多措并举把稳岗拓岗工作扎实做好,争取做出各地的特色和亮点。
(一)牵线搭桥:促进稳岗拓岗精准对接
目前稳岗拓岗工作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相关措施能否精准“锚定”救助群体、切实有效应对就业压力,真正实现稳就业预期目标。为此,首先,优化就业服务平台。对受稳岗拓岗影响较大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主动上门了解用工需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分行业、分岗位、分群体靶向推送岗位信息,在电脑端和移动端实现就业用工指导、劳动合同网签、缴税政策指导等一站式通办服务功能,实现供求双方就业“双赢”。其次,实施“稳岗拓岗”专项行动。通过与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进行对接,在认真研究并不断完善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相关政策待遇的解读力度,不断延伸人社部门对稳岗拓岗服务的触角,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早日“相遇”。最后,借鉴教育部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的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相关部门也可以开展访企拓岗等类似的行动,走进用人单位共建促稳岗拓岗渠道,为待业者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二)政策跟进:完善稳岗拓岗制度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制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出发;必须重视就业率的增长这一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尽快消除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让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速统一;必须强化非公经济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和功能;必须走政府、企业提供岗位和劳动者自主创业相结合,共同创造就业岗位的道路。[1]为此,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就业的新环境、新问题,要引导稳岗拓岗工作健康发展。首先,各部门将稳岗拓岗“置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实现稳岗拓岗优先,多方发力打好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协调的政策组合拳,努力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稳岗拓岗生态”。其次,各级政府主动消化不利困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定向落实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扶持创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尤其是重点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难点痛点问题,兑现好政策,确保中小微企业这一稳岗拓岗的主渠道持续畅通。最后,优化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精准帮扶制度,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性岗位供给力度。细化实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等稳岗拓岗相关政策,并通过挖掘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用工潜力、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渠道促进稳岗拓岗。
(三)促新业态:彰显稳岗拓岗发展潜力
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稳岗拓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带来很多新业态的供给。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不仅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稳岗拓岗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为充分发挥新业态潜力,首先,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发新业态主体活力,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逐步适应新业态的发展,形成稳岗拓岗新动力。及时掌握新业态主体基本情况,并提供更广泛、深入的就业服务,提高对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的精准性。其次,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中安排部分场地,免费向新业态主体提供。加快推动电商新零售、线上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创新发展。借助新媒体平台,运用“直播带岗”等新形式,实现新业态就业政策、岗位要求、求职诉求的多方共享,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后,促进非全日制就业重点行业发展,尤其是推动保洁绿化、批发零售、建筑装修等行业提质扩容,增强养老、托幼、心理疏导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
(四)重视培训:助力稳岗拓岗全面提升
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对劳动者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为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就业需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能有效缓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岗位人才缺乏的状况,更好地在促进稳就业的基础上实现稳岗拓岗。首先,结合市场需要,围绕产业升级,依托“互联网+技能培训”,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搭建稳岗拓岗就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绿色通道。其次,创新培训方式和内容,提升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推广学徒制、多媒体培训、学工一体等培训方式。还可以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等方式实施“靶向式”培训。另一方面,更新优化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确保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找到与其岗位相匹配的培训内容。健全对培训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培训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第三,整合资源,完善在线技能培训平台,引导有就业需求的人可以自主学习职业技能,努力提高就业者在稳岗拓岗中的适配度。尤其是针对部分个性化、特殊性岗位,在培训专业或方向等方面真正实现需培尽培。
(五)优化服务:保障稳岗拓岗提质增效
新业态新职业的不断涌现,需要各级政府做出适应性改革和创新,使就业管理和服务及时跟进,为稳岗拓岗提供优质服务。为保证稳岗拓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服务理念。明确稳岗拓岗服务的对象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消费客户,而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决定着服务产品及其提供服务机构的价值,真正把稳岗拓岗服务内容标准化、客户化、价值化。其次,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稳岗拓岗各环节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加快就业数据的整合,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就业信息数据共享,推动稳岗拓岗服务信息化、个性化。科学有序地推进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匹配,尽可能缩短用人单位招聘和劳动者求职时间。最后,立足稳岗拓岗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鼓励行业加快科技与服务的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加强就业服务的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不断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素质,创新就业服务方式,为稳定和实现更高质量稳岗拓岗奠定良好基础。此外,注重提高稳岗拓岗重要领域(如资金、人才、服务场地、设施设备等)中突出问题的治理能力,设法刺激就业的有效需求,切实提升稳岗拓岗服务水平。
稳岗拓岗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支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应该顺应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升级步伐,在抢抓机遇中赢得稳岗拓岗工作的更大发展空间。尤其做到稳岗拓岗举措要精准、稳岗拓岗方式要灵活、稳岗拓岗谋划要长远,以便更好地引领稳岗拓岗工作、激发稳岗拓岗动力,稳中求进,最终提升充分且高质量就业水平,为我国稳定社会大局、实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引用
[1]赖德胜,李长安,张琪.中国就业60 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