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重经典、强临床”为导向的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2-12-24李永亮张璐砾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说硕士研究生

李永亮,戴 铭,张璐砾,林 怡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以挖掘整理历代名医学术经验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当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学科定位不够科学,对中医经典不够重视,对中医临床技能的培训弱化等问题。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以“重经典、强临床”为导向的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期为提高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重经典、强临床”在中医各家学说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性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被称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重经典”,就是注重中医经典传承,注重经典课程的学习,注重中医人才理论素养的提升和中医思维的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就是坚持中医经典课程的核心地位,坚持中医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强临床”,就是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重经典、强临床,是中医知识传承、中医人才成长和中医教学的必然要求。重经典、强临床作为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教学和中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以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诠释经典理论[1]。

当前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借助现代的一些软件媒介开展有关研究,弱化了中医学人才培养“学经典、能临证”的特色与价值。因此,抓住“重经典、强临床”这个核心,从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经典课程、强化临床实践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教育改革,构建适应中医各家学说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高素质中医各家学说人才培养模式,是破解学生弱化经典学习与临床实践能力不足这一难题的必要路径。通过加强中医经典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医各家学说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的学科定位问题 1997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研究生学科目录,把中医各家学说划分到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中来。从学科定位来说,中医各家学说的定位就比较尴尬。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把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三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学科。在大部分的专家学者看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就是专门研究中医古典文献,以文字校勘为主的一门学科。这样的学科定位,是制约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甚至把中医各家学说归属到文史类学科里去,这就使该学科的定位更加的模糊。很大一部分的专家认为中医各家学说既然归属到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就应当以文献的整理作为专业的研究内容,从而忽略了中医各家学说在中医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作用,忽略了它与中医临床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说,中医各家学说的学科定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2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学校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从1985年就开始招收中医学史硕士研究生,1986 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 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 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3年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2018年作为主要学科方向入选中医学广西一流学科。学校已故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是该学科的首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是广西名中医戴铭教授。

中医各家学说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尚没有单独的培养方案,其培养方案是融合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该方案中是这样定位的:中医医史文献是运用文史学、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的学科,包括中医学史、中医文献、中医文化及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等。对该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科研素质,品德高尚,学风正派,并能适应中医医史文献领域的科研、教学、临床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是:具有比较坚实的文史哲思想修养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悉中医医史文献科研思路、研究方法,具备独立开展中医医史文献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工作能力;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较好的写作能力,以及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能力。

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的传承来看,无论是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还是现任学科带头人戴铭教授都是高度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和中医临证的实践的。尤其是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精研中医经典及历代中医文献,曾发表有多篇关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经典理论阐发的代表性文章,至今在临床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从目前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中医经典方面基本上没太多明确的要求,在中医临床技能的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弱化的问题。

2.3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问题 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定位为学术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主要以做科学研究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中医医史文献科研思路、研究方法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中医医史文献专业领域教学、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修够学校规定的学分,发表1篇核心期刊论文,毕业论文完成并通过盲审和毕业答辩。从培养方案来看,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医经典知识的培养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医各家学说的灵魂就在于临床,脱离了临床,中医各家学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出的学生势必会脱离了实际,在未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2.4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问题 从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来看,对中医经典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分4类课程,首先是公共基础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学术综合英语、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科研思路与方法、论文写作指导等7门课程;其次是专业学位课,有古代汉语和中医文献学2门课程;再次是公共选修课,有实验动物学基础、中医药实验技术专论、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3门课程;另有还有4 门专业选修课,分别是医学史专论、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以上的课程中,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学术综合英语、古代汉语和中医文献学5 门课程为学位课程,其他的课程均为非学位课程。而对于中医经典知识的培养仅开设了一门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而且还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开设的,尚非必修课程。

2.5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问题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力量薄弱也是制约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校中医各家学说专业仅有4 名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这4 名导师中,只有1 名广西名中医,没有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更别提全国名中医甚至是国医大师。另外,4 名导师中,大部分以教学、科研为主,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临床工作的时间过短,基本上以每周出1~2 次中医门诊的居多。大部分导师相对较为年轻,存在着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不够深入系统等问题。如何加强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6 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中,所用的教材是由秦玉龙、尚力两位教授所编写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该教材打破了以往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以医学流派、历代著名医家、主要学说为主流的模式,把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学派争鸣与学术融合对中医学的贡献。各论部分分为《黄帝内经》研究诸家、方剂研究诸家、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寒温学派、汇通思潮影响下的诸家及其他著名医家。现行的教材虽然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但也存在着主线不够明确,使学生不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中医各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观点的问题。另外,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偏重于讲授各个医学流派的学术渊源、师承授受关系、医家学术观点之间的关联等内容,而忽略了医家学术经验及主要技能在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同时,由于历代医家各有各的擅长领域,各有各的名方验案,各有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有的认为治病当以补为主,如温补学派;而有的则认为当以泄为主,如攻邪派。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困惑,究竟哪一派的观点才是对的?笔者认为这一切都需要临床来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以“重经典、强临床”为导向的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3.1 明确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 学科的定位问题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方向。中医各家学说由原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创建于19 世纪50 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任应秋教授集前贤及自身研究中医之体会,认为欲造就大批高级中医人才,必须师百家之长,集前人理论与经验之大成。他于1959年编撰了《各家学说及医案选》,介绍了历代著名医学家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并附以验案印证。后经卫生部批准将各家学说正式列为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由他主编了第1版《宋元明清各家学说及医案选》。其后又经20 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中医学发展史上存在着7 大医学流派,即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和汇通,并以此为主线,主编了全国高等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研究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理论及其特色诊疗经验的一门学科,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对学生临床能力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学科的定位在其教材中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明确的。中医各家学说是高等中医专业教育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通过学习中医的主要学派和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使学生们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得到系统提高[2]。因此说,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的学科定位应以面向临床为主,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主要目标。

3.2 以“重经典、强临床”为导向重新定位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以两个方面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是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培养。这方面当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为基础,作为理论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在学好中医经典知识的基础上,要熟悉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及主要诊疗经验和诊疗特点、用药特色,为今后的中医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要多临床,多跟师,跟名师。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的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同时又验证于临床。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够独立处理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要把“重经典、强临床”导向融入到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

3.3 构建以“重经典、强临床”为导向的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要有一套完整的、独立的培养模式,既要参考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培养模式,又要有自己独特的培养特色。总体来说,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基本上是以理论课的学习为主,主要任务是修完学校规定的学位课程和学分。同时,应该把四大经典再系统深入地学习一遍。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当以临床实践为主,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广西名中医工作室,在专家门诊跟师学习,主要是选择一些名医名师,如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等作为临床指导老师,跟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临床诊疗经验和诊疗技法。二是到附属医院临床科室进行轮训,一般轮训时间为半年,对中医药特色科室如脾胃病科、脑病科、肺病科、针灸科等进行临床实践,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学生可以安排临床轮班。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当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通过前面两年的学习,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再去撰写学位论文,就有了相当的基础,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另外,在研究生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应当安排学生参加一次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如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流派与文献分会的学术会议,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见识。

3.4 提高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各家学说硕士研究生必修学位课程中的比重 在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增强以上课程的比重。众所周知,《黄帝内经》《伤寒论》历来都是后世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纵观历代著名医家,其学术思想无不是来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的。比如说,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作为寒凉派的创始人,他的“六气皆能化火”理论主要来源于对《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的深入分析,而临床用药,主要还是来自对《伤寒论》承气类方的化裁和演变。因此说,提高中医经典课程在研究生培养课程中的比重,加强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考核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必经之路。

3.5 加强中医各家学说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中医经典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 加强中医各家学说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升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仅有4 名,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下一步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的培养中,一是要提高导师队伍的数量,加大选拔力度,争取把更多更加优秀的指导老师选拔到导师队伍中来;二是要加强指导老师的学习,借助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加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力度,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技能,为提高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基础。

3.6 改革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侧重点,以中医经典理论与后世各家学说的理论渊源和联系为讲授重点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医学流派、主要学说和著名医家学术思想3个部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是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中,要强化临床思维,将历代著名医家独特的学术思想与诊疗心得讲深、讲活、讲透,而不是泛泛地讲医家的成名之路,更不是脱离临床运用能力,只讲版本考据、音韵训诂及文献综述等。通过课堂讲授把前人的学术见解、临床医案和治疗处方的学术灵魂尽可能地复活,讲清其学术发展的脉络、学术创新的亮点以及显示临床运用的价值所在[3]。通过中医各家学说的学习,使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临证水平得到系统提高,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的教学中要重点强化历代医家理论的临床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同时结合中医经典诠释医家思想,加深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4 小 结

总之,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首先应明确学科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以“重经典、强临床”为指导思想,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方案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等方式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构建以“重经典、强临床”为导向的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助于筑牢中医各家学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中医经典理论基础,提升其中医临床诊疗技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猜你喜欢

学说硕士研究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