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路径探究

2022-12-24崔茂俊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北部湾城市群一带一路

崔茂俊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南宁 530012)

引言

2013年9 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从国内看,“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我国的中部、东部、西部、东北、西南等地区,串联起我国的各个地区。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众多,辐射涵盖亚洲、欧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同时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开放,在陆上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点,借助重点经贸产业园区等合作载体和平台,搭建经济合作新走廊;在海上以重要港口为平台,积极构建畅通高效、安全便捷的国际运输大通道。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北部湾城市群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打破国内区域壁垒,密切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各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将我国与沿线国家有机联系在一起,构建以我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增长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北部湾城市群是2017年初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的国家级城市群,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其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海南省的15个县市。其中,广东省3市,分别为湛江市、阳江市、茂名市;广西壮族自治区6市,分别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海南6市县,分别为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临高县、澄迈县、昌江县。[1]北部湾城市群作为我国沿边沿海开放的交汇地区,以及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应深入挖掘区域特质,加强资源整合,深化区域合作关系,稳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共绘合作愿景。

二、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交通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粤桂琼三省区,陆域面积11.6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第四大城市群,也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仍处于培育阶段的跨区域海湾城市群,是“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战略门户,还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经济增长极。北部湾城市群拥有海口、南宁、湛江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拥有多条国内外航线,北海港、湛江港、钦州港水域宽阔、航道通畅。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基础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使北部湾城市群成为面向东盟、连通世界的国际大通道。

(二)战略定位优势

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愈发重视,多次到南宁、北海、海口、湛江等北部湾城市群所属城市进行视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新理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北部湾城市群的相关表述由原来的“规划引导”更改为“发展壮大”。这表明北部湾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层面对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意味着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将步入新阶段。[2]同时,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局顺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部湾城市群日后必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支点,以及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三)特殊政策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内优惠政策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可以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沿海开放政策、边境开放政策等黄金政策的地区。同时,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在综合配套改革、财政税收、开放合作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政策支持。[3]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银发〔2021〕84号)等政策“大礼包”的日益丰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更加开放、高效,海南的发展前景势必更加广阔。粤港澳大湾区的扩容,加快了粤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也必将带动粤西地区快速腾飞。政策优势的叠加效应,使北部湾城市群在整体发展方面优势明显,随着具体合作政策的制定落实,北部湾城市群也必将迎来发展繁荣的新篇章。

(四)合作平台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内部之间的互动合作传统由来已久,北部湾城市合作组织、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对扩展合作内容、扩大合作主体、提升合作平台意义重大。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则标志着北部湾城市群已然上升为国家级层面的战略规划,北部湾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又迎来了全新局面,这有利于北部湾城市群所属城市共同推进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开发开放,实现融合协同、共享共治、共同发展。在北部湾城市群外部,广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平台,加深经贸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海南不断放大博鳌亚洲论坛对外交流平台效应,在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辐射引领,都为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生态文明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生态优势明显,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核心城市南宁有“绿城”之称,森林覆盖率达48.75%,青秀山、大明山、南湖公园坐落其中,风景优美,气候宜居。有“椰城”美誉的海口四季常青,温暖舒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环境空气质量评分常年位居全国第一。湛江生态资源丰富,蓝天白云,碧海银沙,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良。钦州、北海、阳江、茂名等城市,同样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生态优势显著。

三、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劣势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总量较小

北部湾城市群涵盖粤桂琼三省区的15座城市,陆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34公里。由于政治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一直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加之缺少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为滞后,经济总量规模偏小。2020年末北部湾城市群经济总量为2.14万亿元,而毗邻的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为8.68万亿元,两者相差巨大。

(二)产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北部湾城市群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不力,现代化大型企业、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不明显,创新型产业集群远未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不健全,“高精尖”企业匮乏。区域内城市之间产业分工不够明确,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无序竞争。同时,北部湾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引领带动,辐射能力和集聚资源能力偏弱。2020年末,南宁作为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仅为361万,城市规模较小,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三)科教文化水平较低,人才缺乏

北部湾城市群内高校众多,但高水平院校和重点学科数量相对较少,仅有广西大学和海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作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南宁,共有33所高校,其中本科高校14所,专科高校19所,五合大学城、武鸣大学城的发展相对滞后,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湛江作为粤西的经济中心,城市发展亟需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但随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相继在珠海、深圳等城市建设新校区和设立科研院所,湛江大学城却依然未完成建设。此外,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城市普遍对科研不够重视,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水平较低;“引才聚智”工作大多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人才政策未得到真正落实,引进人才工作困难重重。

(四)开发开放程度较低,国际化水平不足

北部湾城市群地处我国沿边沿海开放的交汇地带,开放传统由来已久。但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官本位”思想影响、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北部湾城市群在经济总体规模、开发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水平等方面与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差距逐步拉大,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湛江和北海,开放发展水平也落后于其他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另外,北部湾城市群与东盟、南亚等地区在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存在合作交流不足、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平台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双边合作、多边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

城市群协同发展,如果欠缺必要的法治基础,达成的相关合作协议则难以落地实施,城市群的发展也必将举步维艰。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通过区域协同立法,建立起层次分明的多方协调机制和严格的评价监督体系,从而为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北部湾城市群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尚未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发展规划实施层面的细则规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北部湾城市群应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在提高立法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应主动加强与上级规划、发改、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以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二)深化互动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北部湾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互动合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一直以来沟通协作关系都非常友好。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北部湾城市群应以“一核两极”为中心,强化内部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农业开发、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4]应尝试建立内部定期沟通合作机制,携手谋划构建联动发展新机制,构建大融合发展新格局,使北部湾城市群的工作运转机制更加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更加畅通、市场更加统一开放、公共服务更加互惠共享。

(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

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水平、发展模式以及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对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城市群的经济向心力有着重要作用。北部湾城市群内产业结构相似、同行业竞争激烈、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不利于城市群各城市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凝聚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5]为此,北部湾城市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明确各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融通发展,构建战略布局合理、创新迭代活跃、质量效益向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国际大通道

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要先行。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必须有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作支撑。北部湾城市群位置特殊,战略意义重大,所以,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北部湾城市群应积极谋划,加快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空港作用,同时统筹推进陆、海、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五)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引进优秀人才

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成为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针对北部湾城市群人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北部湾城市群应努力提高现有高等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大力度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到北部湾城市群设立校区,建设与北部湾城市群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型科研院所,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应树立科研兴教意识,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此外,应牢固树立“人才优先”意识,积极研究制定、完善、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加快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发展模式,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让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六)强化与港澳台融合融通发展,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今世界,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北部湾城市群应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作为战略腹地,强化与珠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同频共振,加快实现融合融通发展。此外,北部湾城市群应在文化旅游、设备制造、金融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化与韩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中外智库战略沟通对接,切实提高合作实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和全球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理念,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创机遇,共谋合作,共享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北部湾城市群应积极整合自身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多种政策叠加的优势,在经贸投资、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战略互信,对接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构建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北部湾城市群一带一路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在北部湾祭奠上辈子的爱情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