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比收入半年内首涨,国内游戏依然难过关
2022-12-23杨皓然
杨皓然
日前,数据研究机构伽马数据发布了《2022年10月游戏产业报告》,报告中数据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97.68亿元,环比增长4.66%,为近6个月内环比首次出现增长。
虽然游戏市场增速久违地由负转正,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市场就能鼓起士气走出萎靡的状态。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悲观的看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让我们来看看各细分市场的表现情况。
根据伽马数据的统计,10月,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规模环比增长7.56%,同比增长20.70%;而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环比上升3.85%,同比下降27.27%。
而从细分市场的表现可以很轻易得知以下情况:相较客户端游戏,主导国内游戏市场的移动端游戏在增速上稍显落后,而同比表现仍旧让人不满。
客户端游戏在如今的游戏市场中表现已经相对稳定,而10月份的大增长,除了10月这个特殊时间节点给游戏市场带来的庞大流量红利外,还有各大厂商迎合10月节点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以及以《英雄联盟》S12为代表的电竞赛事对游戏市场的助力,所以客户端游戏市场的增长后情况基本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倒不如说,在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缺乏爆款(不算跨平台游戏)助力的客户端游戏流水还能有这样的增长表现,已经有些超出市场预期了。
《英雄联盟》S12世界总决赛
而在另一边,虽然没有顶级电竞赛事支持,但同样迎来10月的移动游戏市场,在头部产品纷纷进行版本更新、推出新活动新内容的状况下,整体增长情况却稍逊于客户端游戏。这不得不令人们担忧:移动游戏作为游戏市场“主引擎”,是否已经开始脱力?
对此,在成都某手游公司从事运营工作的海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他看来,当下的移动游戏市场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从国内版号发放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游戏公司仍在涌向移动端赛道,然而,随着移动端游戏的质量和寿命增长,移动游戏市场的头部效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剧,无论是玩家资源,还是节日假期或者居家隔离的红利,基本上都在被几款头部游戏产品蚕食殆尽了,甚至连(头部产品)游戏外的时间也被这些游戏的玩家社区和二创内容夺走了。”海豹表示道。
不过,虽说竞争环境如此激烈,但由于玩家数量已经相当庞大,加上国内玩家普遍存在‘尝鲜’的习惯,因此新游产品只要不是质量太差,在上线初期多多注重宣发,仍能赢得不错的首月流水表现。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站稳脚,那就很困难了。
“而由于版号的问题,这些厂商无法像渠道时代一样,在一款游戏流水大幅下跌后立刻关服止损,‘换皮’再起炉灶……总之,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下,你是很难指望赛道里能有中小型的公司能复刻当年鹰角、米哈游的成功的,游戏市场最后很可能沦落为头部大厂间的博弈。”海豹总结道。
而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之所以会进一步升温,有一个重要原因——玩家不太够用了。
内卷再激烈的市场,只要蛋糕能不断做大,即便只能分到头部的残羹剩饭,余下的游戏公司也仍有不小发展前景,但目前看来,国内游戏市场蛋糕的“原料”,很可能已经濒临耗尽。
但针对未成年玩家游玩情况的统计真的那么准确吗?
事實上,对于市场和玩家而言,未成年防沉迷政策究竟能将多少未成年“拒之门外”,大家都心照不宣。
以当下正火热的电竞产业为例,未成年就开始上场打比赛的电竞选手过去比比皆是,虽然如今有了要求选手18岁之后才能上场的相关政策,但选手们显然不可能在18岁生日当天突然就打通任督二脉、无师自通电竞游戏,此前肯定会有各种方法接触游玩电竞游戏产品——比如此前登上过热搜的“60岁的老奶奶凌晨3点王者荣耀拿五杀”这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把戏。
此外,虽然在国内市场,大家基本将电子游戏与移动游戏或者客户端游戏画等号,但电子游戏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政策可以要求客户端和移动端游戏接入防沉迷系统,但不可能要求买断制单机游戏产品接入防沉迷系统,也无法要求夹在各种APP和网页里的H5小游戏接入防沉迷系统。因此,在线上娱乐变得如此普遍的当下,未成年玩家总有办法进入游戏市场,而用防沉迷新规解释玩家数量下降的情况,其实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那么,导致玩家规模增长放缓乃至萎缩的关键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目前国内玩家数量接近7亿,也就是近半数的国民都是游戏玩家。平心而论,这一比例其实已经相当高了,虽然和在线音视频以及移动社交平台的用户数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电子游戏与在线音视频、移动阅读/有声书、漫画等线上娱乐方式相比,其操作难度和学习成本本就是严格地限制,会劝退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消费者。
既然国内游戏市场已经抵达瓶颈,那要不就顺应当下游戏市场的另一个趋势——出海捞金?
很遗憾,这可能也不是一条好出路。
国内未成年玩家的人数下降情况 图片来源:NIKO Partners
老实说,虽然这两年以《原神》为代表的新游又将游戏市场竞争门槛堆到了新的高度,但早在这些游戏出来之前,国内游戏市场的“内卷”情况就已经相当严峻了。
更具体一些,大概从2014年,“精品化”概念在业内传播开之后,国内游戏市场的竞争便开始逐年升温。彼时,很多无力继续与国内友商竞争的中小型公司就开始另辟蹊径,出海寻求新生。
而如今,随着国内市场“内卷”愈发激烈,加上政策扶持以及全球化概念在业内传播,游戏出海也渐渐成为热门趋势。
根据《2022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产游戏出海收入实现了正增长。1-6月,国产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89.89亿美元,同比增長6.16%。
而根据数据分析机构data.ai的统计,2021年中国出海移动游戏的用户支出占海外移动游戏市场的份额为21%。
考虑到海外移动游戏的整体质量,看起来,和渐入瓶颈的国内游戏市场相比,国内优质游戏产品进军海外市场还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然而,出海就一定是条捷径吗?
倒也不尽然。
“现在,除了面对国内竞争无计可施的小体量公司外,很多头部游戏厂商也在加快布局海外游戏市场,并且,大厂手中的头部产品,在出海之后依旧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使得海外游戏市场的竞争环境也并不轻松。”海豹表示道。
除了无法摆脱来自头部企业的阴影外,出海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首当其冲的便是在游戏买量方面,国内游戏公司对于买量这件事有多热衷,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视频站上饱受游戏广告刷屏的国内消费者一定感受深刻,而随着中国出海游戏增加,游戏厂商在以Facebook为代表的Meta系渠道、以Google Play、YouTube为代表的Google渠道上的买量竞争情况加剧,导致买量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在海外从事移动游戏运营工作的张铭告诉电脑报,国内出海企业在买量方面的表现相当突出,在海外市场广告量最高的手游中,国产游戏已经占到了半数左右,买量力度远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游戏公司。
而除了买量成本外,本地化运营也是游戏出海的一项沉重负担。重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游戏出海之路的挑战不断升级。
图片来源:date.ai